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雨(节选)·精粹教案集(3则)

 风云际会2009 2011-05-2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2、揣摩潜台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根据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戏剧语言
  教学模式:小组任务式(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合作发言——师生总结)
  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分析:
  这种模式以学生活动和合作为主要形式,它适于篇幅较长、内容深刻的文章或作品。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和课堂的主人。此外,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引入合作学习和讨论,学习中应发挥学生互帮互学的作用,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实施这种模式,关键的一环是准确设置任务。在设置任务时,应注意三点: 1.设置的任务必须能揭示文章中心内容、主题思想,或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理解写作特点有直接关联; 2.设置的任务既要富于启发性,又要具有趣味性; 3.设置的任务之间必须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拓展性,环环相扣,逐步深化;4.任务不可太多,应少而精,应保证学生应一课一得。
  《雷雨》教学整体安排: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
  4、分析这两场戏的主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领会作品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分析有关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1、认识舞台说明在剧中的作用。
  2、归纳主题,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3、课外延伸练习: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由现当代戏剧鉴赏知识的复习导入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而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个性化、富有动作性和丰富的潜台词。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动作性指人物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往往是与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联系在一起。
  二、 任务一:找出课文中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和潜台词并做简单分析。
  要求:1、各小组自主选择其中一种人物语言进行分析。
  2、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合作,进行分析、整理与发言。
  3、发言者应声音洪亮,语言简练。
  例:
  第一、 高度个性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性,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既封建,又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的以为。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
  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鲁大海 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朗读以体会潜台词)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
  下面的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三、 任务二:观看戏剧片段,并进一步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感情?他是个怎样的人?(鲁侍萍对周还有没有怀念之情?曾经美好——难忘初恋——没有掉头就走。周对大海有没有父子情?一丝)正反推波助澜
  要求:
  1、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合作,进行分析、整理与发言。
  2、表述观点必须有戏剧语言做依据。
  3、发言者应声音洪亮,语言简练。
  “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一个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哆么冠冕堂皇!他竟没有部愧自疚。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个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峙。两次婚姻都不上。意。他对待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倩、高贵。” 曹禹谈《雷雨》————怀念带来的欣慰,远远比不上切身利益。
  虚伪、狡诈、阴险、自私、伪善、冷酷、残忍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任务使我们一方面加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另一方面体会到戏剧语言的特点和魅力,希望能够自觉的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分析与写作中去,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与写作水平。
  五、布置课外作业:写作练习(3选1)
  1、先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或身份,然后写他的语言,要求个性化;
  2、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
  (1)、做教师的父亲和没有文化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对你说---父亲说: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母亲说:读书以后才有饭吃。
  (2)、高考落榜,悲观者和乐观者的神情和语言:
  3、设定一个场景,写一句包含多重意思的话(潜台词):
 
 
 
  雷雨
 
教学目的
     1.了解戏剧的特点。
  2.分析剧中人物语言,了解剧中人物性格特点。
  3.通过戏剧矛盾冲突的分析,对人的劣根性及阶级属性进行审视,了解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现实。
教学设想
