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人为何多胃病_

 云中公子 2011-05-24

今人为何多胃病


    由于现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患胃病的人也相应增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患胃病的群体不断增加呢?根据分析不外有以下几条:

      情志因素:中医说:“百病皆有气而生”。气滞是指某些脏腑经络或局部气机郁滞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情志内郁或外感风寒、食积等阻滞,使气机阻滞而不畅,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或障碍所致,以闷胀、疼痛为临床特点。由于人体气机升降多与肝主疏泄、脾主升清有关。我们应该深深的懂得气生百病的道理,当你由于某些原因而生气时便会觉得吃饭都没有胃口了,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肝气犯胃”。生气的次数多了,经常影响胃的正常功能,该进食时却未能正常摄食,给胃壁自身互相摩擦破坏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形成胃炎等疾病。我们自己能否治疗疾病暂且不说,但不要自己来制造疾病,身体是自己的,倘若连自己都不会爱护和关心自己,又有谁会疼爱你呢?只有相通了这一点,才会减少生没必要的气,才会减少生没必要的病。

       饮食所伤:相对于中医的“气生百病”而言,“病从口入”就是对饮食所致的胃病真实、直观的说法。眼下正在热议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当我们知道了天天“进口”的食品有如此多的激素、防腐剂、催熟剂、还原剂、增艳剂、漂白剂等等,这么多的不素来客竟然不知不觉的跑到我们的胃里了,反复的刺激,再结实的胃粘膜也会被这些“化学品”所破坏,渐渐的胃病就相伴而生了。其实人们好多就是这样“被胃病”了的,好多人就是这样被拖进胃病之群的,想想这些真是可气又可很。再有就是过度的辛辣刺激和冷热刺激,当有人感觉没有胃口的时候就会吃些辣椒,一边吃一边说“真辣”,嘴被辣麻了,结果是匆匆的把这些“增饭剂”咕咚一声送到胃里,试想一下,胃壁也是有感觉的啊,只不过它能忍一些,可是忍多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胃壁出现红肿,影响胃液正常分泌,导致酸碱失衡,胃病便出现了;过冷的刺激会使正常活动的胃粘膜受到“冷遇”,局部血管和神经产生挛缩,过度会出现气血淤滞现象,也为胃病的产生埋下了伏笔;有的人喜食较热粥、汤,过热的刺激会使食管壁及胃粘膜产生变性,也为更严重的胃病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饮食过度、进食不规律等也会导致胃炎及胃溃疡的形成。

       外邪侵犯:《内经》中讲“正气不足,邪气必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当由于心理疲劳、睡眠不足、疾病缠身等各种原因导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就容易受到各种相应邪气的侵袭,“胃乃一身之正气”。正气虚衰的重要标志就是抵抗力下降,当抵抗力下降时偶遇外邪所侵便会产生相应的病症。“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意思是说:“女子三十五岁左右时胃经气血开始衰弱,其所经之处的面部开始变得憔悴,头发也开始悉数掉落……”。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谁都想长生不老,就连皇帝也想长生不老,可结果都未能如愿。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也相伴而生,尤其是女性三十五岁左右、男性四十岁左右就开始出现生理的不适应,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是重要因素。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要合理进行调整,合理休息、规律饮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把握了这几条后就会减少外邪的侵袭,患胃病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就会降到最低。

       药物所致:有些人不爱吃中药,说中药太苦、味儿也难闻,没有西药方便。就拿止痛药来说吧,身体某处疼痛了就会吃几片止痛药来处理,其他地方不疼了可胃部变得疼痛不适了。止疼药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大,久而久之便会出现胃溃疡、胃炎、胃穿孔等疾病。除了止痛药外有些抗生素类的药也对胃肠刺激性大,需要我们仔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以减少对自身不必要的损失。当然,不是说我是中医,就不提倡用西药。关键是在你用药是要把自己的胃保护好,比如说养成喝粥的习惯,没有特殊服药要求时不空腹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等等。

      胃病的致病因素还有很多,诸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工作环境的改变、遗传因素、其他相邻脏腑疾病的影响……。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胃,那么胃将会加倍的来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