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德与生活”培训心得

 生不可太胜 2011-04-12

      “品德与生活”培训心得

      (天星乡中心学校:胡华萍)

我于2010年9月4日星期六参加了文山州小学教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教材与教法为期一天半的培训。培训让我认识到现在用的〈〈品德与社会〉〉这一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切近实际,是知行统一的系统性教材。在刘老师的讲解与案例的分析中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初浅的认识。

首先、"品德与生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方案中增设的面向小学底年级(1-2年级)学生的一门新的课程,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是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低年级儿童的生活需要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提倡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作为一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新型的低年级课程,"品德与生活"有其特定的形成背景、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其次、新课程目标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99年1月份正式开始的,在酝酿过程中,对思品及相关的教育问题考虑、从总的发展、目标、思路、任务考虑、从新的教育观念、理念,确定了价值目标。认为,价值目标的核心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品德与生活是对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品德与生活是以学生的生活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儿童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社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生活教育等内容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而在以往的品德教育中的教材中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较强。往往以德目或道德知识的逻辑来呈现,强调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使德育课程的内容成为一种与生活相脱离的概念体系。课程的设计和编排往往采取知识类课程的形态;教学中偏重语言说教,轻视道德行为和情感体验;与儿童的家庭、社会割裂。学生在学习中重视知识记忆和概念认知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中品德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教育的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学科知识更新知识转化;由学问知识向体验知识转化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在新的“品德”教材的编排中按照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年龄结构物征化分为“品德 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社会”三个层次的内容使用权学生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中接受相应的影响得到不同的感悟,这种合理的调整使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更适合学习,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其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充分体现了三个概念:1、学科的综合性。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来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得书本知识;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时稍有拓宽,就被说成是"超纲""离题太远"等,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设置综合课程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本次课程改革不仅开设了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而且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这也就是说,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随着学校教育层面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低年级的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要明显超出分科课程。随着年级的增高,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而分科课程所占的比重则逐渐提高,并最终超出综合课程。对课程结构进行这样的调整,不仅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师资队伍的状况。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2学科的经验性;课程内容的编著排增强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提出,课程应及时反映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增强课程与学生实际经验的联系。那么也就是说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脱离了学生个体经验,缺乏与学生实际经验的联系。课程内容是高浓度的研究,是理论脱离实际,是成人化的东西。他对学生兴趣的形成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形成压制的作用,不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3、学科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善于合作,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与过去的死记硬背,接受式学习是不同的或者是相悖的。不论是主动学习也好,积极探究也好,善于合作也好,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新课标在研制的过程中,教育部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调查,发现小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被动的学习,初中有百分之七十九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长期处于这么一种心态来学习,就会产生厌学的情况。所以说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课程实施方面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也就是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其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三、"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艺术。在这些综合课程中品德与生活有着其独特的内涵。

(一)、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课程类型。什么是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原本为一体的知识内容分割,使这些内容条理化、结构化,以便于专门研究和学习的课程类型。但是,分科课程却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他将有机的统一的知识和观念人为地割裂开来,从而使学生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变得片面、狭隘、不完整。为了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同时也为了使学生的素质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均衡,人们提出了实现学校课程综合化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综合课程。它不是思品课,也不是劳技课,不是1+1=2,而是1+1等于别的什么。《品德与生活》包含了品德、自然与生活,以活动的方式来实施。

    那么什么是综合课程呢?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价值的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以及其它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的,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界限,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这种课程通过对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方案的整合,能够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课程和活动等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程,其中,品德与生活课程它兼具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品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价值。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

《科学》(3-6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

《艺术》(1-6年级)。

(二)、《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有诸多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方式,其中,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经验与体验的课程被称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类属于这种课程的开发形式。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品德与生活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在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但切忌把这种指导变作包办或控制。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主要原于儿童的现实生活。综合课程内容的设计主要可以从三维度进行: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基于社会问题的课程设计和基于学生经验的课程设计。其中,《品德与生活》课是基于学生经验的维度开发的,既本课程的主诣在于使学生通过组织和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活动获得关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直接经验,特别是形成初步的品德素养和规范德行为习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获得知识或掌握间接经验并非该课程的主旨。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儿童的学习内容主要原自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这一时期儿童的学习内容并未进入到抽象或相对宏观的层面,儿童的活动大多围绕其能够看的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为此,小学低年级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脱离儿童自身的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现实生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第一,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务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第二,摸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有关家庭生活的游戏、以爱护自然为主题的儿童剧、与天空中小行星星的对话等。

   总的来说来这次培训中使我认识到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通过与儿童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并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鉴于这种课程类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群体对活动的方式开发和实施体现一定的个性特征,这次培训对我的以后的教学开展指明了方向。

教师: 胡华萍

201096星期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