  1、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这一幕剧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研讨戏剧语言的特点,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戏剧常识 2.《雷雨》剧情简介。3.《雷雨》中的人物及相互关系。4.指导课文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戏剧常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综合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在西方,戏剧(drama)一般指话剧。中国的戏剧,古代和现代不同,古代戏剧是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现代戏剧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的总称,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如欧洲古典主义曾提出戏剧创作的三一律的原则,要求写一天内一个地点发生的一件事情。后来这有一戒律被打破。但《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鲁家)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只选取了八个人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课文节选的第二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用回顾与穿插的办法,直接表现矛盾冲突的主要事件,对次要事件则通过人物对话间接反映,使得戏剧冲突更集中、尖锐、扣人心弦。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l 下面再就几个名词术语作一些补充说明。
  戏剧冲突: 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它是戏剧的灵魂。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来达到增加戏剧冲突的目的,只有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才能担当推进剧情的任务,因此抓住矛盾冲突中的戏剧语言,是鉴赏戏剧的重要方法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面向观众说话)等,是人物心理和动作的外在表现。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潜台词是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等。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为演出提示时间、地点、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布景、环境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二、 看注释(1)回答:曹禺原名, 《雷雨》创作年代, 本文之前发生的故事, 共有哪些人物,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分周家和鲁家讲述/, 节选部分有两场戏,展示了哪两组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l 明确:作者简介  曹禺,1910年生于天津,原籍湖北潜江,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语言大师。
  《雷雨》是曹禺1933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前夕,创作完成的处女作,次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它的发表和上演,把中国话剧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是“五四”以来的优秀剧目之一,并享有国际声誉。作者自己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部分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悲剧”、“30年代”必须说出来。
  l 课文节选的是四幕话剧《雷雨》的第二幕。
  l 节选部分主要出场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这四个人本来是一家,是夫妻、父子、兄弟的关系,但剧本所展示的却是30年后他们之间的阶级关系。(展示人物关系图)
  节选部分一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两场戏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三十年生死恩怨(感情的纠葛)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罢工与反罢工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
  l 课文中怎么划分两场戏最合适?讨论:  从开头到“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为第一场戏。从“仆人领大海进。”到结尾为第二场戏。 因为戏剧里的“场”往往以舞台上人物的更动来分场。第一场结尾处,周朴园说的话“侍萍,你不要太固执。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和前边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相呼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要点:品味戏剧语言,分析矛盾冲突。
  一、第一组矛盾冲突
  导入:(语气平缓,字字咬清)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样的天气使人们的心情更加郁闷不安,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在周公馆将要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这时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说道:接着学生分角色朗读。(舞台说明和人物不要读)  (尽可能少读出人名和舞台说明语言。重音、语言节奏可以随个人理解灵活掌握。)读到122页“……连你都认不出来了”
    (一)、讲读课文第一场戏。
  课文第一场戏,主要是通过周朴园和鲁侍萍对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一件事和两个人的对话,展开情节,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性格的。分析人物就要抓住这些对话、舞台说明、,深入思考人物语言的含义。
  l 讨论:课文开头一段的舞台说明起了什么作用?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为下文剧情的发展打下伏笔。
  l 问:周朴园为什么向一个自以为是“下人”的问起三十年前的旧事?
    1.课文的两段舞台说明: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追问她贵姓。
    2.周朴园听出鲁侍萍的无锡口音,而且三十年前就在无锡长大,因而进一步问起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3.三十年前的旧事,旧情使周朴园的心情时时不能平静。周朴园说“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许多”突出了问人之多,“派人”说明事情之重大。房间的东西是原来的,室内的布置也保持原样,就连穿衣也要“我的旧雨衣”,“旧衬衣”。在周朴园看到这个“下人”的身影,关窗的习惯动作和听到她那熟悉的无锡口音,使周朴园陷入对往事的沉思,进而向这个“很奇怪”的“底下人”问起了三十年前的旧事。
  l 问: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很贤慧,也很规矩?”
    分析要点:
    1.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周朴园是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在家里也“格外显得严厉”。三十年前,他对梅妈女儿侍萍的凌辱与他今天的身份、地位不相称。周朴园认为侍萍已经投河死了,因此极力美化侍萍,并且从各方面表示出他对“第一个妻子”的纪念,以掩盖他的丑恶灵魂。
    2.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脱。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他对周朴园很不驯服。周朴园的儿子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规矩”。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那曾经被他凌辱的“很贤慧”的侍萍。
  l 问:鲁侍萍为什么要否定三十年前的自己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呢?
