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生物学科中考考试说明

 时间消逝一切 2011-04-05

綦江县2011年生物学科中考考试说明

、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结合我县初中教学实际,于20116月对初2012级学生生物学科进行统一考试,其成绩计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总分。

初中生物学科实行结业、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考试不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更注重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作用,着力体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坚持面向全体,注重考核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绝大多数坚持正常学习的初中学生都能达到结业要求;同时,为适应高中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本考试也兼顾能(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考查,对识别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有一定区分度,使考试具有学业测试的意义。初中生物学科结业、升学考试力求适应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相应要求,对初中生物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依据

初中生物学科结业、升学考试的命题依据是现行《生物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以及我县中考改革的相关精神,并结合我县初中生物教学的现实条件。

三、命题原则

1.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确定考查内容。生物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要求,是生物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结业、升学考试的命题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坚持基础性、科学性、客观性、公平性、创新性、导向性和发展性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切实有效地把生物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收集、阅读生物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用生物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学生的生物意识;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有效组合不同类型的生物试题,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生物试题的编制既要以生物问题为出发点,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生物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生物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4.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今后继续学习的需要。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健康生活;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今后(特别是高中阶段)继续学习生物学科打下基础。这两方面的内容将是命题的主要范围。

4.试卷结构简约,题型搭配合理,合理调控难度系数。试题数量适合,难度适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给学生提供发展、创新的条件。不设置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似是而非的题目,不出死记硬背的考题。

四、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为八年级所学内容;目的是评价学生在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达成度。三维目标的要求为:知识水平分为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三个层次;技能水平考核分为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二个层次;情感水平考核分为经历水平、反应水平和领悟水平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范围见附件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生物学科初中结业、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卷面分数共50分。

2.考试时间

与地理学科共用90分钟,合堂分卷。

在每届初中学生八年级下期,6月中旬进行。

3. 试题题型及占分比例

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充题、识图作答题、表格题、实验题、资料分析说明题、探究题等),两种题型所占分数为:

单项选择题:20分;非选择题:30分。

4.试题难度

以课程标准对该问题的认知水平为度,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过程。试题的难易比为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7:2:1,试卷整卷的难度值为0.75左右

5.试卷长度

生物试卷页面设计约4页(B5纸)。试题数量控制在2628小题之间。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非选择题68小题,共30分。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绿色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并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气体
答案:C
2.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哪种食物后可以让这份食谱更为合理
A.素炒豆角         B.牛奶           C.排骨汤         D.小米粥
答案:A
3.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你认为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是
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技术标准  产品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4.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黄色是显性,其基因用A表示,绿色是隐性,其基因用a表示,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                                   
Aaa               BAAAa        CAa             DAaaa
答案:B
5.下列与艾滋病患者之间的哪种行为会感染艾滋病
A.交谈          B.共餐            C.共用注射器        D.握手拥抱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回答问题:
十七世纪,雷迪对腐肉生蛆的古老看法产生了疑问,他提出了三个假设。
假设A:腐肉是滋生苍蝇的地方。
假设B:蛆是由亲代苍蝇产生的,蛆不可能从腐肉中自生。
假设C:即使通气良好,腐肉也不可能 自然生蛆。
1)从雷迪提出的三个假设来看,雷迪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迪在一个容器内放入死小鸡,不久发现死小鸡上爬满了蛆,后来又飞出了苍蝇。在以后的重复实验中,雷迪在蛆出现后,立即将容器盖起来,结果还是出现了苍蝇。这个实验能证明假设           (填ABC)。
3)雷迪把一块煮熟的肉分割成相同的小块,分别放入几个广口瓶中。一部分瓶口用不透气的石蜡密封(苍蝇不能飞入),另一部分瓶口敞开(苍蝇能飞入),结果是瓶口密封的瓶中没有产生蛆和苍蝇,瓶口敞开的瓶中有蛆和苍蝇产生。该实验能证明假设               (填ABC)。但该实验设计的缺点是变量不是唯一的,不能形成                
4)雷迪把用石蜡密封的广口瓶改用纱布包盖瓶口后,瓶中仍然没有蛆和苍蝇产生。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腐肉能生蛆吗(用疑问句,意思对即得分)

2A
3对照(答对比不得分)

4)腐肉不能生蛆(意思对即得分)

 

 

附件:具体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八年级上册(分值权重30%

第五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分值权重70%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二)具体要求

1.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要求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理解   

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了解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理解   

动物行为的成因

了解  

动物的社会行为

 了解   

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理解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要求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

  理解

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 

 

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内容

要求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了解

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了解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了解   

食品腐败的原因、食品保存的方法

理解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了解

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理解

 

4.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要求

生物的性状以及它在亲子代间的延续现象

了解

不同性状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了解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了解

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了解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了解

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了解

认同优生优育

了解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理解

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理解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了解

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

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了解

 

5.生物的进化

      

要求

            生命起源的过程

了解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了解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理解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理解

 

6.传染病和免疫

     

要求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理解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了解

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了解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了解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理解

计划免疫的意义

理解

 

7.用药和急救

     

要求

              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理解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理解

8.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要求

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了解

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

了解

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