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忠岐:最不能糊涂的是对自己

 释迦牟尼888 2011-04-17
潘忠岐:最不能糊涂的是对自己
发布时间:2011-01-11  浏览次数:

       从未想过要给青年人写所谓的“寄语”,因为不想把自己摆在青年人的行列之外。学校文科科研处嘱我就青年的成长写几个字,起因是上海市的社科评奖。自己有幸成为获奖者,但总觉得这无论如何都构不成我要写下面这些话的理由。与其写这些,我更愿意再写一篇论文。不过,不论写什么,都与获奖无关。
  庆幸的是,我可以作为老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读者。就像一年前在国务学院开学典礼上,我有幸作为教师代表致辞时所谈到的,青年学生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一定不能“难得糊涂”,在自己的发展取向问题上,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在复旦求学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今后谋求更加高远的发展前景的新起点。不论大家是否有明确的意识,我们的所作所为、所学所读,都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履历。因此,切不可轻易落笔。就我个人的浅见而言,以下三点对于青年学生塑造自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免不了话语的空洞,但其中道理却并非不能意会。
  第一,治学。这是我们老师的立足之本,学生也是如此。治学的方法因人而异,个人经验更是多姿多彩,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是思考和阅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管读书不去琢磨问题,会变成书虫;反过来,只有苦思冥想却不去补充知识,只会落得夸夸其谈。读书是学生的强项,思考的质量才能分出高下。思考有两个取向:理论和应用。关键还在应用。出思想、出理论的确很难,若把思想转化成现实有用的战略、政策和方法,更需要智慧、勇气和耐心。在国家持续发展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需要青年学生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有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能力。包括多方面,尤其是研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行动能力。很多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同学不仅要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更要学习科研方法,要主动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作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带着自信和渴望走出去,与中外同学、将来的同行多多交流,在信息交换、观点交锋之中,完善自己的交流能力。灵活的行动能力能为同学的研究水平锦上添花,要避免成为只会做文章,不会办事情的书呆子。
  第三,视野。当代学生的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多元视野和战略眼光。能力可以凭借锻炼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然而广阔视野和战略性思维,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需要从当下做起。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点就在于交叉,学科的融合、知识的碰撞、思想的交汇,往往催生新的分支。在精通本专业的前提下,青年学生应该勇于突破自我知识的边界,去到陌生的领域寻找智慧之光。历史是一本最好的战略教科书,具有历史纵深感的阅读经历,定能培养出犀利的战略眼光。读史,不能把自己埋进故纸堆,而应该用多维时空和多种身份去解读历史,惟有如此才能通达古今中外。
  塑造自我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生工程,需要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学生生活也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烦恼,甚至困苦,唯有耐烦读书,耐苦生活才能获得自我的救赎。值得安慰的是,在喧嚣的尘世中还有复旦这样一块安静之地可以好好读书。

(作者潘忠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获得者

来源:《复旦》第86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