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位于经济特区的某外商投资企业2006年境内经营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其在A、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A国分支机构所得为12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100万元,A国规定的税率为40%;利息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为20万元,A国规定的税率为20%。B国分支机构所得为8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60万元,B国规定的税率为30%;租金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为20万元,B国规定的税率为10%。该企业2006年应纳所得税总额为( )万元。(免征地方所得税)
A.35.4
B.45.4
C.36.4
D.38.4
【答案】C
【解析】A国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为:100×40%+20×20%=44(万元)。
B国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为:60×30%+20×10%=20(万元)。
按照分国不分项的计算办法,该企业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总额=(200+120+80)×33%=132(万元)。
A国分支机构税额抵扣限额为:132×(120÷400)=39.6(万元)<实际已纳税额44万元,抵扣限额为 39.6万元,超过抵扣限额的部分4.4万元不能扣除。
B国分支机构税额抵扣限额为:132×(80÷400)=26.4(万元)>实际已经缴纳税金20万元,按实际缴纳的税额扣除。
该企业汇总计算的应纳税额为:200×15%+120×33%-39.6+80×33%-20=36.4(万元)。
27.某餐馆2001年营业收入72万元,各项开支85万元,全年亏损13万元,经税务机关核查,其开支项目不能准确核算,采用核定征收办法计算所得额,应税所得率为11%,当年应纳税额为( )。
A、21 384元
B、26 136元
C、28 365元
D、34 669元
【答案】A
【解析】该纳税人不能准确核算开支数额,则应税所得额=营业收入×所得率=72 万元×11%=7.92万元,适用27%的税率,应纳所得税=7.92万元×27%=2.1384万元。
28.自2002年1月1日起,从事国务院批准的鼓励类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其投资者在原合同以外追加投资项目所取得的所得,可享受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其追加投资应符合的条件有( )。
A、追加投资形成的新增注册资本额达到或超过1500万美元
B、追加投资形成的新增注册资本额达到或超过5000万美元
C、追加投资形成的新增注册资本额达到或超过6000万美元
D、追加投资形成的新增注册资本额达到或超过1500万美元,且达到或超过原注册资本的50%
【答案】D
【解析】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是以纳税调整前所得为基数进行计算的。
纳税调整前所得=5000-4810-150-35=5(万元)
捐赠扣除限额=5×3%=0.15(万元)
29.某企业2000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境外所得100万元,境外实纳税款20万元,全年累计预缴税款56万元,该企业当年汇算清缴应补(退)的税款为( )。
A、10万元
B、12万元
C、23万元
D、79万元
【答案】C
【解析】该企业汇总纳税应纳税额=(200+100)万元×33%=99万元
境外已纳税款扣除限额=(200+100)万元×33%×100万元÷(200+100)万元=33万元
境外实纳税额20万元,境内已预缴56万元。
则汇总纳税实纳税额=(99-20-56)万元=23万元。
30.某外商投资企业,2007年会计利润500万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房屋出租收入180万元,当年发生交际应酬费支出21.5万元,假设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企业2007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是( )万元。
A.148.50
B.168.53
C.162.50
D.165
【答案】B
【解析】交际应酬费扣除限额=2000×3‰+3+180×10‰=10.80(万元),实际发生21.50万元,税前可以扣除10.80万元,应纳税调增21.50-10.80=10.70(万元)。
该企业2007应缴纳企业所得税=(500+10.7)×33%=168.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