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高烧 试试中医退热法 沈阳日报网_沈阳日报_沈阳新闻

 限宇 2011-06-18

 

名医小传

李红梅,主任中医师。沈阳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学硕士,沈阳市十佳青年中医师。沈阳市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国家执业中医师辽宁考区实践技能类别主考官,沈阳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尤其擅长急诊急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项省级、市级科研课题,获沈阳市科技进步奖。

咨询电话:024-23893874

阅读提示

高热是病人急诊中的一个常见症状,各类疾病都可能导致高热。不少疾病的发热是病变主要矛盾的反映,发热消退往往就表示病变已基本控制了。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能解除发热,特别是使高热降下来,是取得疗效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中医药在治疗外感发热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外感发热分几种

凡外感毒邪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都会导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失调,阴阳平衡发生突然障碍,使得体温急剧上升至38.5—39.5℃,并持续在4小时不消退。临床上以身热、烦渴、舌红苔黄等为特点,中医称之为外感高热。一般来说,发热39℃以上为高热。外感发热分恶寒发热、壮热、潮热、身热夜甚和往来寒热等多种。  

■恶寒发热:指在发热的同时伴有怕冷(恶寒)的感觉。一般发热为中等程度,体温多在38~39℃之间。

■壮热:指发热较甚,或出现恶热、烦渴等症状。发热为高度热,体温多在39℃以上,因体温较高,又叫高热。

■潮热:指发热有一定规律性,盛衰起伏如潮水涨落,一日一次,按时而发按时而止。热度有高有低,病证有实有虚。

■身热夜甚:指发热以夜间为甚,多伴有心烦不寐或神昏谵语、抽搐等症状。热度为中度、高度和超高度不等,体温多在38.5℃以上。

■往来寒热:指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的一种热型,患者发热时自热而不觉寒,恶寒时自寒而不觉热。

热型不同药不同

上述几种热型的区分,不能以体温高低而定。表证发热最大的特点是恶寒(怕冷),但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还是温病初期等,凡有恶寒的感觉,便是表证。中医根据不同症状将其分型,针对不同型的发热有不同的中医方可治。

1、风寒高热型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淡苔白。

治疗方剂名称:麻黄汤

2、风热高热型

症状:发热、口渴、微恶寒或不恶寒、舌苔微黄少津。

治疗方剂名称:银翘散

3、邪在少阳型

症状: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喜呕、舌苔黄。

治疗方剂名称:小柴胡汤

4、邪热壅肺型

症状:高热、咳嗽、黄痰、痰液黏稠、舌红、苔黄。

治疗方剂名称:麻杏石甘汤

5、阳明热盛型

症状: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苔黄。

治疗方剂名称:白虎汤

6、营血炽热型

症状:高热伴有神昏谵语、皮肤淤斑淤点、抽搐或出血、舌质红绛。

治疗方剂名称:清营汤

7、湿邪发热型

症状: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脘痞、胸闷、苔白厚腻。

治疗方剂名称:藿香正气散

8、暑邪发热

症状:高热烦渴、汗出不解、苔黄而腻。

治疗方剂名称:黄连香薷饮

特色治疗可退热

专家介绍说,有一些中医的特色手法也可有效的治疗外感高热。比如在退热上,可以用针刺手法,主要是采用泻法;物理降温的方法是用石膏水、20%石膏煎液擦浴;还可用生大黄、枳实、甘草、山药、寒水石煎水取汁高位直肠灌注,每隔2-4小时一次。

总之,外感高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重,多属实热或本虚标实之热。而传统中医的优势是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不管病毒有多厉害,多善变,只要详察脉证,细审病机,明辨虚实,就可以采取适宜的方法有效治疗。

同时,专家指出,为了预防外感高热的发生,大家在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暑,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不可贪凉露宿。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抵抗能力。而且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染病。室内可用食醋熏蒸作空气消毒。一旦出现病证,则要注意休息,观察病情变化,及早治疗。中药应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发汗,或吃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而在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病情反复或加重。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

摄影 王晓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