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绘画色彩的珍贵之处 中国绘画的色彩,以矿物质基本色素为主,融水溶胶为固,干后色彩浅淡无光亮。 用西方色彩学的话说,属亚光。 说亚光,其内涵就是朴素,没有闪烁反光的境态;在视觉品位上,能让人看到清澈的真实面目。 是一种朴素的美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的观赏价值里,这种色彩的表现价值,远不止是朴素的美。 由于以矿物质基本色素为主,用三矾九染后,最大的效果,竟能与玉的色泽媲美;玉,质细而坚硬,有暗光,略透明,性温存,可作器。 国人近代画人,多以水墨为上,主要是水墨绘画以‘一锤定音’,书法用笔结合绘画。 有书画同源之说: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頫 ,他在一幅流传至直的名画上题诗道: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 须知书画本来同。 在这里,赵孟頫强调的是:中国绘画应以“写”代“描”,以书法的笔法画画。 这一说,可就害了许多真正绘画的中国画人。 自从书画相会,中国画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得更加抽象、深沉,其主要代表就是文人画。笔墨的力度美、韵律美、拙重美,以及它的无限的造型能力和宽阔的韵域,自古就为文人所喜爱。很难想象不用笔墨或不讲笔墨的中国画。笔墨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书画同源”的中国“文人画”。 真的中国绘画,以青绿设色,用三矾九染,“三天画一石,五天绘一水;王宰始肯留真迹、、、”,渐渐退出了中国绘画的舞台。 如玉一样内涵的中国色彩画,被所谓的“文人画”替代? 是中国人的自豪,还是中国人的悲哀? 在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统治制度里,这并不是奇怪的现象。 在封建社会里,文人们有着沉重的人间不平等郁闷压迫感,用笔墨发泄胸中愤恨,含蓄地表达人间的丑陋;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没有色彩的。 在稍微平安的时代,如唐贞观、宋高宗、清康熙时,中国青绿设色的绘画,就会展露眉霄,让水墨逊色;赵孟頫处在元朝,虽他放下世俗恩怨,入元做官,出入书画艺术,他达到了一个高境界:说: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 须知书画本来同。” 用情感替代了他本人时代的光景,无可厚非,对他来说,最恰当不过。 是有与他有同感的文人,赞美水墨书画,也为最恰当不过。 只是中国绘画,有水墨书画内涵的美,也还有中国彩墨丹青的奥秘;中国的绘画,彩墨青绿天地,有一个最奥妙的地方,那就是三矾九染后,有着玉质一样的质感,不止是亚光的美;不信,你们慢慢去观赏,真的中国彩墨青绿设色画的好作品之中的色泽,是水墨画永远也替代不了的。 16:04 2011-3-19周仁佐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