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小知识

 一宛鹄 2011-04-08
 
                                                      快炙背美芹子编辑 2011/4
 
 
            
书画辞典                                                                  锥画沙
 

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具有“藏锋”的效果,而两侧沙子匀整鼓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锋”,故用锥画沙以比喻书迹的圆浑。

唐代褚遂良《论书》称:“用笔当如锥画沙。”宋代黄庭坚称:“如锥画沙…..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相传褚遂良曾将此法传于陆彦远。《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载:“(陆彦远)思机而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

形容书法中的中锋、藏锋和由中锋、藏锋用笔写成的凝重而富于立体感的线条。
 

                                                            印印泥

 

这里所说的“印泥”不是今天我们所用的印泥,它是古代一种类似今天火漆的紫泥,在紫泥上面加盖印章,在卷起来的木简外用绳子扎住,再用一块粘土把绳子粘在木简上封住,这块粘土就叫“印泥”,待粘土稍干后再在这块粘土上盖上一颗印,以表示封记。即遗留至今的封泥。前人用“印印泥”来形容用笔,这和用“锥画沙”来形容用笔一样,旨在说明藏锋与用力深入之意。而“印印泥”还暗含不走样的意思,以形容下笔既稳且准。

 

    担夫争道
 

传说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练习书法总是不得开悟,有一次,他看到两个农夫都挑着担子在一条窄小的田埂上会面,谁也不愿意让谁,最后两人通过协商,大家把担子放在外档,人就是面对面,错开担子慢慢使转通过。

张旭看到了就悟出了字体笔画之间相互避让的书法技巧,他由点到面的悟出了书法理论。
 

 

    十八描
 

明代邹德中在《绘事指蒙》中,总结了自魏晋以来的人物画家所运用的线条形式,罗列为十八种,既: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行云流水描、蚂蝗描、混描、撅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蚯蚓描。

归纳起来不外乎圆转和提按法两大类。高古游丝转、铁线描等,形态整齐,中锋运笔而且力度较匀称,具有凝炼含蓄的效果,属于前一类。

后一类如竹叶描、折芦描等,中锋侧锋并用,起伏较大,用力也不均匀,着力点或在起笔或收笔或在中段,因此笔迹奇崛多变,富于动感。
 

 

       有趣的月名介绍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初月、嘉月、冠月、开发、岁首、岁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早春、孟春、春至、孟阳、孟陬、新正、夏正、陬月、三之日、三微月。

二月:仲春、酣春、令月、丽月、杏月、花月、仲阳、竹秋、四之日、清明时节。

三月:季春、暮春、末春、晚春、桃月、桐月、蚕月、桃浪、樱笋时、茑时、烟花时节。

四月:孟夏、初夏、乏月、麦月、梅月、阴月、槐夏、麦序、维夏、正阳、纯阳、清和月、朱明。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仲夏、小刑、郁蒸、鸣蜩、鸣蛙、天中。

六月:荷月、暑月、焦月、季月、季夏、盛夏、精阳、溽暑、征暑。

七月:孟秋、初秋、首秋、凉月、巧月、兰月、兰秋、上秋、肇秋、早秋、新秋、瓜月、瓜时。

八月:桂月、桂秋、仲秋、中秋、仲商、正秋、竹小春。

九月:菊月、柯月、青女月、三秋、季秋、杪秋、穷秋、凉秋、深秋、暮秋、暮商、季商、霜序,

十月:孟冬、上冬、开冬、初冬、小阳春时、小春月、正阳月、良月、霜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冬月、龙潜月、葭月、雪月、一之日。

十二月:冰月、蜡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杪冬、暮冬、残冬、末冬、严冬、星回节、春回节、嘉平、穷节、二之日、岁尾、岁杪。
 

 

    涂鸦
 

古人则常以此比喻书法之拙劣,因为乌鸦在百鸟之中,属黑而丑之类。今人多以“涂鸦”为自谦之辞。唐代诗人卢同在《示添丁》诗中云:“忽来案上翻墨汁,涂诗书似老鸦”。当为谦辞。

 

   痴冻蝇
 
比喻小楷过于拘于成法,缺少生动活泼之态。小楷由于体积小,功夫不到,笔画舒展不开,容易写成一个疙瘩。人们习惯称规范的小楷为“蝇头小楷”。假使将失于神态者冠以“痴”、“冻”二字,可谓惟妙惟肖。
 
