分享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昵称6602863 2011-03-25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平阳县昆阳二中语文课题组 1

[ 内容摘要]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创新是通向时代的发展动力。中华民族要在今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在教育改革中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就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语文子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就初中语文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阐述一些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 ] 初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实践  探索

一、引言 1、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与以往的课程完全不同的、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课程。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1)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我们所处时代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的洪流正席卷全球,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切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含量的比重越来越高,并居于主要地位。过去那种使用原材料和使用机械加工所创造的价值,其比例会越来越小。人类将会以更少的材料与更少的能源消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其中注入了更高的知识含量。所以,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换代、创造升级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人们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不仅在科技创新,而且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光靠引进与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因为引进与模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自主力。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发展的不竭动力。

(2)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的专用名词,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不懂创造的人。教育传承人类文化的功能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取代,教育的根本定义和价值在于塑造学生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现实的教育却不容乐观,它是一种接受教育。教育的功能仅仅停留在承传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追求知识存储的量。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上,重复和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而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90 年代就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全方位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事实证明,必须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努力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需要。

3)新课标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主要作用。现在一些教师往往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从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一些老师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其间的少慢差费令人忧虑,学生兴趣索然。这大大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显得严重滞后。

 2001 7 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21 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迎接挑战,快步赶上。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和教育现状下产生的。

 2、同类课题的情况

1)国外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经过不断地改进和研究,如今研究性学习不仅是美国科学教育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方法,也是全球教育界的热门方法。研究性学习,国外称项目课程、主题研究、专题研究、专题研习等,因其在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通过收集信息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价值,自20 世纪80 年代末来受到国际基础教育界比较普遍的推崇和实施。

 亚洲国家受儒家教育文化影响深重,长期以来重记忆、重学术、重知识的传承。但是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亚洲各国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都先后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增加了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板块。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00 9 月颁布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将专题研习列为课程改革的四个关键项目之一,并规定:专题研习是指就特定的题目进行探究,题目可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制定。专题研习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和拓阔学习领域,发掘学生兴趣和潜能及从学习过程中掌握问题的重心、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从多角度看问题,发展高层次的思考能力,以及培养与别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及自学的态度。由上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2)国内研究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方案中都有不约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率先在上海萌芽的研究性学习受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000 1 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从那以后,许多学校纷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但开展此项研究的学校一般都集中在高中,而且各校也把重点放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上。如上海市市西中学的高中自研式活动课,上海七宝中学的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的跨学科探究性课程,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等。

3、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001 12 ,我校申报了省级课题《城镇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获得批准后,《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其子课题在我校切切实实地开展。其宗旨是要改变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依据总课题,本课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让其渗透到课内教学中去。而第二阶段,则是尝试以做小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我们组课题《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子课题,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于2002 年开始进行,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一、研究性教学的意义;二、研究性教学的研究设计;三、探究性教学的课堂模式;四、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操作。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研究性教学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组织、引导和管理的作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课堂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实质上停留在探究性学习上。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也讲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正是如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征就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三、初中语文探究教学的原则

1、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使学生在活泼、有序的探究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质疑,自主创新、乐于创新。

2、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发现。能够有自已的理性思考, 独立的探究、衡量、比较、鉴别,提出自已的看法,发表独特的见解,不惟书,不惟上,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求新求异,敢于向权威挑战.

3.一次性探究和阶段性探究、延续性探究相结合。

4、面向全体学生和关照个别差异相结合。给予每一个学生探究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承担探究的权利与任务。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5、师生、生生要学会倾听、合作与交流。探究性的阅读需要合作,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相互接纳、分享、赞赏与互助。

6、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师生关系应开放.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互换,做好学生语文学习的顾问、引导者、参与者,甚至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中的兄长、朋友或学生中的一员。

四、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2002 年秋季入学的新生中随机进行编班,再随机选择两个实验班。初一阶段共有12 个班,被确定为语文实验班的是初一(1(2),其余班作为研究的对照班。

2、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课题组教师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研究课堂教学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通过本校教研组和校外研究性教学专家的指导,使课题组教师掌握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操作要求,提高科研能力。二是加强实验班学生的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学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提供感性认识 材料,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与意义,向学生说明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做到的要求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三是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经验交流会,研讨存在的问题,并邀请专家诊断指导,及时完善方案,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以有效地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科学地概括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和手段

主要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使用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访谈法等等其他方法。主要研究手段:根据实验班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教学一段时间后,进行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统计和分析。

4、实施过程

本课题分两个阶段进行,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即探究性学习,然后在探究性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从点到面,逐步开展有关工作。                         

