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个性差异及因材施教

 读雨6525 2011-06-01

摘要: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地分析学生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注重这些差异,并根据这些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爱好得到发展,使他们逐渐成为有个性、有特色的音乐艺术人才,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性格 能力 兴趣爱好 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4-0068-02
  
  钢琴教学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钢琴基础教学、即兴伴奏教学等方面。这里,着重谈谈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出现的个性差异以及教师应如何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因特有的个人的生活实践活动和社会、家庭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对技术、技巧的掌握以及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也就产生了千差万别。所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特别注重并发展学生的心理个性差异,并采取相应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就是因材而施教。
   从我国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状况来看,钢琴教学由原来的单对一地进行教学、逐渐地增变为小组课或集体课等授课形式同时存在。单对一进行教学,是高师钢琴教学的特殊性(特别是在专业音乐院校)。这一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但在同时,也对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实施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组课及集体课是由于近几年来各类院校不断地扩大招生而导致师资的不足、设备器材的不足而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照顾了学生的共同发展,强调了共性,但又忽略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发展。因为音乐本身要强调的就是个性的张扬。
   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必须努力钻研和学习并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学家。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都有他们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有他们自己对待生活、音乐学习的态度。所以,每个教师应当对每个学生的性格进行正确的分析,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分别是什么、在哪里,应准确无误地判断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长处与潜力,并能预测、确定和指出他们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等等。总之,教师应善于把每个学生先天已经具备的长处充分地给予发挥,使学生成为有特色、有个性的艺术人才。、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含许多方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分析学生性格上的差异,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因为气质是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心理反应特征,它和性格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由于气质不同,学生的同样的性格特点在形成过程中和表现上也会显示出差异性。比如,两个同样具有勤奋好学性格的学生,由于气质不同就会表现出差异:一个开朗、乐观,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情绪情感明显表露于外,并且起伏变化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喜欢演奏快速、富于激情、豪放有生气的乐曲,但容易缺乏细腻、柔和。另一个安静稳重,反应较慢,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并且起伏变化不大,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演奏比较深沉、高雅的乐曲,演奏雅致、细腻,发音柔和,圆润优美,演奏往往追求完美,但常常不太胜任较快速度的乐曲,缺乏热情奔放,音色不够丰满嘹亮。对于这样的两个学生,显然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同时,首先应该特别注意保留、发挥他们的优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内容,施以不同的教法。对前一种学生可以多采用一些歌唱性较强的乐曲和一些典雅、细腻的乐曲;强调他(她)要努力表现出这些歌唱性、典雅和细腻;而对后一种学生则应当多采用一些速度较快的、富于激情的乐曲,以将他内在的热情激发出来。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艺,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不应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去接受。如在教授一首新的乐曲之前,教师先将录音资料或文字资料交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熟悉、体会乐曲的风格、内容。等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体验,演奏也有所表现的时候,教师再指出不足,来帮助学生提高、升华。由教师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钻研精神,又可以避免教师灌、学生装的被动学习的情况出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进而进行新的创造。
   当然,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具有各种不同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正确地发现和判断每一个学生潜在的、综合的能力与优势,在教学中予以区别对待,而不能只从完成作业的好坏、得分的高低来教导和评价学生。因为能力和知识、技能虽然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也是有区别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看到分数所不能显示出来的东西。如有的学生每次登台或当众演奏时效果都很一般,技能可能不如其他学生,但他(她)在学习过程中却能灵活思考(有时甚至会和老师所教的东西产生偏差),甚至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这说明他(她)的能力比较强。而有的学生则相反,对教师的指导不论正确、合适与否都照单全收,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只能跟在老师的后面,自己不主动去灵活思考,但有时也表现为对技术、技巧的掌握较好,每次考试都能得到较好的分数。对于这两种学生,教师切忌只看现象而不究实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对前一种学生,教师应有开阔的胸怀,不把那些和自己的风格、方法不一样的东西都看成是不正确的而加以限制甚至是否定,应当看到学生的主流,对他(她)的学习主动性、创新精神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对后一种学生,则应对其指出,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分数上,分数只是反映了学习的某些方面,而应着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要离开老师这根拐杖就不会走路了。同时,教师应努力多创造一些机会和条件,去挖掘、探究、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个性差异除了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外,还包括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个性倾向性的差异具体反映在兴趣、动机、需要当方面的差异。对于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教授他们钢琴演奏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广泛地了解他们的种种兴趣爱好,使他们把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触类旁通,广泛涉猎,从而加强和他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专业水准。总之,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要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所教的专业而不闻不问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这里仅从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这几方面的一些差异及因材施教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当然,学生在这几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各不相同的,并且,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分析学生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时,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分析,而不是将这些因素割裂开来。
   依据学生心理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上的普遍规律。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因为学生不是知识、技能被动的接受者。所以,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措施和教学内容,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将来成为有个性、有特色的音乐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光年因材施教原则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河西学院学报,2004.03.
  [2]阎冰.钢琴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必要性[J].音乐生活,2008.02.
  作者简介:袁源(1983-),河南省平顶山教育学院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