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与韩荆州书》句子翻译探讨——兼谈文言翻译句子选择的原则

 鲤鱼山九龙门 2011-05-21

《与韩荆州书》句子翻译探讨

——兼谈文言翻译句子选择的原则

某次考试要学生翻译李白《与韩荆州书》一文中的两个句子,一为“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一为“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我们先来探讨第一句。就通常的理解,句中“富贵”与“寒贱”对举着说,其主体应该一致,都是“士”,其对应的内容是“骄”与“忽”所带的宾语都是“之”,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翻译是“希望君侯不因为出身富贵而骄纵他们,不因为出身贫贱而轻视他们”。可通行版本的翻译是这样的“您如能不因为自身富贵而骄傲,不因为士人贫贱而怠慢”,把“富贵”视为韩氏的,“寒贱”看作士人的。试卷提供的答案当然是通行版本的翻译,这样难道不是让学生丢掉语感而设法去记住翻译吗?实际上学生大多不可能看过本文,那就是有意跟学生过不去了。

虽然,从语源学角度来探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一句,即使若视其为源头,也应与翻译的句子区别开来:这里的“其”只能理解为“公子”,翻译句子的语境是一个对举句,是在“以”字总控下的对举,同一位置上的内容做出不同的理解,那样很容易引起混乱。退一步说,即使我们不去否定通行版本的翻译处理,也不应完全排除“语感”告诉我们的语意理解。

第二句翻译问题相对小一些,争论在于“见知”“见赏”两个被动结构中的宾语到底是谁。出题人认为是“您”——韩荆州,有同学认为是“人们”——天下人。《古文观止》的处理比较隐晦,干脆保留省略,不加点明,这或许是聪明的做法,但读者的心理仍然会去追究到底是谁,所以提出来加以探讨,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句子的理解重在把握语境,单靠句内语境无法推断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即使单靠句内语境可以推断,也应设法放在语段中加以印证。有这么一道出自《冯谖客孟尝君》的翻译给人印象很深刻:“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好多同学译成“你果然有能力啊,我辜负了你,以前没接见过你”,看似很通顺,其实是有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验证。如果同学能抓住下一句“请而见之”的话,自然就清楚翻译的句子还不是孟尝君直接对冯谖说的话,而是对别人说的。当然对句中的“之”的用法或者文言第二人称代词相对比较了解的话,也是不会做出上述翻译的。

言归正传,认真比较起来,我觉得同学的翻译更有见地,因为有上下文相关句子作为背景,“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等句,均在强调被韩赏识推荐之后的表现,如此,把“见”的宾语补充为“人们”就显得更加自然而深刻,李白那种迫切的求职心理也就更加显露无遗。补出“您”,就显得很一般了。

这里,有必要探讨一下翻译题句子的选择的原则问题。选择那些含义深刻的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固然必要,但要充分考虑到文言文由于简练而留下太多的理解空间,如果提供的答案又过于单一的话,难免会给部分考生带来不公平。所以,翻译句子的选择,要遵循如下这些原则:

一是应该选择文章的关键句。诸如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表现人物修改风采的句子等等。

一是应该选择含有文言现象的句子。句子翻译除了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理解之外,还应加强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现象的掌握程度,如特殊句式、实词活用、虚词用法、古今异义等。

一是应该选择那些一定要根据上下文才能真正准确把握其意义的句子。如上述《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句子,很有智慧。

一是应尽量避免那些存在争论的句子。有些专家都存在不同的理解,让高中生翻译时心存纠结,于心何忍?