()准备阶段(2001 11 ——2002 1 月)语文组配合我校做了前期准备工作,拟定方案并申请了课题。我组语文教师还积极听取专家来我校所做的理论讲座。自二中语文组参加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这一课题组后,我们全组老师都认真学习了这方面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并努力尝试把它转化为实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探究性学习阶段(2002 2 2002 9 月:2002 9 月:——2003 10 月)在此期间,我语文组配合我校为实施研究性学习而制定了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1、问卷调查:为了课题的实施,我校语文组先对部分学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教师教学等各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形成感性认识,制作问题卷,由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多个角度了解探究性教学,从而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成效。

2、确定课题:教师对初中教材内容要吃透,在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每个备课组及早确定每册教材中具有研究性的课题。课题的确定上一般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课题(课文本身要有内容,有意义,值得学生有东西去挖掘和研究;二是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也有能力研究;三是容易获得研究资料。

3、集体备课:各备课组在确定课题后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反复切磋琢磨。

4、定期开课:根据学校整体安排,每学期都有老师开设组级、校级研究性公开课。

2002 4 月: 尹海虹开设《古堡》

2002 9 月: 聂荣辉开设《愚公移山》

2002 9 月: 钟运想开设《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

2002 10 月: 周文茹开设《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2002 11 月: 赵小洁开设《百草园》

2002 12 月: 周文茹开设《羚羊木雕》

2003 4 月: 赵小洁开设《生命的意义》

5、评课反馈:开课之后,学校还组织专家、老师对所开的课进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便不断提高。

6.布置任务,表彰先进: 为了让全组教师都能参与这种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来,学校出台了任务型活动规定,要求每位教师每一学期至少要写出两个探究性教学的教案(后附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两种课型的探究性教学的教案),并在教学中尝试完成;以备课组为主,每一阶段的老师共同讨论寻找适合开展探究性教学的课题;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至少统一观看两次以上探究性教学录像片,写出相应地学习体会、心得,鼓励教师撰写有关探究性教学论文或申报课题。同时,对有一定成绩者给予表彰,逐步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气氛。

 7.跟踪记录。任课教师建立学生档案,对三个档次(优、中、差)的学生(取10 名)的学习习惯,课堂表现、考核成绩进行跟踪记录,并经常性地找这些学生交谈,改善不良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

 8.小论文比赛。任课教师就有关教学内容的探究性问题要求学生学写小论文,由教师评议,选出优秀论文进行表彰推广。

(三)、研究性学习阶段:以项目为中心,选择课题,采用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开展实践研究。教师对学生的课题设计要进行适当的筛选指导,并对学生的选题实践过程、效果及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成败得失进行展示、评价、总结。

(四)理论假设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校社会、思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行为,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及时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式,有效地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

五、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探究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探究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及精神,按模式分析等方法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策略体系。我校语文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初步形成了语文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雏形。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采用如图所示的模式:

具体阐述如下:

1.出示任务驱动、告知学习目标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告知本堂课学习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实在的任务驱动学习。目标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问任务驱动告知目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总结反思继续探究交流讨论评议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设法引用实例、故事,运用图片、影片或表演等方式,呈现一个人际冲突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刺激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所呈现的情境,必须是未解决状态,并务求做到清楚、明确。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

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探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使学生在活泼、有序的探究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质疑,自主学习、乐于学习。

 3.引导发现问题,鼓励质疑问难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重过程而不只看重结论,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充分时间、充分自由,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从各角度提出各种问题质疑问难。这可以算是脑力激荡的活动,但教师切勿代学生提出问题。

 4.创造讨论氛围,学会合作学习初中语文探究教学的原则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教师在这个步骤中,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换,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照个别差异相结合,给予每一个学生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承担探究的权利与任务。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相互接纳、分享、赞赏与互助。

5.交流讨论结果, 开拓求异空间在交流讨论结果的过程中,师生、生生要学会倾听、合作与交流。教师、学生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打断发言者,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能畅所欲言。对学生的即使是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可不予置评,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发现。要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提出自已的看法,发表独特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6.总结反思评价,继续探究建构总结讨论成果,进行反思评价。可以进行一次性探究和阶段性探究、延续性探究相结合。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我们的老师经常会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

例如:

  1.分享了与同学老师的合作成果后,再读一遍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体验和想法想与同学们交流?

  2.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可以就某一个方面,也可以综合地说)。

3.对这篇课文你是否有修改建议,文中哪些语句你想替换成新的语句?

4.如果让你来写这个主题,你会怎么写?有什么不同写法?

