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为善的人很多,不少人紧紧抓住为善不放

 传统文化网站 2011-06-03

9.为善的人很多,不少人紧紧抓住为善不放

【原文】事有适1,而无适,若有适;觿2解,不可解而后解。故善举事者,国人莫知其解。为善乎,毋提提3;为不善乎,将陷于刑。善不善,取信而止矣。若左若右,正中而已矣。县4乎日月无已也。愕愕5者不以天下为忧,剌剌6者不以万物为筴7,孰能弃剌剌而为愕愕乎?

【译文】事有所得,而又无所得,又象有所得;用锥解结,是手不可解才用锥来解。所以善于举事的人,国人都不知道他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想为善吗,不要紧紧抓住善不放;为不善吗,将要陷于刑罚。善与不善,只要取信于人就可以停止了。或左或右有偏差,取正中也就可以了。就如同悬在天上的日月那样不停。直言不讳的人不为天下事而忧虑,爱指责的人不为万物而高兴,谁能够抛弃指责而做直言不讳的人呢?

【说明】本节还是在论述最佳行为方式,绳子系结,用手解不开,那么就要用锥子,用锥子就是最佳行为方式。为善的人很多,不少人紧紧抓住为善不放,这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其实做任何事都是这样,紧紧抓住不放不见得就是最佳行为方式。为善时有或左或右的偏差,这并不要紧,关键是取中、取信也就可以了。我们对待万事万物,既不可杞人忧天,也不要幸灾乐祸,要关注时势,选择最佳行为方式。

——————————————————

【注释】1.适:(shì示)《书·多士》:“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诗·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诗·小雅·甫田》:“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籽,黍稷薿薿。”《诗·大雅·大明》:“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管子·幼官》:“审器而识胜,明谋而適胜。”《论语·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尚书大传》卷二:“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攸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郑玄注:“适,犹得也。”《汉书·武帝纪》:“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适,得其人。”这里用为“得”之意。

2.觽:(xī西)《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用象骨做成。也用作佩饰。

3.提:(tí蹄)《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管子·轻重己》:“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这里用为紧紧拿着、执持之意。

4.县:(xiàn)古通“悬”。《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周颂·有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管子·小匡》:“县车束马,逾大行与卑耳之谿。”《国语·晋语》:“处曲沃以速縣。”《礼记·檀弓》:“县棺而封。”《荀子·解蔽》:“桀死于鬲山,纣县于赤旆。”《韩非子·有度》:“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淮南子·本经》:“县联房植。”《说文》:“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这里用为悬挂、倒悬之意。

5.愕:(è遏)《盐铁论·国疾》:“万里之朝,日闻唯唯,而后闻诸生之愕愕,此乃公卿之良药针石。”这里用为直言之意。

6.刺:(cì次)《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荀子·尧问》:“行全刺之,诸侯大倾。”这里用为指责之意。

7.筴:(cè策)古通“愜”。《管子·白心》俞樾平议:“筴字义不可通,当读为惬。《说文·心部》:‘惬,快也。’《广雅·释诂》:‘惬,可也。’‘不以万物为惬’,正与‘不以天下为忧’相对,言万物不足以快其心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