 

附: 

与韩荆州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pán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yǐng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náng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móu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yóu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chúráo,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

【导读】

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位于今甘肃省泰安县境),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位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托克马克市附近)。童年时期,李白随父迁居绵州昌明县青莲乡(位于今四川省江油县南),所以后来自号青莲居士。青年时期,李白到各地漫游,丰富了社会阅历,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李白曾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经由进士、明经等考试进入仕途,却企图忽蒙达官贵人赏识而平步青云。所以他广泛地接触朝中卿相,到处去求见各方长官,向他们投诗赠文,希望得到他们的知遇而被推荐提拔。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前后,李白向当时任荆州长史的韩朝宗写了这封书信,请求他荐举自己。李白向来自负才智,但求职心切,因而对韩朝宗不免奉承阿谀,即便如此,字里行间仍然柔中透刚,处处表露不甘下流的志向。李白此书,并未使他如愿。直到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才因道士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他性格孤傲,不为权贵所容,为时不到三年就不得不去职。安史之乱中,李白投身永王李?幕府,参加讨伐叛乱的战争。后来永王反对唐肃宗失败,李白也被牵连而流放夜郎县(位于今贵州省正安县境)。虽然李白在途中遇赦,但从此飘泊困苦。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在当涂(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境)病死。

本文选自清人王畸编注的《李太白全集》,该集有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197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排印本。本文收在该集卷二六《表书》中。

【《古文观止·114、与韩荆州书》白话翻译】

李白我听天下谈论世事的士人聚集在一起议论道:“人生在世不一定非要被封为万户侯,只希望结识一番韩荆州就满足了。”您为何竟能让人们景仰、爱慕到如此地步啊!不正是因为您有周公的风度,亲自礼贤下士地接纳人才,才使海内豪杰争先恐后地投奔您的吗?一旦得到您的赏识,就如同鲤鱼跃过龙门,身价立即提高十倍:所以,那些怀才不遇的士人都想得到您的评价而抬高身价。您如能不因为自身富贵而骄傲,不因为士人贫贱而怠慢,那么众多士人中间必定会有毛遂那样的人才大胆地自我推荐。倘若李白我能有表露才能的机会,那我就是毛遂那样的人了!

李白我本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汉之间。十五岁时爱好舞剑术,普遍地求见各方长官;三十岁时擅长写文章,广泛地接触朝中卿相。我虽然身高不足七尺,却志气超过万人,王公大人们都赞扬我怀有壮志和道义。这些是我往昔的心思与事迹,怎么敢不全部向您陈述呢?

您的建树可以与神明相比美,您的德行震惊了上天和大地,您的文笔阐明了自然的规律,您的学问探讨了天道与人事。希望您能开诚接见,和颜相待,不要因为我只是拱手求见而拒绝。假如能以盛宴款待,听凭我高谈阔论,那么就请让我一日之内书写万字文章,我将挥笔顷刻而成。如今天下将您视为主持评定文章优劣的司命星,看作衡量人才高低的权威,一经您的评论肯定,就被认为是优秀人士。现在您何必吝惜台阶之前不满一尺之地而不用来接待我,却使我不能扬眉吐气地昂首直上青云呢?

当初,王子师出任豫州刺史,还没到任就征聘了荀慈明,到任以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出任冀州刺史,考察选拔了三十余人,有的当到侍中、尚书:他们二人都受到前代人的赞美。您也曾首先推荐原任协律郎的严某,他得以进身为秘书郎;后来又推荐了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他们有的因才华出名而蒙知遇,有的因清廉高洁而被赏识。每当李白我看到他们感受恩惠,抚身自励,奋发忠义之心,就会因此而大受感动。我了解到您对贤明之士推心置腹的态度,所以不去归附别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倘若您在紧急困难之时有使用我李白的地方,我甘愿奉献微贱的身躯。

况且,多数人并不是像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够完美无缺?在出谋划策方面,李白我怎么敢自我夸耀呢?至于写作方面,倒已积累成卷了,希望您能不惜玷污耳目,费神过目。只怕是雕虫小技,不会受到大人的欣赏。如果您有兴致观看拙陋的诗文,请您赐给纸和笔,并加派抄写人手,我将退回去打扫出一间静室,写好誊清后至上。庶几青萍宝剑和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和卞和门下增添价值,但愿您推荐地位卑下的人,对我大开奖励、赞誉之门。希望您能考虑我的愿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