    分析要点:
    鲁侍萍这时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上揭露周朴园的自私。一方面揭露周朴园的伪善的阶级本性,一方面又诉说出多年来郁结在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怨恨。
    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跳河死去,难道贤慧吗?可是,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原来“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周公馆的少爷先凌辱,后抛弃,要逼死两条人命。事实充分揭露了周朴园冷酷、无情的阶级本性。
    侍萍悲愤地控诉,戳到周朴园的痛处,使他低下头陷入“苦痛”之中,“汗涔涔地”无言以对。侍萍的遭遇难道不是周朴园造成的吗?
  l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表明自己的身份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一再地掩饰自己,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明确:30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已经把鲁侍萍的性格磨练得很坚强,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为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鲁侍萍,既有意识的掩饰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和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身份,这正是戏剧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l 问: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为什么在认出鲁侍萍的一刹那突然压低声音?(找出舞台说明的文字)他前后截然不同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l 分析要点:
  1.表现:  “惊愕”——吃惊而发愣。 
    “忽然立起”——已坐立不安。
  “连忙”“不,不,不用。”——害怕与侍萍见面。
  “你先下去吧。”——没有要帮助侍萍的意思。
  “低声”----因为侍萍的出现会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 、家庭,也使他的以前的罪行昭然天下。
    2.周朴园的这些表现和他在前边所表现出来的对侍萍的怀念、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一言一行都暴露出他的自私本性。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
    教师讲解过渡
  l 周朴园认出了眼前这个“下人”就是三十年前被他凌辱和抛弃的侍萍。 面对着侍萍,周朴园又如何表现呢?
  学生朗读课文:“你来干什么?……122页又何必再提呢?”
   分析要点:
  1.态度陡变,分析潜台词:
  l “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当鲁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又责问“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从他的阶级本能出发,“冷冷地”说出“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是“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
  l 教师过渡
  当鲁侍萍怀着满腔“怨愤”哭诉周家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时,周朴园唯恐将事情闹大,则又极力淡化事态的发展,一再说“你可以冷静点。”“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极力稳住侍萍。又想再以那“为着纪念你”,“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等旧情来软化侍萍。最后周朴园却想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的怨愤,了结他的罪恶。并决定辞退鲁贵和四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l 但是侍萍撕掉支票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见一见周萍,但周朴园是怎样说的?
  l 学生分角色朗读:“我,我要点东西……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体味潜台词“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死了的”
  l 通过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潜台词的品味,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l 小结:周朴园 :冷酷、虚伪、自私、卑鄙。是一个封建资本家的代表。
  问:通过这一场戏,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鲁侍萍:善良、坚强、自尊。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二)问题延伸
  l 马克思的话:“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你认为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前后的态度是否矛盾?周朴园对侍萍是“始乱终弃”还是“始爱终弃”?爱,为什么又抛弃,乱,为什么三十年来还时时怀念?
  l 学生讨论
  l 曹禺的评价:
  l “我总觉得侍萍被赶走周朴园是不同意的,……但他没有办法,周朴园放弃感情生活的追求是受现实利益的逼迫,他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他没有“虚伪”的纪念侍萍,不过这种感情是以不损害现实利益为前提的。他现在有一个“有秩序”的家,同时又是社会上的体面人物,如接纳侍萍就会打乱现存的秩序,他在人性和现实两者之间选择了现实,他总是现实的奴隶,当然,这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决定的。”
  l 小结:
  是真的,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发自内心的,但他怀念的是过去的侍萍,是已经死去的已经对他不会构成威胁的侍萍,所以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当他得知侍萍就在眼前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因为侍萍的出现会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和家庭可能会有损他的形象,所以他很害怕,恼怒,发出了严厉的责问。
  应当承认,“在阶级社会中,文学最重要的社会属性就是文学的阶级性。”“除了阶级性之外,人性,也是文学的重要社会属性。”“用人性否认阶级性是错误的,只承认阶级性而不承认人性也同样是错误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理论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承认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就不难发现,周朴园应具有哪怕是微量的男女之爱的“一般本性’,所以把他对鲁侍萍的怀念认为是“虚伪”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通过曹禺的评价,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作品刻画周朴园这个人物,除了批判旧社会之外,也应有意无意地暴露了人的劣根性吧。 、
  l 小结 :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实质是:
  周朴园 善与恶 美与丑(人性矛盾) 鲁侍萍
  资本家与劳动人民 (阶级矛盾)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第二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朴园的残忍、冷酷和狡猾的阶级本性;了解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二场戏。
  1、 问:课文第二部分主要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后的对话,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身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分角色朗读。
  分析要点:
  1.周朴园在和鲁大海见面前,已经从鲁侍萍那里得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骨肉”,也知道鲁大海“鼓动罢工反对他”,但是他还要问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正表现了周朴园的虚伪。周朴园摆出资本家、董事长的臭架子对待大海,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他们之间只有劳资间的阶级对立。
  2.鲁大海的简明回答表明了他做为罢工工人代表的鲜明立场。
 
  2、 问:周朴园是怎样对待罢工工人的?由此还可看出周朴园的什么性格?
