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三大变

 幽兰书斋 2011-04-15
----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三大变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与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

在高中生中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广大学生把文言文当做第一怕,恐怕与我们传统课堂教学倾向和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认识出现偏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明确:“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在这样一种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与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些新的要求呢?笔者以为,要实现三大转变:

一、教学理念:从重言轻文到文言并重。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经犀利地批评文言文教学的弊端:有言无文。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点落在文言知识的逐一讲解上,强调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这种“重言轻文”的教学格局导致了以下不良后果:第一,“重言”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性考查,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标准性。抹杀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与创造性。重言轻文甚至文言剥离,显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培养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第二,重言轻文的教学传统,使学生无法穿透文字符号达到与作者情感相通的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对于文章的创作者来说,情是动机所在,有情才有文;对于读者来说,把握情感是目标所在,缘文入情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重言轻文,让生硬的文字符号成为阻挡披文入情的障碍,大大降低了作品的魅力,“情”无法传递和沟通,文言文阅读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就大打折扣。第三,文言文作为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文与言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重言轻文导致许多附丽于“文”上的文化信息被忽略甚至抛弃。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并重,并且有意识地多从“文”的角度加以阐释和拓展,既是避免上述弊端的现实需要,也是新课标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科书编写建议要求新教材“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也要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记“文”,不能把一篇篇古文留下的经典文言文仅仅当作文言知识的例子。教师要注重从文学、文章、文化的角度重新解读文言文,还文言文本来的面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以“文”为契机,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模式:从教师“串讲”转变为课堂对话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方式,被很多老师推崇为金科玉律,看似对文言字词、句式扣得较实,但效果未必好。这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填鸭式”“嚼烂了喂”的串讲,其必然结果是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整体感。在“串讲”下,文言文不再是包含思想感情的文而是变成一组组实词、虚词和刻板的文言句法,再也掀不起学生丝毫的感情波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可见对话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是教学对话,是一种教学原则,一种教学形态,是教学中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共同进步的过程,是借助师生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融合、汇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的过程。对话,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更精彩。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多种主体参与的以文本为媒介的对话过程。要让对话能够顺利进行,作为教师,就必须转变思想,改变传统模式中落后的做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人。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精彩让给学生。

三、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式学习。

根据学习的性质,可把课堂学习分为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大类。接受式学习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组织和控制教学活动,学生主要进行感知、领悟、记忆、模仿等接受和复现性活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的。发现式学习由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展开探索活动,参加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找出答案或得出结论。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常常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普遍进行接受式学习。文言文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学生在一篇新的文言文面前,有限的知识积累会令他们手足无措。这时候,老师便成了绝对的权威,于是,文言文课堂教学很容易演变成“我讲,你听”的模式,这种偏重灌输式的教学策略显然有悖于新课标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个人学习的特点、知识掌握的程度、探求新知的个别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大张旗鼓地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合作。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和评价文言文;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用新的视角去解读、阐述和发现文言文,勇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课前给学生设定一定的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有针对性地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充分占有相关资料,对目标问题形成初步认识。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本和业已掌握的学习资料进行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翻译课文,纠正错误,质疑问难。在完成前面两步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甚至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自由地发表对课文中某些观点、某些细节的感受和看法。通过学习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帮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现代解读,打通文言文和现代文和关节,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起来了,整个课堂也因此活力四射。

语文学习既要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要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