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的图书馆的 2011-05-10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0-11-24 15:39:1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有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等。然而教无定法,怎样的教学方法才算是有效的呢?我认为要从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出发,结合实际使用环境,才能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合作学习是从多教学方法中的一员,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在欧美国家称其为“合作学习”,前苏联叫“合作教育”。虽然稍为称谓不同,但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因此我申报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科研项目。目的是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使该项目能按时完成,取得预期效果,特作开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关键词解释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课题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自我国开始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整个课程体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程目标更为多样,课程结构更趋合理,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向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指出:教学“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所以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探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它的应用,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今后持续不断的发展打下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lianus]学派就已提出合作学习。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人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学家帕克[Park]、杜威[Dewey]等人的推崇被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上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兴起,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合作学习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但是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遍及美国、俄国斯、加拿大、以色列等几十个国家。例如,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大学建有世界上唯一的合作学习研究中心。

    近年来国外与本课题相近似的研究有明尼苏达州大学合作学习研究中心的“合作学习中的技术支持”,除此之外还有“计算机在协作学习中作用”等。它们都主要从技术角度阐述怎样改造现有计算机软件和程序使它们适应合作学习模式。另外国外,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大学课堂和小学课堂的案例居多。以“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为专题的研究较少。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合作学习的思想早在二千多年前就产生了。《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但长久以来都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和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活动,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例如: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研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等。但以“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为专题的研究较少。

四、 研究目标

    我国当前的合作学习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些理论的可操作性较差,很难在现实的高中教学实践中起到蓝本操作手册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合作学习的研究多数在语、数、英等主科开展,即使是近年来有不少涉及信息技术的合作研究但也是局限于“信息与学科整合”或“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较少。因此其他的合作学习模式只能是一种借鉴,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有效性如何,很值得我们探讨。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展开的。

    1、深入学习《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状况评价体系》、《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指导》《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指导纲要》。并将它们作为课题研究的准绳,使研究更加规范、准确。

   2、结合新课标进行多次实验课,摸索出适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及组织策略。

   3、设计调查表,通过调研,获得准确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 

五、 主要依据

1、《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2、《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状况评价体系》

3、《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

4、《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指导》

5、《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指导纲要》。

6、其他理论依据: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 

六、主要研究内容

1、指导型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的有效性

2、探究型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的有效性 

七、 主要研究方法和措施

1.主要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为主,辅之以文献分析法、调查法。

    ①行动研究法。我们将努力把握好计划、行动、考察、反馈和调整五个基本环节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从而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情况,观察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活动方式,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②观察法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的外在表现进行考察,然后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③文献研究法。研究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及教育界的最新动态,进行分析研究。

    ④调查法(问卷、座谈),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统计。这样研究与统计相结合,使我们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2.主要措施:

   ①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内容,从人力到物力给予本课题组的鼎力支持是本课题得以保障的坚强后盾。

   ②清远市华侨中学的信息科组总共有14位成员。他们年富力强,学业的专攻,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理论扎实,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能给本课题技术雄厚的力量支持。

   ③从研究设备来看,我校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在粤北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校有7间学生机房,1间电子阅览室,1间网络实验室,3间课件制作室,1间主控室,3间多媒体专用教室,90间课室安装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的建设已初步完成。我校有图书196300余册。充足的设备,齐备的资料,完全可以保证本课题的供氧。 

八、研究周期

    本课题时间计划从2010年9月在我校正式开始课题研究,调研时间为1年。本课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目前信息技术的教学状况设计问卷,并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本阶段将在清远市华侨中学高一(25)班至高一(30)班信息技术课开展合作学习,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5月——2011年5月),主要任务是进行问卷调查(后测),并汇集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实验成果,写出结题报告。

 

九、预期主要成果 

1、教师运用合作学习上信息技术课的课件

2、关于信息技术课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3、关于信息技术课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