    分析要点:
    1.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
    2.开除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
  明确:老谋深算
    问:鲁大海面对周朴园的种种卑劣行为是怎样表现的呢?
  3.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什么
  问题?
  明确: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愤怒痛斥周朴园的
  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周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了300块钱。之后大海又顽强地与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明确: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他是无产阶级早期工人运动的代表。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4.这一场戏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是“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包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分别30多年的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5.分析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投影)
  阶级冲突
  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二、归纳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层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费,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补充练习。
    阅读《雷雨》的节选,回答1—6题。 
    1.“你是萍……”这里的省略的意思,补上哪一项才恰当?
    A 萍儿,你是我日夜思念的亲骨肉!
    B 你,你和你父亲一样丧尽天良。
    C 你是我的儿子,大海的哥哥,你不应该打自己的同胞兄弟。
    D 没料到你竟连母亲也不认了。
    2.“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话表达了剧中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 对周萍的强烈不满和愤怒。
    B 爱憎交织的复杂思想感情。
    C 内心欲认,却不能认的痛苦。
    D 满腹辛酸,欲说不能的思想感情。
 
 
 
  《雷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三)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可与第三册中《祝福》《母亲》《药》《夜》等小说的环境描写作比较,以加深理解。)
  (二)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三)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分析: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四)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分析: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五)我们在高一年级时,曾学过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几段对话了。试与本课周、鲁两人的对话作比较。
  分析:《雷雨》中周朴园的对话是从漫不经心到感觉奇怪到惊恐紧张,最后语不成声。鲁侍萍的话是语调平缓,自然掩饰,最后是悲愤地揭露。而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夫妻的对话却是那么简洁朴素又情意绵绵:夫妻话别一场水生妻的四句问话是平问、侧问、追问、逼问,水生则是表情憨厚有意躲闪;而表现水生妻情态的三句对话,则又申明大义,自豪纯朴;水生离别前的三句嘱咐和妻子的三句答嘱,更是表现出不甘落后,积极向上,英勇不屈的内心世界。再有,几个女人商量探夫与探夫不遇回来的两场对话,更是生动传神。主要目的偏用次要理由说出,几个女人虽未露面,然伶俐乖巧、质朴憨厚、忸怩羞涩之态,早已跃然纸上。
  两篇课文的人物对话,都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情境、氛围、语调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六)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分析: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七)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分析: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八)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
  分析:这时的侍萍,经过30多年苦难的折磨,对过去充满了仇恨,面对着周朴园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罪行:"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并当即撕毁了支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示了她对周朴园和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九)课文第二场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分析: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十)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分析: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在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的同时,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300块钱。之后,又顽强地跟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十一)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分析: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十二)这一场剧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分析一下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分析: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是:"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十三)课文以鲁家母子的离去作为结束。那么周朴园作为一个典型形象塑造其社会意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一下。
  分析: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血肉联系。
  (十四)结合"思考和练习"二,分析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分析: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十五)归纳主题思想是什么?
