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唤“中华历”

 wulk 2011-04-04
呼唤“中华历”
——关于改进历法的建议

                                                         摘      要

        现在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公历是一种比较好的历法,但是它有明显的缺点。本人提出改进建议:1. 每月固定为30天,一年仍规定为12个月,一年的其余5天或6天集中安排于年末,不打乱前面360天的整齐排列,不冠月份,作为国际假日。2. 星期是现代人们工作与休息的节奏周期,每星期以5天为宜,前四天工作,第五天休息。3.利用春分日确定岁首。春分日应该是春季的中点,定为2月16日,以此为基准向前推定1月1日,正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4.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确定新纪元,使人类文明史上绝大多数事件都处在新历的正序列之中。

        现在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公历是一种比较好的历法,它用恰当安排闰日的方法,很好地处理了历年与历日的关系,在保证历年总是历日的整数倍的前提下,比较平均地分散了历年对于回归年的积累误差,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历年对于回归年的误差只有不到3个小时。但是它有明显的缺点。有缺点就应该改进,使其趋于完美。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制订一部更好的历法势在必行。我国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修改历法方面应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并有所作为。本人提出修改历法的建议意在呼吁国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制订出更好的历法——“中华历”,先在中国施行,然后向联合国建议,积极斡旋,使“中华历”成为“国际历”,造福于全世界人民。

历法是关于年、月、日安排的规定,制定历法应当以科学、简便为原则。现行历法存在四个缺点:

1.历月的长度不固定,有28天、29天、30天、31天四种长度,且排列不太规则。

2.除平月外每月的天数不是星期的整数倍。(星期本不属于历法范畴,但是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文不得不一并提及)

以上两个缺点使月份、日期与星期的关系没有规律,无法记忆,难于推算。

3.岁首的选择不够科学,使历法季度与气候季节不太符合。在北温带,每年的四个季度应该对应春夏秋冬四个气候季节才是,一月应该是春季的开始,但现在却是“小寒”接着“大寒”的严冬;已经是秋季的七月却是“小暑”接着“大暑”的酷热夏天(南半球与此情形相反)。

4.公历元年的确定宗教色彩太浓,科学性欠缺,距今只有两千多年,使人类文明史上很多事件发生的年代不得不用“公元前某某年”表示。

针对现行历法以上缺点本人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作为“中华历”方案之一。

1.公历属于阳历,历月不是朔望月,而是人为规定的比年的长度小的一种时间单位。既然是时间单位,就应该有固定的长度,我建议,每月固定为30天。一年仍规定为12个月,共360天。这360天的表示法与以往相同,为××月××日。一年的其余5天或6天集中安排于年末,不打乱前面360天的整齐排列,不冠月份,称为××××年361日,…,××××年365日(或366日)。

2.星期是比月短的时间单位,实际上是现代人们工作与休息的节奏周期。每星期7天是宗教的规定,没有科学依据,不应强加于全世界。7不能整除月的天数是它的最大弊端。建议改为每星期5天,前四天工作(学习),第五天休息。这样的工作与休息节奏比较恰当,比工作6天休息1天更有利于消除疲劳,增进健康;比工作5天休息2天的节奏较为紧凑,有利于工作。每月6个星期。而且规定每月1日为星期一,这样,星期一、星期二…的序数与日期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好算、好记。每年的361日至365(或366)日不必编星期序数,作为国际法定假日。

3.春分点是一个重要的天文学参照点,应该用它来确定岁首。按北温带的气候,春分日应该是春季的中点,定为2月16日,以此为基准向前推定1月1日(勿选闰年次年或交春分时刻接近0时的年)。这一天正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这比现在的1月1日晚34天。这样一来历法季度与气候季节就基本符合了。

4.关于新纪元的确定,应当使人类文明史上绝大多数事件都处在新历的正序列之中。比如选取人类最早文明的苏美尔或古埃及的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年代作为新纪元。这样,一是历史事件年代顺畅连贯,很少出现“纪元前某某年”,二是使当今和后世的人们时时刻刻感到人类文明历史的悠久。也让外星人知道地球文明史的长短。

当然,历法的改变涉及到广泛而复杂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新、旧历衔接的问题,可有三种解决方案:

(1)在转换的这一年,例如2020年,将原1月1日2月3日定为“旧1月1日”至“旧2月3日”,然后进入新历的2020年1月1日。这样,2020年的日期多了34天。日期的写法为2020年旧1月日,…,2020年旧2月3日,紧接着是2020年1月1日,……。

(2)在转换的这一年,例如2020年,只有1月1日2月3日,接着开始2021年1月1日。在这种方案中2020年就只有34天。

(3)在转换的这一年,例如2020年,从1月1日开始到2月3日截止,此后,废止公元纪年,接着进入新历××××年1月1日

2.重大节日,如妇女节、儿童节、劳动节,各国的国庆纪念日、独立纪念日等,可以保持原日期名称不变,如国际劳动节在新历中仍为5月1日

3.新、旧历转换前出生的人的出生日期可以查新编万年历。

4.有关宗教仍然实行自己一个礼拜7天的规定,进行其宗教活动,而不受新历的约束。

推行新历法的问题是很多的,困难是不少的,但带来的方便和利益是巨大的,应当把它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去推行。

相关问题一:

我国所使用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历”,在反映农事活动所依赖的气候季节上它远不如阳历。但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月亮的运动规律,而月亮的圆缺变化则与潮汐、日食、月食等重大天文现象密切有关。另外,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按农历的日期确定的。为了研究、利用与月球运动有关的天文现象,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农历仍应作为法定辅助历法。

相关问题二:

如果施行“中华历”,为了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议我国法定假日作如下安排。这一安排的特点有二:一是传统节日都放假。二是安排了三个长假,这三个长假的实际长度都在十天以上,且在一年中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国民的休闲旅游,对于促进假日经济,缓解交通压力也是有益的。

假日名称

假期天数

补充说明

星期日

72

 

年终假日

5或6

 

元旦

0

紧接年终假日,不必放假

春节

8

与年终假日相距很近,甚至重合,假期最长可长达17天

元宵节

1

 

清明节

1

 

妇女节

1

女性占人口一半,而且女男关系密不可分,应是全民假日

端午节

1

 

劳动节

12

加三个星期日,共15天

儿童节

1

 

七夕节

1

中国的情人节更有内涵、更有意义,应该放假

中秋节

8

加两个星期日共10天,与国庆节相距较近

重阳节

1

年轻人看望长辈

国庆节

3

天气已冷,不宜出行,假不宜长

合  计

115或116

全年法定假日天数与现在相同,但是聚集了三个长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