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能够接触、认识、学习、理解、实践并最终在中国大陆传播积极心理学,内心一直充满了感恩。我是幸运的,在我步入中年以前,让我遇到了这门关于幸福的科学;我是幸运的,在我还可以努力的时候,让我有机会运用这门科学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我是幸运的,在我还可以微笑的时候,让我可以身体力行这门科学教给我的每一个练习,去撒播更多的微笑,并且让我和我身边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每次在我的积极心理学课堂上,我总是会跟我的学员们说——“在我的课程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或是技巧,甚至没有什么是你们不知道的。”为什么呢?因为虽然积极心理学是1998年才在美国创立的心理学新流派,不仅对于普罗大众,甚至是对于心理学专业人员来说,它都是一门崭新的科学,但是其核心元素很多却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比如感恩、比如乐观、比如希望,比如韧性,很多都是我们还在儿时,或是童年时期,幼儿园阿姨、老师和父母早就教导过我们的。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人们,“修身”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与核心,而这也正是现代幸福科学的基本假设:要爱别人,我们得先爱自己;要帮助别人,我们得先帮助自己;要想给身边的人幸福,我们得先让自己获得幸福! 如果积极心理学中的很多方法和观念并不是全新的,那么我们去认识这个新领域的意义是什么呢? 原因在于,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靠一些东西来提醒我们自己很多已经知道而又被忘记了的事情。 很多人对幸福的一个误解是,认为某一样东西可以最终改变他们的幸福感,比如说一本书、一堂课程或是一个老师,一个梦中情人,某件事情的成功,一个巨大的奖励或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当然,以上的事情确实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但它们都不是永久的。如果相信这些神话,只会导致失望。任何幸福的生活绝不是来源于某一件重大的事情或改变,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积而成的,无论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那些点点滴滴的瞬间。 想要实现幸福的生活,想要发挥追求至高财富的潜力,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接纳自己、活在当下”。学会对生活心存感激,学会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相处、学习新知识、看一本书以及一件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我们日常生活里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如此而已。 传播积极心理学,撒播幸福,对我来说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更是我为自己的事业,甚至是生命赋予的意义和使命。所以,即使每星期工作80小时,我依然享受我的工作,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且完全的投入其中。因为,我相信撒播对幸福的理解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力量,也没有任何外来的力量具备这个能力,它是一个理智的选择,选择去认可幸福为至高财富,也就是选择去追求幸福。幸福革命的成功,取决于人们认可它的时间,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行动,以及是否把它看作至高无上的财富。 虽然大部分人在理论上都认同这一点,但实际研究显示,大多数人还是被“物质至上”的观念所笼罩。对幸福的理解,可以将我们从现代“幸福大萧条”里拯救出来。它对于社会的提升绝不仅仅是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