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

1.教师方面主要做了如下方面工作:

第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第二,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背景、意义;

第三,介绍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课题仅 制定研究计划容 收集资料仅  分析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容 撰写研究报告

2.学生研究阶段

3.确定研究课题。

4.如何选课题。课题的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败,教师向学生说明选题的原则和依据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有:研究的价值性。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

 5.学生选出课题。

 《茶具紫砂壶调查归纳》

《安徒生与柏林的世界不同特点》

《古体诗中送别诗的不同意象》

《毛泽东填词的精妙》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个性论 》

《〈水浒〉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

《〈哈 利·波特〉在中国掀起狂潮调查研究》

《初中生听音乐情况调查》

6.选题论证课。

 确定学生的课题。对学生课题依据其价值性、可行性进行全班论证。经过全班学生论证后,规范课题名称,确定最适宜开展的三个课题作为班级的课题。即《茶具紫砂壶调查归纳》、 《〈哈 利·波特〉在中国掀起狂潮调查研究》、《初中生听音乐情况调查》。全班同学重组课题小组,确定课题组组长以及人员分工。

7.确定研究计划。

向学生介绍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完成方案设计表(附录)填写,做好口头论证准备。学生代表进行口头论证。学生评审课题研究方案(附录),再次确定本班课题为《茶具紫砂壶调查归纳》、《〈哈 利·波特〉在中国掀起狂潮调查研究》、《初中生听音乐情况调查》 。教师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收获。

8.研究报告撰写学生根据研究计划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加工所收集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七、实施的成效

(一)学生方面

1.课堂学习更加积极主动。随着研究性学习课堂活动的开展,学生不再只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文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或进行小组活动,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角色从被动转变到主动。

  2.逐渐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和教科书不再只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通过实践逐渐懂得如何通过音像制品、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3.发展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许多课堂活动和课外项目都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学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和同伴进行交流、磨合,形成团体协作精神。

4.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关注社会。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使学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5.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有明显提高。我校进行探究性教学实验尽管只有两年,但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之中,引导学生从完全接受性地学习转变为学会学习,合作交流,探索求知,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探索能力是以前所没有的,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建议,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触动较大,促使教师重新认识、定位学生。

(二)老师方面

几年来,我们通过课题的实践,不少教师在以上几个方面发生了可喜的转变。

1、师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自2002 3 月,我校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经过学习和改革实践,所有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教学中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法的指导,原来上课只围绕少数尖子生开展教学,现在是面向大众教学。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单纯的知识传授束缚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对教师来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研究性学习是以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方法多样: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我们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懂得探究,学会探究,喜欢探究,为将来的更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师的教研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对教学有了自己的思考了,在课余时间能积极写反思体会、写论文.2001 年以来我们语文组老师的论文在省、市、县等层次获奖或发表。

4、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学手段也由黑板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多媒体网络)。教师上课从老师单一的讲到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研究性学习迫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要求教师对知识有精深了解,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及综合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改善与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之间需要新的工作方式,同一学科教师、不同学科教师都要更加紧密地合作、交流、互助。

八、反思性问题探讨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1、探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2、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其学习方式的结构是单一的,即仅仅是以接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一个纬度,而这种线性的学习方式结构模式,将会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3、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学生在修改环节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

 4、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过的话,学生在笔记本上所记的也是教师讲授的话,没有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

 5、所有问题均是老师提出,学生没有质疑,没有发现,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思维停滞、萎缩。

6、在探究时,教师未能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未把课文读通读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流于形式,学生还未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有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探究,但未能重视给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

7、在探究问题设计上,问题过多琐碎,没有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浪费了时间,课堂效率不高。对课文探究·练习中设计的很好的探究性练习题目置之不理,没有在课上或课下落实。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强化思维为训练程序,以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为目的。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现代教学规律发展趋势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校行之有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现代人素质。但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对学习要有持久的耐力,学习要恒心这对初一学生相对来说有困难,同时探究性教学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冲击,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作为教学法中的一种特殊方法的探究性教学,亦同样如此。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除了其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外,关键还要取决于实施的老师和学生。要保证探究性教学的成功,我们还需做许多工作

九、结束语

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还不长,认识还比较粗浅,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性学习一定会进一步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春寒料峭,我们冥思苦想,埋头实践;

暖风吹拂,我们为一得之见略感欣慰。

 

主要参考文献:

1、应俊峰:《高中学生课题研究指导》,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2、汪霞:《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靳玉乐:《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张浩良等:《开发高中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上海教育》,2000 年第6 期。

4、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上海教育科研》,2000 年第1 期。

 5、胡兴宏:《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2000 年第1 期。

6、王洁:《课程与学习的交互-研究型课程初探》,《上海教育科研》,2000 年第1 期。

7、廖大海:《略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三个问题》,《上海教育科研》,2000 年第1 期。

8、上海市教委:《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讨论修改稿)》 。

 9、赵才欣:《关于实施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若干思考》,《上海教育》,2000 年第6 期。

 10、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教法》,2000 年第6 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