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前列康泰方
周安方简历 : 1948年出生,湖北孝感人。1981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绍奇谈医:虎杖兼具清热活血通腑之长(节选)
一药而兼清热、活血、祛风、化痰、通腑、利尿之长者,虎杖是也。 虎杖早见于《本经别录》,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渐渐为人弃用,如寇宗就说它是“草药”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浊门》叶案“精关之间,必有有形败精凝阻其间,??先议通腐一法,考古方通淋通瘀,用虎杖汤,今世无识此药,每以杜牛膝代之。”可见在叶天士的时代,已经“无识此药”了。直到上世纪50年代,药学大师叶橘泉先生的名著《现代实用中药》问世,也没有收载虎杖,还是他后来编著《本草推陈》正续编时才收载的。良药竟遭弃用,真是咄咄怪事!我认识虎杖,是在70年代的中草药运动中。在四川、甘南,凡河沟浸润处,几处处有之。蓼科,丛生,茎高1~2m,直立如杖,色绿,中空,有斑点如血,叶圆如杏叶而大。吾蜀民间称作“花斑竹”、“雄黄连”,前者言其植物形态,似竹而有花斑;后者可能是因为它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广东则名之为“大叶蛇总管”,意即可用于蛇咬伤。陕西名之为“搬倒甑”者,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我用虎杖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为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常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因其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尿等待、尿流变细、尿频、夜尿多,故多纳入中医学“淋证”范围,但如用一般利尿通淋药多不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泌尿系感染药也不大见效,或暂时有效而屡发,患者医者都颇以为苦。 我的同学周安方对此病多年潜心研究,提出此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肝实”,颇能扼其要。对于淋属肾虚,古籍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说:“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肝实,则概括了下焦湿热、气滞、血瘀三个方面。以此,我在用药上补肾则多选制首乌、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生熟地、淫羊藿、续断、牛膝;湿热则首选虎杖(用量24~30g),次则海金砂、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苡仁、萆薢、石苇;气滞(会阴部胀坠)则加枳壳、柴胡、乌药、木香;血瘀(前列腺增生触之局部肥大或坚硬)则桃仁、山甲珠、琥珀、丹参、皂角刺、当归须、赤芍、益母草、泽兰;血尿加鲜白茅根、鲜车前草、小蓟、蒲黄、滑石、大黄、草。虎杖既能清热利湿,又能活血化瘀,不可或缺。 虎杖亦多用于诸淋。宋人许叔微《本事方》曾载:用虎杖煎汤,调麝香、乳香少许,治砂石淋甚效。 一人之妻患此,每尿时痛楚不可忍,小便下砂石,在溺器中剥剥有声,百治无效,用此方“一夕而愈,目所见也”。前述叶天士医案中所说的古方“虎杖散”,通淋通瘀,可能是用《集验方》(单用虎杖6g为末米饮下),也可能就是许学士此方。此二方之外,叶氏之前古籍中用虎杖者尚不多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