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明朝时期之《永乐大典》

 小袤 2011-06-08

11明朝时期之《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编撰于永乐年间,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全书共计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永乐大典》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屡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编纂过程中召集一百四十七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再命姚广孝郑赐刘季篪解缙等人重修,这次动用编写人员朝野上下共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启用了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冬天才正式成书。

大典由解缙、太子少傅姚广孝和礼部尚书郑赐监修,组织上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监修:解缙、姚广孝、郑赐;总裁:副总裁:蒋用文赵同友;都总裁:陈济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对所收录的书籍没有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的方式,保持了书籍原始的内容。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都是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年间他下令抄写了一部。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对于它的流向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其中被许多人所认同的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果真如此,目前嘉靖入葬的永陵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

明成祖编纂《永乐大典》,代表“盛世修书”的传统,如宋代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清代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是为一个时代“文治”之象征。《永乐大典》收录中国明代之前的图书文献近八千种,内容包括十三经、史书、子书、集部、释藏、道经、农艺、戏剧、工技等各类典籍文章,采掇蒐罗,浩繁渊博。全书以《洪武正韵》为纲,“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按韵列单字,先注明每一字的音义,次录各韵字的反切与解说,再行记录各书写体,汇辑与此字有关的各种资料,乃至于抄录整本书、整篇内容,全文录入,一字不改。书名和作者名称,用红字写出。明世宗命人照永乐原本摹写两部,正本存放文渊阁,副本存于皇史宬chéng)。正本于明亡之时全毁。

乾隆元年全祖望李绂家中,通过李绂借阅《大典》,辑出王安周官新义60卷、高氏《春秋义宗150卷等。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512种书,均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包括已失佚的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薛居正旧五代史》、林宝元和姓纂》、胡瑷洪范口义》、赵善湘洪范统一》、《两朝纲目备要》(佚名)、周巽性情》、钱宰临安集》、路振九国志》、《东南纪闻》(佚名)等巨篇,皆由邵晋涵自《永乐大典》辑出。嘉庆中叶修《全唐文》,从中辑出大量唐文,学者徐松又辑出《宋会要500卷、《宋中兴礼书300卷、《中兴礼书续编80卷;至清代戴震四库馆发现《永乐大典》几乎保存了完整的《水经注》(卷11127至卷11141),郦道元水经注序》原已失佚,也由《永乐大典》保存。其他的辑文还有《析津志》等。张忱石整理点校《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是唯一比较完整保存在残本《大典》中的宋代方志

1875年时《永乐大典》已经只剩下5000册,1874年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近22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1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存有5册,以及日本国会图书馆、韩国、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存有62册亦有收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