  分析:《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知道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出众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曹禺,也一定有很多同学看过根据他的剧本演出的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或拍成的电影《原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剧作《雷雨》。
  板书:《雷雨》
  作者简介及《雷雨》:
  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二)检查预习:
  1.提问: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列出课文中周、鲁两家人物之间都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在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之间存在着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多种关系,这些关系层次交叉,互相牵连,产生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阶级对立。
  (三)戏剧常识介绍。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drama)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摘自《辞海》)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摘自《辞海》)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下面再就几个名词术语作一些补充说明。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四)指导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上课前找好学生,由老师指导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在课堂朗读。如果遇有善于表演的学生,也可以把课文节选部分搬上舞台。
  2.教师范读。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语气平缓,字字咬清,重音放在加点词语上。)
  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说:"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看着周朴园说:"大概是的。"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嗯"
  周朴园看侍萍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不知道,老爷。"
  "你是新来的下人?"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你的女儿?"
  "四凤/是我的女儿。"
  "那/你走错屋子了。"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问:"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尽可能少读出人名和舞台说明语言。重音、语言节奏可以随老师个人理解灵活掌握。)
  (五)请一个学生概述第一场的内容。
  概述要点:
  (1)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2)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的客厅偶然相遇。
  (3)周朴园看到侍萍以为她是"新来的下人",但是看到她关窗户的动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4)周朴园从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情况,回忆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发生的一桩罪恶事情。
  (5)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做仆人,被周公馆的少爷玩弄,生下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又被周少爷抛弃。侍萍怀抱孩子,在年三十夜里投河而死。后又被人救活,一个单身人,无亲无靠,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为了她自己的孩子,嫁过两次人。
  (6)周朴园认出了面前站着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投河未死的侍萍。他立刻转变了先前的态度,严厉地追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且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发展,周朴园拿出了他骗人的伎俩:一面继续用虚伪的感情欺骗、软化侍萍;一面妄图用金钱堵住侍萍的嘴,了却三十年前的这笔旧账。最后提出"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7)鲁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见见自己的儿子--萍儿。
  (六)讲读课文第一场戏。
  课文第一场戏,主要是通过周朴园和鲁侍萍对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一件事和一个人的对话,展开情节,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性格的。分析人物就要抓住这些对话,深入思考人物语言的含义。
  这场戏又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周朴园向鲁侍萍问起三十年前无锡发生的一件事。
  第二部分:周朴园以为当年的侍萍已经投河死了,但是仍然念念不忘,并打算为她修坟。
  第三部分:侍萍没有死,命很苦,周朴园对侍萍的命运却无动于衷。
  第四部分:侍萍就在周朴园面前,周朴园冷酷、自私、虚伪的阶级本性充分地暴露出来。
  问:周朴园为什么向一个自以为是"下人"问起三十年前的旧事?
  分析要点:
  (1)课文的两段舞台说明: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追问她贵姓。
  (2)周朴园听出鲁侍萍的无锡口音,而且三十年前就在无锡长大,因而进一步问起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3)三十年前的旧事,旧情使周朴园的心情时时不能平静。周朴园说"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许多"突出了问人之多,"派人"说明事情之重大。房间的东西是原来的,室内的布置也保持原样,就连穿衣也要"我的旧雨衣","旧衬衣"。在周朴园看到这个"下人"的身影,关窗的习惯动作和听到她那熟悉的无锡口音,使周朴园陷入对往事的沉思,进而向这个"很奇怪"的"底下人"问起了三十年前的旧事。
  问: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很贤慧,也很规矩?"