                                                              柳穿鱼
 

比喻应用啄法的短撇。如“形”、“影”、“彤”诸字,其右侧的竖三撇,须有仰、平、履三种变化的笔势,似三条小鱼,用柳技穿连起来,故名。

 

                                                          银钩虿尾
 

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虿是蝎子一类的有毒动物,尾部上卷有力,充满生命的活力。银钩是指“丁”、“亭”、“宁”等字的  笔,虿尾是指“乙”、“也”、等字的  笔。南朝梁庾主肩吾《书品》:“或因挑而还置…..是以鹰爪含利,出彼兔毫,龙管润霜,游兹虿尾。”挑而还置,是指遇到  笔,必先驻锋蓄力而后  出,获得笔短意长,凝注有力的效果。此语并非专指  笔。西恶索靖对自己的章草书很矜持,名其笔势为“银钩虿尾”。

 

                                                                      龙伸蠖屈
 

龙是传说中的动物,中华民族的图腾。虽无本物,但人人尽知其形,头生角,身有鳞,巨睛锐爪,十分威武。蠖则是一种昆虫,行走时身体向上弯成弧状,用这一大一小的两种动物的一伸一屈,比喻字中的点画,屈伸多变,具有生动活泼的意象。而这种意象既有龙之气魄,又有蠖之细微,内涵丰富,令人回味。

 

                                                                     春蚓秋蛇
 

比喻不善草书者,若干字连写不断,如纽结在一起的春蚓秋蛇。唐太宗《王羲之传论》云:“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气。行行若索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清宋曹《书法约言》云:“草书若行行春蚓,字字秋蛇,属数十字而不断,萦结如游丝一片,乃不善学者之大弊也。”

 

                                                           马不齐髦
 

语出自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是记叙唐代陆柬之向他的舅父虞世南学习书法时提到的。虞世南说,行书若有“二王”之风,必须秀骨天成,不假修饰,具有自然之美。就像马的毛一样不用修剪,全凭自然。字的撇画,竖画重复使用时,犹要注意,不要刀切般的齐整。就像髦,也就是小孩额前的留海那样,要错落参差。

 

                                                          孤禽溺水
 

如果在一篇字中,某一字脱出行款之外,或是某一字中,一笔游离于整体,都是书之弊病。正因一字毁全篇,或是以一笔败全字,皆为憾事。王羲之曾以“孤禽溺水”比喻这一弊病。试想,孤单的禽鸟落在水中,离群失散,何等狼狈。

 

                                                           雁阵当秋
 

这是“下四点”极为形象的称谓,由于四点走向、大小各有不同,仿佛秋高气爽时南飞的雁阵,形象之中给予了无限的活力,而同一点画又赋予了耐人寻味的变化。宋人无名氏所著《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中“下四点”为“联飞如雁阵当秋”,“笔锋连绵相顾不绝也”。如上所论,写“下四点”时务必将其看成一个整体。注意彼此之间的响应关系,切勿出现离群之雁。

 

                                                         雁足印沙,深渊鱼跃

 

此语出自唐吕总的《续书评》一书之中,是评论隶书佳作沉着而不呆板,富于变化。似大雁行于沙滩,虽然是一足之迹,由于用力或沙之薄厚不同,所留足迹也不尽相同。深渊之鱼的翻跃出的水花则更各有不同。但这种差异是在保持基本特点的前提下产生的,不是随意、盲目的为了所谓的变化而变。这种变化是有相当难度的,必须要做到笔法娴熟,熟能生巧,巧中自然而然有变。

 

                                                  死蛇挂树,踏水虾蟆

 

字或长或短,均有法可依,失之法度,则令人摇首。明代书法家五世贞在《王氏书苑》中引王羲之论书语说,字不宜长时,若长则如死树挂在树上一样,字宜长时,若长则如死蛇挂在树上一样,字宜长时,若不长则如踏水的虾蟆一样。比喻入木三分,极为形象。

 

                                                         天骥奔行,不蹑故步

 

骥为千里马,蹑为蹈袭。这里借千里马喻笔法放逸,不甘囿于旧法。近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引方孝孺语说,宋  的书法兼得赵孟  、康里子山之妙,而且又出已意,好像千里马在奔驰,不走回头之路。其中道理很明显,即无论书学哪一家,也要有所突破,否则难以有所建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