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什么是掩蔽? 【耳鼻喉专业讨论版】

 江湖大笑 2011-04-01
什么是掩蔽?

• 一种声音的听阈因另一种声音(掩蔽噪声)的存在而提高的现象。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 同侧掩蔽:测试耳测试声+噪声
• 对侧掩蔽:测试耳测试声,非测试耳噪声
• 纯音听阈测试采用对侧掩蔽
为什么要掩蔽?
• 交叉听力(crossover of sound):如果双耳听力有一定差异,声信号就会在未达到其阈值前传至对侧耳蜗,使好耳(非测试耳)听到而作出反应。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 掩蔽的目的是要去除非测试耳的参与,得到测试耳的真实阈值。
何时进行掩蔽?
• 耳间衰减( interauralattenuation,IA ):声信号经骨传导绕颅至非测试耳的能量衰减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
• IA取决于所用的换能器形式:压耳式耳机、插入式耳机、骨导耳机。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 IA的最小值提示何时加掩蔽:压耳式耳机为40dB、插入式耳机为50dB、骨导耳机为0dB。
• 气导听阈测定时,TE的气导阈与NTE的气导阈或骨导阈相差≥40dB
• 骨导听阈测定时,由于IA最小值为0dB,因此理论上随时都需掩蔽,但实践中TE的气骨导差大于10dB时才加掩蔽,因为气、骨导间允许的差异为正负5dB。
怎样进行掩蔽?
• 掩蔽声:符合国际标准的窄带噪声(narrow band noise)
• 掩蔽噪声的有效掩蔽级(effective masking,EM)是使纯音听阈改变的噪声级。
• 最小有效掩蔽级(EMminC)是刚能阻止NTE参与反应的最小强度。
• 最大有效掩蔽级(EMmaxC)是既能阻止NTE参与反应,又不至于传至TE的最大噪声强度。
掩蔽的常用方法
平台法(Hood 1960):将掩蔽噪声引入NTE,强度为气导阈上10dB,测试TE的阈值,随着掩蔽噪声声强增加,TE的阈值随之升高,说明非测试耳既听到噪音,又听到测试耳传至的纯音,此为掩蔽不足,连续加大掩蔽噪声(连续三次10dB一级),当到达TE的真实阈值时, TE不会发生阈移,即达到掩蔽平台,继续加大掩蔽噪声,TE再次发生阈移,说明掩蔽噪声太大以至于传至测试耳,此为掩蔽过度(掩蔽失败)。
Nauton难题及解决方法
• 1960年Nauton对耳硬化症病人检查时提出的双侧传导性听力损失掩蔽难题。
• 此类患者双侧气导差,因此初始掩蔽级会很大,而双侧骨导很好又容易产生交叉听觉和过度掩蔽,所以双侧气骨导都无法掩蔽。
• 插入式耳机是一种置于外耳道的耳机,它通过增大IA而减少过度掩蔽发生的可能,研究表明插入式耳机可以使IA增大30-40dB,用标准耳机无法掩蔽的一部分病例,插入式耳机可以解决,而且可以减少堵耳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