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四季祭祀文化

 wjfzl 2011-04-29

上古四季祭祀文化

 

四季祭祀活动多种多样且纷繁复杂,我们将其按四季的顺序进行说明。 

  (一)春祭 

  《说文》曰:“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 也。”何休注曰:“祠犹食也,犹继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亲,继祠而食之,故曰祠,因以别生死。”许慎言品物少,是说祭祀之物要少于言词。 多言词,是说春季为年之始,统治者颁布新政令、部署全年的安排。仲春之月为全年的祭祀活动的开始,也象征着“感恩”的开始。《礼记·礼器》:“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德发扬,诩万物。大理物博,如此则得不亦多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在行使祭礼时,礼少是君子内心德之细密而精微,礼多是君子德之彰显。《礼记·礼器》:“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王制礼也,不可多寡也,唯其称也。”也就是说,古代的圣贤认为行祭祀礼时采用何种礼节,或多或少,或贵或美,只要与所献之物相称就可以了。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其祀在户,祭先脾。”孟春之月为周历正月,东风解冻,蟹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万物复苏,此为四季之始。白天,太阳运行到室宿的位置;黄昏时,参星出现在天空的正中。拂晓时,尾星出现在天空的正中。按照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判断春季的时日,并将四季配以五行。春配以木行,木是春季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万物复苏以树木发芽为先导,先民们并将其视为万物之始的标志。先民认为此时由帝太和神灵句芒掌握人间万物,以户神为祭祀的对象。此时动物以鳞类为主;声音以角音为主;侯气管应着太蔟;数以八为成数;味道以酸为主;祭品为牲畜的肝脏。《礼记·月令》:“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天子在正月初八祭祀上帝,祈求全年谷物的丰收。《尚书·舜典》曰:“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统治者为祈求政治的稳定以及国家和平会在年初遍祭天地群神。 

  《说文》曰:“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是说春季的祭祀物品。《月令》曰:“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此月,祭祀不用牺牲,用圭璧和鹿皮代替即可。圭,是一种武器,只有天子可以使用,所以圭是权力的象征。璧,属玉类,饰物。其外表晶莹润滑且天然形成,十分珍贵,只有贵族才可佩戴,因此,它是富贵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璧。”信物的佩戴决定了统治阶层的地位。帛,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它可以遮体御寒,是物质生活富裕的象征。《墨子尚同》:“其事神鬼也,圭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就说明玉和帛在当时极为珍贵,不敢妄自添加。皮,乃鹿皮也。古人认为鹿浑身都为宝,鹿肉味道鲜美,鹿茸乃滋补佳品,且鹿皮柔软而耐寒,是人类重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先民们虽不用牺牲,而用圭、璧、帛、皮为祭祀之品,虔诚之心便不言而喻。 

  (二)夏祭 

  《说文》曰:“礿yuè ,夏祭也。”《周礼》:礿以夏享先王。《公羊传》曰:“夏曰礿。”何休注:“麦始熟可,故曰礿。”《释天》:“夏祭曰礿。”孙炎曰:“礿 ,新菜可。”汋,,煮也。 

  也就是说,夏季的祭品主要以煮食为主。《月令》:“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中吕,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郑玄注曰:“夏,阳气盛,热于外,祀之于灶,从火类也。祀之先祭肺者,阳位在上,肺为尊也。”孔颖达疏曰:“配灶神而祭者,是先炊之人。”《礼器》曰:“灶者,老妇之祭也。”灶,一可取暖,二可煮食食物,是人得以生存保障的生活资料。夏四月,太阳运行到了毕宿的位置,黄昏时候翼星出现在天空的正中,拂晓时候婺女星出现在天空的正中。这个月的日以丙丁为主,这个月掌管人间万物的天帝是炎帝,天神是祝融,这个月的动物以羽类为主,声音以徵音为主,气味以焦为主,以灶神为祭祀对象,祭品以牲畜的肺为上。 

  《周礼·春官·大司乐》曰:“夏日至,于泽中 之方丘奏之,地皆出。”《汉书·郊祀志下》记:“夏至祠地,皆并祠五帝而共一牲,上亲郊拜。”“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乐八变,则地皆出。”

  《魏书·志第十》曰:“夏至祭地于方泽。”先民们受阴阳观念的影响,夏至的祭祀习俗是祭地于方泽。《月令》曰:“是月也。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这个月,农官进上新麦,天子于是用猪肉配合尝新麦,先献给寝庙。夏季虽不是收获的季节,但是也有些谷物成熟,先民们希望祖先能够享用此季节最先收获的食物。《月令》 曰:“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夏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山川水源,以祈求水源充沛。二是祭先祖(有益于民众的人),以祈求先人保佑谷物饱满。从中我们可看出,当时的统治者已经认识到“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农”。 

  (三)秋祭 

  《说文》曰:“尝,秋祭也。”何休注曰:“尝者,先辞也。秋谷成者非一,黍先熟可得荐,故曰尝。”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天子在立秋的前三天仍要斋戒,立秋之日率众臣举行迎秋典礼。郑玄注曰:“秋,阴气出,祀之于门,外阴也。祀之先肝者,秋为阴中,于藏值肝,肝为尊也。祀门之礼,北面设主于门左框,乃制。”孙希旦在《集解》中认为,“秋主内,内从外始,故秋祀门。祭先肝者,肝属木,秋今胜木,用其所胜 也。”《月令》曰:“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 先荐寝庙。”这个月,农官进上新谷,先献给宗庙。 之后,天子开始驱除残余的夏阳之气,以使秋气畅达并用狗肉配合尝新糜子,先献给宗庙。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在这个月里,官吏们要用大飨礼祭祀上帝, 并用牲肉向群神行尝祭礼。之后,天子会用田猎之后的胜利品来祭祀四方之神。《月令》曰:“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这个月,天子用狗肉配合尝稻米,先献给宗庙,以祭祀宗庙。 

  (四)冬祭 

  《说文》曰:“,冬祭也。”何休注曰:“, 众也,气盛貌。冬万物毕成,所荐众多,芬芳具备, 故曰。”

  冬季阳光微弱而短暂,阴气盛而阳气衰。先民们认为以阳性的物质祭祀会改变阴盛阳衰的结构,使阴阳二气均衡。《礼记·郊特牲》曰:“天子造四方,先。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郑玄注:“大犹也,天之神日为尊。”陈注:“至,犹到也。冬至日短极而渐舒,故云迎长日之至。”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雨,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郑玄注曰:“行在庙门外之西,为,乃制肾及脾为俎,尊于主南。又设盛于俎东,祭肉,肾一,脾再,其他皆如祀门之礼。”行,乃远行义。行神,在民间又称为路神或祖游神等,这是外出远行时所要祭祀的一种神灵,其目的在于祈求旅途平安。

  孙希旦《集解》:“愚谓行,谓宫内道路之神也。冬祀之者,以其为往来之交也。《月令》冬‘祀行’, 

  《聘礼》‘出,释币与行’,此宫中之行神也。”在立冬的前三天,天子仍要斋戒。等到立冬这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在北郊举行迎冬典礼。 《月令》:“是月也,大饮, 。天子乃祈来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