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与名吃

 小儒家 2011-04-28
名人与名吃,华夏吃文化点击:541次 回复:0次 发布时间:2006-7-1    名人与名吃总有不解之缘,在《舌尖上的中国》一书中,跟随着众名家的笔触,开始我们想像中的美食之旅。风俗、地点、人物充实圆满,他们的回忆叠加辉映,一碗汤里喝尽一个时代的味道,一道菜中品味一段传说中的历史,吃的文化因此滋味宜人。
  夏令冬瓜第一蔬洪丕谟(书法家)
  把冬瓜封为“暑天第一蔬”,不致大错。本草书上说它性味甘淡寒凉,有着清热消暑、利尿解毒的良好作用。《本草再新》指出冬瓜能够“清心火,泻脾火,利湿去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随息居饮食谱》也说,冬瓜“清热,养胃生津,涤秽治烦,消痈行水,治胀满,泻痢霍乱,解鱼、酒等毒”。“亦治水肿,消暑湿”。
  冬瓜浑身是宝,除了做菜的瓠果,冬瓜皮、冬瓜子、冬瓜瓤、冬瓜藤、冬瓜叶,也都有的可吃、有的入药,并且具有较强的利尿消肿、清暑除湿作用。比如冬瓜子补肝明目;冬瓜皮煎汤,去皮肤风剥黑斑,润肌肤;冬瓜瓤则又另有作用,崔禹锡《食经》说:“补中,除肠胃中风,杀三虫,止眩冒。”还有冬瓜藤,《本草再新》说是:“活络通经,利关节,和血气,去湿追风。”《随息居饮食谱》还有冬瓜藤治病一法:“秋后齐根截断,插瓶中,取汁服,治肺热痰火,内痈诸证。”再如冬瓜叶,《本草纲目》指出:“主消渴,疟疾寒热。又焙研敷多年恶疮。”《海上名方》还用冬瓜叶嫩心,拖面饼吃,说是可以治疗积热泻痢。
  在菜肴里,冬瓜是一种能上能下,既能够做成如夜香冬瓜盅、冬瓜鳖裙羹等上等菜肴的佳品,又能够清炒、放汤,进入千家万户的大众化菜肴。冬瓜鳖裙羹是湖北荆州传统名菜,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江陵县志》记载,宋仁宗召见江陵张景时,亲切地问:“卿在江陵有何贵?”张答:“两岸绿杨遮虎渡,一湾芳草护龙洲。”又问:“所食何物?”张答:“新粟火米鱼子饮,嫩冬瓜煮鳖裙羹。”眼下,要是有人顺道去荆州古城,不妨上聚珍园菜馆,一尝那里的美味佳肴冬瓜鳖裙羹。
  还有广西名菜冬茸火鸭羹,四川名菜冬瓜燕,浙江名菜冬茸白兰。冬瓜燕因为把冬瓜切成犹如燕菜般的细丝,然后加进高级清汤,再撒上火腿丝而成,所以叫冬瓜燕。冬茸白兰则先要把冬瓜削成兰花形状,接下来再嵌进虾茸,放温油里滑熟捞出,再加高级清汤进行烩制。
  “佛跳墙”正本逯耀东(史学家)
  “佛跳墙”是福州佳肴,兴于清朝同光年间,初名“坛烧八宝”,后易名“福寿全”,最后称“佛跳墙”,由创办“聚春园”的郑春发推广而流传。
  至于“佛跳墙”的由来,一般都说是庙里的小和尚偷吃肉,被老和尚发现,小和尚一时情急,抱着肉坛子跳墙而出,因而得名。其实“佛跳墙”的由来有各种不同说法,其中之一是和“叫花鸡”一样出于乞丐之手。
  乞丐拎着破瓦罐沿街乞讨,在饭店讨得的残肴剩羹,加上剩酒混在一起,当街回烧,奇香四散,他们称为杂烩菜。菜香触动一家饭馆老板的灵感,于是将各种材料加酒烩于一坛中,因而有了“佛跳墙”。
