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前列康泰方(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幸运草wrh 2011-05-23
名医名方------前列康泰方

           周安方简历 : 1948年出生,湖北孝感人。1981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中医学术造诣高,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已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余名。擅长治疗男科疾病,尤其在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经验。首次提出了“肝实肾虚”是男科疾病基本病机的学术观点,认为男科疾病具有肝实与肾虚互为因果、夹杂为患、相互影响的病机特点,确立了“泻肝补肾”治疗男科疾病的总原则,独创了治疗男科疾病的系列经验方,为众多男科疾病患者解除了疾苦;通过多项科研成果揭示了“肝实肾虚”基本病机及“泻肝补肾”治疗原则的科学内涵;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完成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课题8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

         组成:蒲公英30g,败酱草20g,土茯苓30g,虎杖15g,丹参30g,延胡索15g,制大黄10g,青皮10g,川牛膝15g,杜仲15g,黄芪30g。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导浊,行气活血,培元补肾。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方解:慢性前列腺炎是严重影响成年男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其病机复杂,常既有肝实(肝经湿热、肝经气滞、肝脉瘀阻)的一面,又有肾虚(肾气亏虚)的一面,而且肝实与肾虚又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其缠绵难愈。因此,治疗上既要泻肝(清热解毒、利湿导浊、行气活血),又要补肾(培元补肾)。湿热蕴结肝经,毒浊袭扰阴器,可致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尿末滴白。本方用蒲公英、败酱草、土茯苓、虎杖等清热解毒、利湿导浊;气血瘀滞肝经,瘀浊停聚精室,可致腺体肿大,质地硬韧,阴器坠痛,药用青皮、丹参、延胡索、川牛膝、制大黄等行气活血、化瘀导浊;败酱草、虎杖还兼活血化瘀之功,与丹参、延胡索、川牛膝、制大黄等配伍使用,可增其活血逐瘀之力;前列腺位居下焦,川牛膝性善下行,可引诸药直达下焦病所;青皮性味辛温,与蒲公英、败酱草、虎杖等配伍使用,可防其苦寒之性太过;肾气亏虚可致腰脊酸痛,性欲减退,神疲乏力,药用黄芪、杜仲、川牛膝等培元补肾,强腰壮脊;黄芪归肺经而善补肺气,肺金乃肾之母,故可通过补肺气以培肾元;黄芪为益气佳品,通过其扶正之力既可以发挥其扶正以驱邪之用,又可以发挥其托里以排脓之功。诸药配伍,肝肾同治,补泻并举。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杀菌作用,能显著提高前列腺抗菌因子含量,纠正前列腺局部免疫紊乱,促进前列腺炎性渗出物吸收,修复前列腺病理损害,加速前列腺疾病康复。

         临床运用:尿道滴白量多者,可加萆薢、滑石等;会阴、睾丸、下腹等部位坠胀游走不定者,可加小茴香、香附、川楝子等;前列腺质地硬韧,会阴、睾丸、下腹等部位疼痛固定不移者,可加制乳没、炮山甲等;腰骶酸痛较重者,可加桑寄生、五加皮、怀牛膝等;前列腺液有大量脓细胞者,可加金银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等。   (中国中医药报)

 

 

绍奇谈医:虎杖兼具清热活血通腑之长(节选)

 

一药而兼清热、活血、祛风、化痰、通腑、利尿之长者,虎杖是也。

     虎杖早见于《本经别录》,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渐渐为人弃用,如寇宗就说它是“草药”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浊门》叶案“精关之间,必有有形败精凝阻其间,??先议通腐一法,考古方通淋通瘀,用虎杖汤,今世无识此药,每以杜牛膝代之。”可见在叶天士的时代,已经“无识此药”了。直到上世纪50年代,药学大师叶橘泉先生的名著《现代实用中药》问世,也没有收载虎杖,还是他后来编著《本草推陈》正续编时才收载的。良药竟遭弃用,真是咄咄怪事!我认识虎杖,是在70年代的中草药运动中。在四川、甘南,凡河沟浸润处,几处处有之。蓼科,丛生,茎高12m,直立如杖,色绿,中空,有斑点如血,叶圆如杏叶而大。吾蜀民间称作“花斑竹”、“雄黄连”,前者言其植物形态,似竹而有花斑;后者可能是因为它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广东则名之为“大叶蛇总管”,意即可用于蛇咬伤。陕西名之为“搬倒甑”者,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我用虎杖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为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常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因其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尿等待、尿流变细、尿频、夜尿多,故多纳入中医学“淋证”范围,但如用一般利尿通淋药多不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泌尿系感染药也不大见效,或暂时有效而屡发,患者医者都颇以为苦。

     我的同学周安方对此病多年潜心研究,提出此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肝实”,颇能扼其要。对于淋属肾虚,古籍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说:“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肝实,则概括了下焦湿热、气滞、血瘀三个方面。以此,我在用药上补肾则多选制首乌、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生熟地、淫羊藿、续断、牛膝;湿热则首选虎杖(用量2430g),次则海金砂、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苡仁、萆薢、石苇;气滞(会阴部胀坠)则加枳壳、柴胡、乌药、木香;血瘀(前列腺增生触之局部肥大或坚硬)则桃仁、山甲珠、琥珀、丹参、皂角刺、当归须、赤芍、益母草、泽兰;血尿加鲜白茅根、鲜车前草、小蓟、蒲黄、滑石、大黄、草。虎杖既能清热利湿,又能活血化瘀,不可或缺。

     虎杖亦多用于诸淋。宋人许叔微《本事方》曾载:用虎杖煎汤,调麝香、乳香少许,治砂石淋甚效。

一人之妻患此,每尿时痛楚不可忍,小便下砂石,在溺器中剥剥有声,百治无效,用此方“一夕而愈,目所见也”。前述叶天士医案中所说的古方“虎杖散”,通淋通瘀,可能是用《集验方》(单用虎杖6g为末米饮下),也可能就是许学士此方。此二方之外,叶氏之前古籍中用虎杖者尚不多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