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实际上,听话的人往往就是蠢才

 传统文化网站 2011-05-17

30.实际上,听话的人往往就是蠢才

【原文】夷吾也,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无夺时;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无夺其事,此谓无外内之患。事故1也,君臣之际2也;礼义者,人君之神也。且君臣之属,义也;亲戚之爱,性也。使君亲之察同索,属故也。使人君不安者,属际也,不可不谨也。

【译文】夷吾啊,如果要给人钱财,不如不耽误人家农时;如果要给人食物,不如不使别人失业,这就称之为没有内外忧患。侍奉根本的,是君臣都要达到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是君主的神明。而且君臣之间的隶属,就是最佳行为方式;亲戚之间的亲爱,就是人的本性。使君主与亲戚之间的的明察与臣子之间的亲爱要求一样,这都属于根本的。使君主不安定的原因,就是达得到达不到的区别,所以不可以不谨慎。

【说明】这段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也许是管子的自勉,也许是齐桓公对管子的希望,不论是谁说的,这段话对统治者、对管理者都有重要的警戒、借鉴意义。维护社会行为规范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确实是统治者的神明的责任。君臣之间,其实并不存在谁统治谁的问题,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壮大和安定稳固,因此,君臣之间存在的主要就是最佳行为方式。君主作为一个人,按人的本性来说,当然首先是关爱自己的家人,但如果他不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君臣之间的关系就会恶化,也就会导致国家管理出现偏差。因此,君臣之间的最佳行为方式,就是达得到达不到“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对国家的管理。这个思想相当重要,统治者使用人,不能光看听不听话,而要看这个人是不是为国家着想。实际上,听话的人往往就是蠢才。荀子、韩非子受到这种启发,也提出过“从道不君”的著名论断。

——————————————————

【注释】1.事:(shì士)《易·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书·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诗·大雅·烝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管子·枢言》:“贱固事贵,不肖固事贤。”《老子·二十三章》:“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礼记·中庸》:“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孟子·梁惠王下》:“间於齐、楚,事齐乎?事楚乎?”《荀子·臣道》:“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韩非子·存韩》:“今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扦蔽。”《玉篇·史部》:“事,奉也。”作动词,这里用为侍奉之意。

2.故:(gù顾)《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墨子·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孙诒让闲诂:“此言故之为辞,凡事因得此而成彼之谓,墨子说与许义正同。”《荀子·正名》:“夫民, 易一以道而不可与共故。”《说文·支部》:“故,使为之也。”段玉裁注:“今俗云原故是也,凡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为之则成故事矣。”这里用为原因、根由、原故之意。

3.际:(jì技)《淮南子·原道》:“高不可际,深不可测。”这里用为达到、连接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