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过度易诱发中风

 半道上 2011-05-09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压每增加10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9%;低压每增加5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6%。降压治疗的益处有目共睹,但血压下降的“幅度”和“速度”却是不容忽视的。

降压并非越低越好

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过度降压是诱发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因素。因为大脑供血是靠一定的压力和流速来保持的,当使用强效降压药或降压药剂量过大时,血压下降幅度过大,大脑血供应不足,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容易沉积形成血栓,造成脑血管狭窄,甚至阻塞血管腔。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血管压力不敏感,不能及时发现血压下降,同时大脑对低血压的耐受性差,脑缺血后就很容易导致缺血性中风。

研究结果显示,低压低于70毫米汞柱的人群,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加,高压低于120毫米汞柱人群的心肌梗塞发生率也显着较高。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度大于70%的患者,高压最好维持在150毫米汞柱。

降压速度不宜过快

过快降压也会影响脑供血。脑血管存在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证脑部充足的血流供应。但对于慢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血压下降过快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对于中老年人、高血压病程较长或已有器官损害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宜缓和降压,一般在2~3各月内使血压达标为宜。

保持血压平稳最重要

在降压过程中,全天24小时保持血压稳定至关重要。如果血压一天内波动较大,血管就会像橡皮筋一样一会儿松开一会儿绷紧,变得脆弱,容易断裂。

研究表明,患者24小时内血压波动的越大,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到损害的概率就越高,程度也越严重。经过平稳地降低血压,保持血压24小时的稳定,中老年人脑卒中的可能性将明显减少。

摘自《健康导报》  2010.09.08     范晨栋/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