  分析要点:
  (1)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周朴园是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在家里也"格外显得峻厉"。三十年前,他对梅妈女儿侍萍的凌辱与他今天的身份、地位不相称。周朴园认为侍萍已经投河死了,因此极力美化侍萍,并且从各方面表示出他对"第一个妻子"的纪念,以掩盖他的丑恶灵魂。
  (2)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脱。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他对周朴园很不驯服。周朴园的儿子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规矩"。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那曾经被他凌辱的"很贤慧"的侍萍。
  问:鲁侍萍为什么要否定三十年前的自己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呢?
  分析要点:
  鲁侍萍这时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上揭露周朴园的隐私。一方面揭露周朴园的伪善的阶级本性,一方面又诉说出多年来郁结在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怨恨。
  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跳河死去,难道贤慧吗?可是,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原来"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周公馆的少爷先凌辱,后抛弃,要逼死两条人命。事实充分揭露了周朴园冷酷、无情的阶级本性。
  侍萍悲愤地控诉,戳到周朴园的痛处,使他低下头陷入"苦痛"之中,"汗涔涔地"无言以对。侍萍的遭遇难道不是周朴园造成的吗?
  周朴园为掩盖他的罪恶行径,却以"侍萍跟我们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为遁辞,也被侍萍用"亲戚?""用不着了"所揭穿。其虚伪、自私的本质暴露无遗。
  问: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分析要点:
  (1)表现:
  "惊愕"--吃惊而发愣。
  "忽然立起"--已坐立不安。
  "连忙""不,不,不用。"--害怕与侍萍见面。
  "你先下去吧。"--毫无要帮助侍萍的意思。
  (2)周朴园的这些表现和他在前边所表现出来的对侍萍的怀念、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一言一行都暴露出他的资产阶级本性。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
  教师讲解过渡。
  鲁侍萍认清了周朴园的阶级本性,"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以一件绣着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的衬衣,巧妙地亮相;周朴园也认出了眼前这个"下人"就是三十年前被他凌辱和抛弃的侍萍。
  面对着侍萍,周朴园又如何表现呢?
  让学生朗读课文。(从"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到"可是你--")
  分析要点:
  (1)态度陡变,"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当鲁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又责问"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从他的阶级本能出发,"冷冷地"说出"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是"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
  (2)当鲁侍萍怀着满腔"怨愤"哭诉周家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时,周朴园唯恐将事情闹大,则又极力淡化事态的发展,一再说"你可以冷静点。"'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3)当鲁侍萍说"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时,周朴园则又再施他那虚伪的骗局,想再以那"为着纪念你","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等虚假的旧情来软化侍萍。
  (4)当鲁侍萍识破周朴园的骗局说"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的时候,周朴园还是怕丑事外露,尤其怕"很不老实的"鲁贵知道,而影响他的荣誉、地位。因此又提"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言外之意是"找出一个双方面都好的办法了结这件事情。"
  "他(鲁贵)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的。"
  "他(大海)不会认你做父亲。"
  侍萍:"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却想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怨愤,了结他的罪恶。最后决定辞退鲁贵和四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小结:周朴园面对被他凌辱的侍萍时的表现,进一步暴露了他冷酷、虚伪、自私的本性。
  问:通过这一场戏,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分析要点: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对鲁侍萍的分析,也可以在分析剧情和周朴园的同时进行。
  (七)命一学生概述第二场戏的内容。
  概述要点:
  (1)鲁大海代表矿上罢工工人找董事长谈判。
  (2)周朴园用金钱收买"没有骨头"的工人代表,破坏罢工,开除了鲁大海。
  (3)鲁大海愤怒揭露周朴园镇压工人的血腥罪行。
  (4)周萍出手、命人乱打亲兄弟,侍萍挥泪忍恨离周家。
  再要求学生于课文中找出使用破折号的语句,并分析归纳破折号的作用。
  (八)讲解归纳:
  课文共有23处使用了破折号。
  (1)哦,--老爷没有事了?
  (2)你--你贵姓?
  (3)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4)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5)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6)哦,--那用不着了。
  (7)还有一件--
  (8)哦,你,你,你是--
  (9)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10)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11)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12)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13)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14)可是你--
  (15)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16)哦,--他们没有告诉你旁的事情么?
