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项

 快乐老师 2011-05-16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语言鉴赏专项学案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

秋山,诗人《登楼》诗有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句,此处化用。

1)本诗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

2)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请谈一谈你对本诗疏密特点的理解。

答案:诗中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情绪特点。(1分)喜的是阔别重逢,旧情仍在;而且此地秀色宜人,可修身养性。(2分)悲的是漂泊流转,岁月蹉跎。(1分)
2)(4分)疏的地方: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但只用了疏朗的笔墨,就起到了铺垫、陪衬的作用。(2分)密的地方:颈联和尾联细腻地描写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突出了故交情笃,也写出了自己的心迹,这是全诗的重点和主体,能给人留下真切的印象。(2分)意思对即可】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以景衬情,暗透出客子羁旅的孤独(孤寂)。

 (2)正当旅人心境孤寂时,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凭栏眺望,于是联想到家人盼望自己归来,而更增添了思乡之情。(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越发衬托出游子的凄凉,进而触发诗人的思家之情。)

3. 古代诗歌阅读

   

    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释:鸣骹(qiāo),一种响箭。金勒:饰金的马笼头。

1. 请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2. 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5分)

答案:1.(1①“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词更耐人寻味。

2画面感强,静中有动。鸣骹直上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像。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考%(#

4. 阅读下面这首诗(6分)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2分)

答: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这一特点。(4分)

答:                                                                          

答案:(l)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2分。写出三个意象得l分,五个意象得满分。]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4分。五个层次,每层1分,答对四个层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5. 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秋日    【明】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4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4分)

答案:1. 衔。作者通过一个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4分)

2.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4分)

6.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复。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4分)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1) 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2分)融情于景(或:比喻、对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2分)

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2分)

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2分)

【诗歌赏析】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煦暖的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是祭奠和怀念亲人、朋友、同志的一个日子。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触景生情,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抒发了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

  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写实际的天气,又是写内心的感触:清廷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后一句,点出一个字,流露出郁闷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对比手法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这样的写法,情感爱憎分明,而表达委婉含蓄。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比喻志士。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这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

全诗处处写亡国之恨和难以回天之感,这是特定时节和特定环境触发的情思;而字里行间的坚毅之情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斗志,令人震撼。

7.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寒食  孟云卿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二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相传为纪念春秋时的贤臣介子推。

【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案: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了一种感伤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2分)异: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2分);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侧重于思亲人(2分)。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这一意象在运用上的妙处。(4分)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3分)

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1分)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2分,大意对即可)

9.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答:                                 ▲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答:                                 ▲                              

答案:(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每点1分)

2)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感情2分,分析2分)

3)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艺术手法2分,只答对比用典虚实结合,不作解说,得1分。用意2分)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两首诗抒情主人公都是_________,表达的感情都是_______________。(2分)

2)两首诗都用生活细节表达情感,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案:(1)思念丈夫的女子;在家的女子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第一首,以打起枝头的黄莺这一细节,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女子和丈夫只有在梦中可以会面,而黄莺的啼叫切惊醒自己的好梦。第二首,写女子手提竹笼切忘记摘桑这一细节,写女子回味昨夜之梦,思念丈夫的情景。以生活细节入诗,活泼自然,真切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