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必读】教育,究竟有没有用?

 哥们干杯 2011-04-25
教育,究竟有没有用?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生命本色/文
  
  在教育的行业中工作了十余年,经历的事情,阅读有关教育的书多了之后,对所谓的知名教授、教育家、教育专家就有些不以为然了,所谓的什么家、专家之类的人,真是有太多的人名是不能相称,但也见怪不怪了。几年前,阅读过林格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眼前一亮,感于林格先生的思想深邃,便认为林格先生一定是一个脚踏实地、认真思考并实践教育的人,他的理论也就是现今需要教育者把握的重要教育规律,关于习惯的探索和论述恰恰暗合了我这些年的思索,看到这些文字便感到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知道我的思考没有错。那时我就断定,林格先生作为教育专家是名实相符的,绝不是徒有虚名。
今年的七月,我四年前带过的学生毕业离校了,他们知道我钟情于教育事业,沉醉于对教育规律的探索,热爱读书,所以,在她们离校之前便送给了我一些书籍,这一本就是袁亚楠同学临别时赠送给我的一本书。看着封面的书名,头脑中不禁会有疑问,怎么教育会是没有用的?这个题目是不是与《格言》这个杂志有些类似的地方,是不是有些刻意为之,有没有勉强和出风头的想法?不错,这个观念是颠覆传统的。基础教育界100所知名的中学校长联名推荐了这本书,因为这些疑问、好奇,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之旅。
我惊讶于林格先生的论述,通篇18万字算不上大部头的著作,但字字珠玑,没有无用的言语。不同于我刚刚阅读过的《大学不知道》这本书,他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眼光和差距。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讲,对教育的认识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林格先生用心体验的结果,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是感性的产物,而且这个感性经过了理性的过滤,从而达到了另一个高度。“林格先生每年培训3000多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亲自走过1000多个县、1200多所学校,考察过20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跟教育一线的校长面对面的沟通,让他能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高度剖析目前教育的困境。”这些事实都可以作为林格先生感性思考的证据。所以,林格先生说自己是用脚思考的。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总结叙述教育实质和规律的时候,恰到好处的使用了一些例证,这些例证于他的论述浑然天成,天衣无缝,真的感觉无比美妙,恰到好处。
教育究竟有没有用呢?通常的人都会认为教育是有用的,这个观点是没有错误的。但林格先生却说,教育是没有用的,我的理解林格先生是站在通常人的立场看教育,而后得出结论,说教育是没有用的,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林格先生认为教育在通常的层面是没有用的,而在另一个层面讲,教育不但是有用,而且是有大用的。这恰恰契合了我们传统文化之中老子的思想,无用之用乃为大用,林先生说的也应该是这个意思。从另一个方面理解,教育要使人成为人,而不是器物,让人成为人是教不出来的,只有用心灵甚至是灵魂去滋润和感应,才能使人真正成为人。这些观点,已越过了生存和生活的层面,达到了关怀生命的高度了。所以,林格先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真是说得极好。如果我们的教育者都能把这句话装在心中,那我们的教育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前景啊!
“教育是一种大爱,它的使命就是把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这也是振聋发聩的观念,没有全局观、宇宙观的人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精神能量的传递不能依靠教育,而是要依靠心灵、依靠灵魂的感悟。这种精神能量的蓄积需要我们主动接纳人类祖先的传承,而不仅仅是个人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这种浩大无边的爱蔓延了整个人类的全部发展过程,需要博大的胸襟来接纳。
其实,对教育的这些探索,大学更应该走在前面,目前的很多中小学都在生命教育这方面做出了极为可贵的成就,相比而言,大学应该感到惭愧。大学在培养人的这些方面如果不能走在前面,就会糟蹋和辜负了基础教育界那些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者了。
林格先生是值得所有教育者关注的,也是值得所有教育者学习的。尤其是他的时间精神,脚踏实地的精神,中国的教育,有林格这样的学者在,就会有复兴的希望!
真诚的把这本书和林格先生的博客(http://user.qzone.qq.com/622005038)推荐给所有的教育同仁,推荐给所有的家长,推荐给所有关心教育的人。
 

 
《教育是没有用的》摘抄:
●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
●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了。因此,真正的教育在于“于无声处响惊雷”,孩子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
●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
●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教育应该是一种心与心的感应,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心灵的碰撞和感动中获得成长。
●教育是一种大爱,它的使命就是把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
●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
●控制情绪是教育者的基本功。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最大智慧。
●理想是一枚火种,可以抵御黑暗,度过艰难。在见不到光的日子,人的心灵也有来自理想火光的照耀,更能在坦途中提供能量。
●生命的秘密就在于,在年轻的时候就确认自己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一个在你有生之年需要用全部时间和全身心去完成的任务,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必须是一个你无法实现的任务。——亨利*摩尔(雕塑家)
●一个人如果没有大理想,就没有气势;没有中理想,就会缺乏计划性;没有小理想,就不会勤奋。
●人的短视是因为看不远,因此,我们需要站在高处,把目光投向远方。
●真正的学习,并非学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法无定法,但无处不法。
●善良归根结底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
●善良,是检验爱的成色的唯一标准。
●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变教育者自己开始的。
●对于孩子来说,主要的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勇敢,不是肤浅的和莽撞的,恰恰是深沉、内敛的。我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勇者,恐怕未必是对垒中怒形于色、张牙舞爪的一方,而是沉着智慧、绝不放弃的一方。
●关系大于教育。关系——教育的重要课题。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胜过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好的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好的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
●有了孤独感,人才能在踽踽独行中变得坚强和独立。孤独是人的生命中一种重要的体验,哲学家说:“人在孤独的时候,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
●无言而教化万方。不教而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
●悟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养,悟得多了,就能积累一种境界和高度,有了高度以后,自然流露出的心态,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做到极致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种意识,一种耕耘,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与交流,最后融会贯通之后,就是一种力量,对心灵产生影响与感召力的力量。
当教育者把孩子的自觉唤醒后,他就完成了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人在自觉意识产生后,就获得了主动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与热情。
●自尊,隐含了人发奋图强的密码,只有自尊得以保证的人才能积聚无比强大的精神能量。
●孩子主动积累经验,是他们增长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能找到重点、难点,这本身就是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对人的命运发生作用的,除了知识,还有人格和能力,三者协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在这三者中,知识是次要的,而人格核能力其主要作用,这是新时期对教育目标的新认识。
●“观晚霞悟其无常,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学贵用心悟,非悟无以入妙。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悟出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教育的秘诀是“三分教,七分等”。
●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一个人做人是否成功,主要从行为上判断。
●养人养心。我们所倡导的新时期养成教育的起点,就是养心。心正则身正,身正则行为正。
●素质是养成的:1、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2、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3、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4、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学习别人的言行和思维,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长时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时间表,做事情需要克服急躁,耐心等待是一种智慧。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六大习惯: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孝敬父母;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认真写字;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