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钧瓷,国之瑰宝

 古越轩主 2011-06-05
钧瓷,国之瑰宝

钧瓷,是瓷林的奇珍异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精粹,是淳朴的炎黄子孙聪慧与勤奋之硕果。钧瓷的问世,特别是窑变艺术的产生,身受世人青睐与珍视。千百年来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被人们所赞叹。北宋晚期,钧窑跻身五大官窑之一,其物品成为御用珍品。为此,这颗奇特的艺术奇葩被誉为“国之瑰宝”。

    钧瓷是我国北方青瓷主要产品之一,它独特的乳浊釉以及幽蓝的呈色乳光和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窑变神韵,是汝、官、哥及其它窑口的青瓷所不及的,所以它又不是单纯的普通青瓷。

    钧瓷之美,一型、二质、三色。型多仿古,以商汤秦汉时青铜器为典,并延续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造型,所以制作的器物形态古朴典雅,端庄淳厚,质精料细,做工讲究。钧瓷器物胎骨厚实坚密,断面多为灰色,深灰色,裸釉处为芝麻酱色,羊肝红或土黄色。口沿及棱筋处有明显的痕迹,所追求的是铜骨色泽。釉莹润凝厚,追求莹玉般的光泽,玛瑙般的质感。其色彩纯正幽雅,蓝若天、红似血、青如翠。其独特的窑变色彩更为丰富,五彩交错,相互辉映,意境虚渺,变幻莫测。

    钧瓷的神韵,倾倒了数代文人雅士,达官显赫,是千百年来尚古之士望尘莫及的奇品。我涉足瓷林二十余年,在一些好古前辈的影响及周围瓷友的感召下,特别喜爱钧瓷独有的艺术魅力,品味欣赏钧瓷,已成为我茶余饭后的必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十几年来,闲暇之余或去禹州、或去郏县、宝丰、鲁山等县,收集了百余件钧瓷器物,这些器物从造型、胎骨、釉质以及制作工艺上,反映了钧瓷发展的基本状况,并表现出不同时期的风格和特点。

    北宋初期,钧瓷艺人经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钧瓷的兰色乳光成色状态终于问世,它的特殊美感和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效果。接着而来的窑变现象,更令人珍视。这件成果的浮出,有它相应的历史背景,丰厚的物质基础与文化的进步,北宋初年的社会繁荣,商业发达以及科学发展,同时人们的审美观随着经济实力的夯实,社会稳定有了相对的提高,钧瓷艺术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宋代官窑的建立,带动周边众多民窑的兴起,随着产业的拓宽和社会的需要,钧瓷业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钧瓷系,由于其它窑口的效仿和钧瓷业的迅猛发展,皆时钧瓷产业达到了鼎盛时期。

    水罐[图一]。钧瓷,国之瑰宝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唐代花瓷,俗称唐黑钧。其造型古朴,秀丽端庄,作工精细,切削规正。胎质坚密略厚,呈灰白胎色。器外施釉不及底。釉呈黑褐色莹润如玉。器身飘淌着灰白色彩斑,淋漓酣畅,韵味无穷。器物通体开片,片如米粒,纹理自然。

    北宋官窑生产的钧瓷器物,主要以满足皇宫贵族的需要,以生产观赏瓷和陈列瓷为主。北宋徽宗赵佶博奇尚古,这对钧瓷的发展创新起到了根本的保障。所以当时的官窑钧瓷器物,制作工艺考究,不计成本,投资较大,其物品达到至善至臻的艺术境界。由于官窑器物要求严格,质地稍差便被砸碎,不得流入民间,所以官窑器物十分难得,倘有一两件残片便如获珍宝。

    北宋早期钧瓷器物,色彩较为单调,以天蓝、天青、月白、豆青、虾青、粉青等色为主。所产器物大部分以民用生活为主,也制作一些祭祀用具,观赏瓷制作较少。当时的钧瓷生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制作工艺及方式较唐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追求的艺术效果及质量达到了相应的水平,这时制作的钧瓷器物也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

    三足炉[图二]。钧瓷,国之瑰宝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北宋钧窑器物。它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做工精细。胎骨厚实,呈灰色。器物内外施釉,釉凝厚莹润,光泽温润如玉,幽雅别致。呈粉青色,口沿为浅灰色,足底裸釉处为芝麻酱色。器物通体开片,纹理自然清晰。该物较完整,包浆及沁色自然,不失其幽静之光和柔润的手感。

    北宋末年,战事纷起,北宋王朝南迁至临安[今杭州]。这期间钧瓷艺人并无完全停止生产,但是由于战争的原因,所制作的钧瓷器物较北宋时期确有不及。这时的器物虽有北宋时期的风格但缺少那种飘逸虚幻,横漫纵淌的神韵。

    折沿盘[图三]。钧瓷,国之瑰宝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金代钧瓷器物。线条流畅,做工精细。此器物胎骨厚而实,呈灰色。其内外施釉,釉厚凝莹润,乳光内含,呈天蓝色,色泽纯正,口沿为浅黄色,圈足,支烧方式。器物表面部有紫斑,变化自然。该器物完整,表面开大片,纹理自然。其光泽温柔,手感滑润。

    元朝初年,钧瓷艺人为避战乱纷纷出走,钧瓷生产处于停顿。元世祖为巩固疆土,强国富民,加快了经济建设速度。他充分利用有手艺人的技能作用,大兴百业,钧瓷业应势而起,重新恢复。那时的钧瓷器物从胎釉上继承了宋代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突破性地形成了元代钧瓷特有的风格。它以粗犷豪放、浑厚庄重、高大雄伟的民族风格展现给世人,但粗糙、笨拙、色泽灰暗等不足也给后人留下遗憾。

