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00小时重复=成功

 Will先生 2011-05-02

10000小时重复=成功

除了成功定律可能是:10000小时重复做一件事,能给我们很好启发外,《异类》的案例沉闷无趣,与我们毫不相干。如果你恰巧相信了作者关于个人先天禀赋及偶然成功的论调,成功人士便不再神秘,而你也可能继续慵懒起来。

 

10000小时重复是成功的常规定律,一位研究从量变到质变的高手证明了这点。这位头发蓬乱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家伙因写成《引爆点》而名噪一时,不过《引爆点》中文版并没有受到多大吹捧(或许前些年人们赚钱太易)。

大陆出版商并没有死心,接着出版了他强调直觉决策的《决断2秒间》,依然没有溅起小丁点涟漪。这回,马尔科姆带来更直观,更势利的观点:你想成功吗?那重复做一件事,坚持10000小时。

为什么是1万小时,而不是2万小时,或者更少的时间呢,别期望书中有严谨的论证,那只是学术呆子们的写作风格(我们现在需要的只是疯狂地提出概念)。但至少作者让我们相信: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退学前已经在编程上花费了足够的时间了,殷实的家庭让他在上七年级的时候,就参加了一个电脑俱乐部。

还有那个叫比尔·乔伊的家伙,重新编写了UNIX系统,参与了创办太阳微系统公司,重新编写了另一种程序语言——java,这个现代计算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没日没夜玩命的人”,16岁的时候开始发动1万个小时中的第一个小时。

书中还有著名乐手,最佳球员等案例作为支撑。

10000小时成功定律是引用心理学家的一个实验,他们对小提琴家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到20岁的时候,卓越的演奏者都练习超过了10000个小时,而比较优秀的演奏者只练习了8000小时,那些未来的音乐老师,练习时间只有4000个小时。

 

如何才能练够10000小时呢,你需要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不能太贫穷,还要碰巧遇到了一些事情。

这里又引出了作者的第二个观点:成功还是偶然的。

《异类》的作者不可能不是“异类”,这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是什么呢:比起7-12月份出生的人,在1-3月份生的人成为曲棍球杰出运动员的可能性增加3倍还多,这是对加拿大杰出曲棍球运动员研究的结果,原因或许太出乎意料:因为加拿大曲棍球联赛法定注册时间是 1月1日。

由此推理,9月1日的小学开学时间,会有多少人受到影响呢?作者的感慨是:我们制定的很多规则阻碍了一些人可能获得的成就。

 

《异类》还有什么值得推荐?

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作者提供了研究成功的一些思路。社会规则?家庭环境?智商或者种族?运气等等?

对了,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证明:那些早期被称为天才的家伙,将来成就平平。

除了成功定律可能是:10000小时重复做一件事,给我们带来坚持不懈的精神外,《异类》的案例沉闷无趣,与我们毫不相干(这或许也是他前两本书不受本土读者好评的原因吧)。如果你恰巧相信了作者关于个人先天禀赋及偶然成功的论调(这是本书的重点,重要篇幅所阐述的),成功人士便不再神秘,而你也可能继续慵懒起来。

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会说机遇推助成功,为什么我们没有机遇?目前对我们普通民众最积极的解释是,还没有坚持到——重复10000小时。

(注:6月11日,因工作外出,“每日评书”未能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