  另一说法是福州新妇过门,有“试厨”的习俗,以验其将来主持中馈的功夫。相传有一个在家娇生惯养的新妇,从不近疱厨,临嫁,其母将各种材料以荷叶包裹,并告知不同的烹调方法。但待新妇下厨,却丢了方子,一时情急,将所有的材料置于酒坛中,上覆荷叶扎口,文火慢炖。菜成启坛,香气四溢,深获翁姑的欢心,于是有了后来的“佛跳墙”。
  不过,另一种说法较为可靠。此菜创于光绪丙子年,当时福州官银局的长官,在家宴请布政司杨莲,长官的夫人是浙江人,为烹饪的高手,以鸡、鸭、猪肉置于绍兴酒坛中煨制成肴,布政司杨莲吃了赞不绝口,回到衙内,要掌厨的郑春发如法调制,几经试验,总不是那种味道。于是杨莲亲自带郑春发到官银局长官家中,向那位长官夫人请教,回来后,郑春发在主料里又增加鲍参翅肚,味道甚于官银局的。
  郑春发13岁习艺,后便去京、沪、苏、杭遍访名师,学得一身好手艺,辞厨后,自立门户,开设“三友斋菜馆”,后更名“聚春园”。此菜初名“坛烧八宝”,后来继续充实材料,主料增至二十种,辅料十余种,并换了个吉祥的名字,称为“福寿全”。一日,几个秀才到“聚春园”聚饮,堂馆捧来一个酒坛置于桌上,坛盖启开,满室飘香,秀才们闻香陶醉,下箸更是拍案叫绝,其中一个秀才吟诗一首,内有:“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之句,因而更名“佛跳墙”。而且“福寿全”与“佛跳墙”,在福州话的发音是相近的。
  制“佛跳墙”取绍兴酒坛,加清水置微火热透,倾去。坛底置一小竹箅,先将煮过的鸡、鸭、羊肘、猪蹄尖、猪肚、鸭肫等置于其上,然后将鱼翅、干贝、鲍鱼、火腿,用纱布包成长形,置入坛中,其上置花菇、冬笋、白萝卜球后,倾入绍兴酒与鸡汤,坛口封以荷叶,上覆一小碗,置于炭火上,小火煨两小时,启盖,置入刺参、蹄筋、鱼唇、鱼肚,立即封坛,再煨一小时,上菜时,将坛中菜肴倒入盆中,卤妥的蛋置于其旁,配以小菜糖酣萝卜、麦花鲍鱼脯、酒醉香螺片、香糟醉鸡、火腿拌菜心、香菇扒豆苗等,就凑成一席地道的福州“佛跳墙宴”了。
  一鱼两吃黄河鲤姚雪垠(作家)
  河南开封是历史上的一座名城,如果谈河南饮食,应该以开封为代表。北宋以后,设在开封的中央政权毁灭了,在杭州建立了新的朝廷。原在开封的皇亲贵族和富豪大户,或者消灭了,或者逃到南方了,其中多数逃到杭州了。“吃的文化”,在杭州突飞猛进,而在开封却再也不能恢复了。但是开封毕竟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所以也有不少传统名菜。例如黄河鲤鱼在全国就很有名,而吃法也有特色。
  当你在馆子中点吃黄河鲤鱼时,堂倌用拇指和食指紧捏着一条鲤鱼的脊鳍来到你的面前,那鲤鱼大约有市尺八寸或一尺长,十分活泼,意思是让你当面验看。堂倌满脸堆笑地问你想怎样吃:“焦炸,你老?糖醋熘,你老?要是两吃,焦炸一半?糖醋熘一半?”一般吃客都喜欢一鱼两吃。
  当你决定之后,堂倌当着客人的面将鲤鱼向地上
1 [2] [3]
本文来源武汉美食网 http://www. , 原文地址:http://www./meishi/meishi17046_1.html 请保留转载地址,谢谢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