    罐[图四]。钧瓷,国之瑰宝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元代钧瓷器物。此器物胎骨厚实坚密,呈灰色胎。外部施釉,内局部施釉,胎质疏松呈土黄色。釉厚莹润,乳光内含,呈天蓝色。器物表面动感较强,表面开大片纹理清晰,手感柔润。

    明请时期迄至民国,钧瓷业几经沉浮。明代至清代中期,陶瓷业转向景德镇。钧瓷生产无人问荆,处于衰退时期。特别是明代,传世钧瓷器物十分罕见。到了清光绪年间,陶瓷艺人卢氏人家,见钧瓷深受世人青睐,决心恢复钧瓷生产。经多年试烧,以一些古钧瓷残片作样板反复对照,在简陋的条件下,以氧化焰的烧制方式制作出一些器物,其质色酷似宋钧,特别是利用风箱炉小窑还原高温烧成的器物,五彩斑斓,玉润晶莹,异常精美,被称为“炉钧”。这种工艺为发展钧瓷生产提供了条件,进一步充实了钧瓷的制作工艺。这种工艺迄今都被采用,一些窑厂能为烧制出一件精美的,酷似“炉钧”的器物而欢欣。

    罐[图五]。钧瓷,国之瑰宝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清光绪钧窑炉钧。直口鼓腹,腹下斜收,圈足。胎骨细密坚实,胎呈灰色。器物内外施釉,厚而滋润,色呈瓜皮绿,口沿为黄色,足呈淡黄色。器表面开片纹理清晰,抚之光滑柔润 。

                   

    民国期间,社会局势动荡不定,钧瓷业几度停顿,一些艺人为了养家糊口,利用小窑偶而制作一些钧瓷器物出售,但由于时局不稳,人心茫然,届时所作的器物质量不够稳定。

    双耳观音瓶[图六]。钧瓷,国之瑰宝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民国初年钧窑器物。喇叭口,长颈鼓腹,肩垂腹下斜至圈足。颈相对置耳形饰件一对。胎骨细密,呈灰色,手拉坯成型。器物内外施釉,厚而滋润,天青色,口沿及薄釉处为淡灰色,足心施釉。

    新钧瓷,国之瑰宝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中国成立后,为了抢救国粹文化,尽快恢复钧瓷生产,重振钧魂,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特别是我国建设初期国民经济较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创建了“人民工厂”,以研制、恢复钧瓷生产为主要目标,决心使这朵奇珍异宝重放光彩。钧瓷艺人在资金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创业、刻苦钻研,经过不懈的攻关实验,终于打开了钧瓷艺术的大门。窑变艺术、宋钧风采重新展现给世人。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经济建设,一批较大的国营钧瓷专业厂相继创建。这个时期的钧瓷虽不及宋钧莹凝玉润,但是也达到了相当的水瓶。

    连座和平鸽[图七]。钧瓷,国之瑰宝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五十年代钧瓷器物。胎骨坚实质细密,呈灰色。釉质莹润凝重,天青色泛灰,裸釉处呈芝麻酱色。通体开片,纹理清晰。鸽的背部及座墩一侧天蓝色釉网纹十分奇特。座墩两侧分别镂空四只飞翔的鸽子。这件器物,从创意上具有较强的时代风格和历史意义,这是保家卫国、热爱和平的象征。这件钧瓷器物是一件孤品。当时作这类器物时,钧瓷生产处于恢复实验阶段,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制作时事性器物。为此,钧瓷艺人大胆创新,昼夜苦干,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设备等尚不成熟,制作的器物不能完美地达到上级要求,只好按指示全部销毁,该器物是此幸免劫难的唯一形态器物。

    建国初期,除了一些国营工厂及研究单位为发展恢复钧瓷生产事业勤奋地刻苦钻研,一些名艺人也在为此苦心试制,默默地奉献自己的才华。他们根据家传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利用小窑也制作了一些比较优美的钧瓷器物。

     钧瓷独特的窑变艺术[图八]。它是钧瓷艺人聪明智慧及科学技术和自然形态有机结合的结晶。它以色彩不一,千变万化,相互渗透而形成各种美妙绝伦的景象。特别是各种奇异的自然钧瓷,国之瑰宝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景观使人品之有味,爱不释手。有似“佛眼观天”,或似“鸳鸯戏水”,若似“残荷傲雪”,恰似“鹊桥相会”等等妙不可言,令人神弛,遐想无穷,可谓观止有景,景随人意,实有鬼斧神工之功。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此话颇有几分道理,它所指的是钧瓷艺术独有的艺术魅力而言。千百年来钧瓷的发展史说明,钧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是我国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它陶冶了人们的艺术情操,使人感到神奇。它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能给人们以诗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艺术享受。钧瓷是历史的载体,它饱含了华夏的沧桑巨变。钧瓷具有特殊功能,它能使你的居室锦上添花,蓬荜生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钧瓷生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要想穷烧钧红,十窑九不成”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的钧瓷产量以及色彩效果均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进步的结果。但是,钧瓷的制作、质量和销售市场由于利益的诱惑,出现了不尽人意的现象。一是市场不规范,产品质量低劣。二是新物作旧,假冒古瓷古物。三是市场监督不力,产品定价失控。四是资源损失严重,狂采滥挖现象严重。五是污染环境,随意建场设窑。由于上述原因,钧瓷生产形成了一种浅浮的表面热胀现象,是古老的钧瓷艺术文化变形失态,导致了“钧瓷不姓钧”的市场行为。这种不正常行为,对古老的民族文化冲击很大,会再次面临国粹艺术文化失传的困境。

    我们正处在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古老文化艺术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钧瓷的艺术形态美和内在美充分展现出来,把钧瓷真正的艺术效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使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开放的更加鲜艳。(河南 刘军义 2003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