  (17)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18)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19)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20)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21)你现在还--
  (22)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23)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以上23处破折号的作用大体可分成四种情况:
  第一,解释说明。如(9)(18)
  第二,话题转变。如(1)(4)(5)(6)(10)(13)(15)(16)(17)(22)(23)
  第三,声音延长。如(2)(8)(12)
  第四,阻断停顿。如(3)(7)(11)(14)(19)(20)(21)
  (九)分析第二场戏。
  问:课文第二部分主要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后的对话,他们开始的对话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分析要点:
  (1)周朴园在和鲁大海见面前,已经从鲁侍萍那里得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骨肉",也知道鲁大海"鼓动罢工反对他",但是他还要问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正表现了周朴园的思想本质。周朴园摆出资本家、董事长的臭架子对待大海,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他们之间只有劳资间的阶级对立。
  (2)鲁大海的简明回答表明了他作为罢工工人代表的鲜明立场。
  问:周朴园是怎样对待罢工工人的?
  分析要点:
  (1)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
  (2)开除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
  问:鲁大海面对周朴园的种种卑劣行为是怎样表现的呢?
  分析要点:
  (1)坚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斗争一定会胜利。
  (2)揭穿周朴园的骗局,指出周朴园离间工人队伍是"卑鄙无赖的行为。
  (3)揭发周朴园残酷剥削、血腥镇压工人的罪恶,怒骂周家一群强盗。
  问: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的什么思想性格特征?
  出示小黑板,或当堂板书。
  【小资料】
  (一)关于《雷雨》的标题。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雷雨》的社会影响。
  《雷雨》一问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观众的重视。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茅盾后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这部话剧在城市受到欢迎,在农村也深受欢迎。几十年来,它始终放射着艺术异彩。
  (三)重点内容图示。
  (四)曹禺谈《雷雨》。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自己,在当时社会上当然是"名流"、"贤达"。他认为他的家庭也是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儿子周萍,也是个好儿子,"健全的子弟",其实已经腐烂透顶了。三十年前,周朴园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把遭受他凌辱、迫害并给他生了两个孩子的丫头鲁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硬是从家里赶了出去。大儿子他留下来了,这就是周府大少爷周萍;二儿子才生下三天,病得奄奄一息,就让侍萍抱走了。可以想象得到,那情景是多么凄惨,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侍萍急得没法,只好跳河。跳河而又没死,连孩子也被救起,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周萍和鲁大海,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由于社会、阶级地位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再也没法相处在一起了。鲁大海对周朴园,怀着极端强烈的仇恨。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家仇家恨,而是阶级的仇恨。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鼓捣出了这么一大堆东西来。可能是因为常看报纸的关系。那时的确常常闹罢工。我听到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资本家在哈尔滨修一座江桥,他故意让江桥出险,使几千个工人丧生。他是承包商,从每个工人身上扣二百块钱。我所写的周朴园就是这样发了一笔昧心财、血腥财,从此他才阔起来。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没道德,他可觉得自己高尚得很哩,觉得自己最崇高、最了不起了,他是那么"多情",那个被他糟蹋过的丫头,被他升格为"前妻"了,甚至连他和这个丫头胡捣、后来生了孩子的那间房子,房子里的摆设,他都一直保持原样,不准别人动一动,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一个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多么冠冕堂皇!他竟没有自愧自疚。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个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倩、高贵。
  (五)谈谈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
  戏剧的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不同,分法也各有不同。按艺术形式的不同,可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又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还可分为悲剧和喜剧等。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的一般特点如下:
  第一,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宜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因为戏剧要在有限的空间、时间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所以必须高度集中,突出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戏剧冲突发展变化的过程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的作用。发展是指矛盾冲突向前发展。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中心思想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分和性格特征。剧本里还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叫作舞台说明(或舞台提示),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展开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