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振邦

 世间风云 2011-06-18
傅振邦,字维屏,号梅村,因出生于入梅之日而得此号,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州昌邑县虫埠村人。嘉庆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1814.6.13)戌时生。
 
  道光十四年(1834)中武举,道光十六年(1836)中进士,钦点御前侍卫。历任湖南长沙协中军都司、湖南绥靖镇右营都司、湖广镇筸镇中军遊撀、湖南抚标中军参将、貴州定广协副将、管带湖南官兵副将,江苏徐州镇总兵、总兵衔提督、河南巡抚、广西记名提督、云南提督、直隶提督、直隶代总督(同治11年曾国藩病重间及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间,台湾故宫清史档案有记载)、国朝多次委任三省、十一省军钦差经略大臣(其权职高于总督,掌管军、政等要务;该职务证据在关于其子鳳颺教案处理件,皇帝所述);任直隶总督府署提督后期,兼督京师九门军政要务、晚年图安静,且一直从心理上对慈禧掌政有成见,于是请调湖北湖广总督府署任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需要安排最可信赖且有亲和力的重臣在洋人边上。后被国朝敕封为建威将;逝后晋封荣禄大夫等。

  振邦有妻范氏,诰封一品夫人,晋一品太夫人;继配张氏,诰封一品夫人,晋一品太夫人;妾配刁氏,李氏等分别诰封一品夫人。长子傅鳳颺(嗣),次子傅鳳翔。

  满清是中国历史沿革过程中较特殊的朝代之一,在满清皇帝的心中,汉官永远都不能全然托付江山大事,他们唯恐其政权一旦被颠覆。由于那个时代的匪帮群体及捻军大营中,往往都会云集相当数量的武当高人,振邦的文才每科必中外,其武技及军事策略更是盖世有威,因此,几十年大臣和钦差生涯中,许多时间驰骋于全国各地保家卫国除害安民;他还镇压过太平军的政权颠覆行动等;在特殊情况下,多次抚援过曾格林沁亲王、曾国藩、李鸿章、袁甲三(袁世凯之从叔)等。因功绩累累而从不自宣,因德行端正与人为善,文武大略过人却从不夺势争功,而倍受大清朝廷和重臣向荣、曾格林沁亲王、大学士曾国藩、大学士李鸿章、英桂、翁同龢、礼部尚书,武英殿总裁毕道远、总督丁宝桢尊重。与众多名臣――陈国瑞、詹启纶、何建鳌、英翰、姚广武、和兴等私交也较深。从文史档案及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到,与曾格林沁亲王、曾国藩、李鸿章、袁甲三、丁宝桢等个人关系极其密切。
 
  振邦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转战十几省区,连连攻破敌匪营垒,不计其数,解救平民百姓,安定一方,被朝廷和军中誉为“傅振邦古北口军,天下第一劲旅”;是晚清极少的一个所向披靡,每攻必克的“常胜将军”。这一点,恰与清朝慈禧的大红人曾国藩的履战履败形成了反差。振邦先祖自殷商大宰相傅说起,到汉朝开国勋臣傅宽、只身除斩娄兰王的民族英雄傅介子,以及后来的世代先辈,都传承着有着较鲜明独特宗族风格的武术技能,他的武功精湛,也是青出于蓝的,并且,他的文蕴也同样深厚。在政治军事生涯中,他曾改变了皇帝的主意,采取知胜法略,几路合军在他的亲自统帅下,纷纷击溃各路贼匪并毁其营巢。避免了极其危险的大型失败,反而取得最令人震惊的胜利。
 
  振邦为人之坚忍宽怀还在于,满清皇帝、僧格林沁亲王、李鸿章、曾国藩等常常借他的兵丁(京兵),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拖欠他的军饷,他就组织官兵以生产劳动代强身健体,磨练负重和耐力。而且,他的功绩满臣族胜保及伊兴阿别人却会拿去虚报享用。镶白旗胜保,在其授任钦差大臣之后,与两面三刀之徒苗沛霖同流合污;后以“骄纵贪淫,冒饷纳贿,拥兵纵寇,欺冈贻误”之罪于同治二年赐死。因振邦资格高于更多大臣,曾亲王阵亡后由他统帅三军。这在大清帝国史上也是罕见的,可见,清朝是努力促进满汉和睦关系。
 
  振邦先世居于巴蜀之成都温江,元末(约1350年)皇庆政权更易时,迁徙安徽凤阳府,明洪武二年迁河南省开封府(汴州),一年后迁徙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州昌邑县傅家泊,清初十世祖登全公携一小支移居虫埠。从《山东莱州昌邑傅氏支谱》及明清有关官方珍贵史料中可以看到,世代多为军武朝官或地方军政官吏(不完全统计,仅其一支家谱中就一百五十多名)。其曾祖傅焕是个德高望重且在人前很有身份的地方名士,官至武畧骑尉、封建威将军;其祖父傅丕承,太学生,为武畧骑尉、建威将军、荣禄大夫;其父亲傅长清,嘉庆庚申(1880年)中武举,历任江西抚州所领运千总、武畧骑尉、诰封建威将军,荣禄大夫。振邦兄弟六人,行四。
 
  振邦于嘉庆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戌时生。少小聪慧有志,真诚仁义。七岁入塾读书,同时精习骑射武功,19岁参加地方省州府考试名列榜前。
 
  道光十三年(1833)中武举。
 
  道光十六年特科,中武进士,并被道光皇帝看中,钦点为御前侍卫,擢乾清门行走。
 
  振邦文谋武略兼备,而且忠诚淳厚,道光皇帝较器重,朝中重臣更视其为栋梁之材,时值天下动荡不息,便向皇帝力荐起用其从戎试帅。
 
  道光二十三年(1843)被朝廷派往湖南长沙,初任协中军都司(属于八旗军队上层将领)。
 
  道光二十四年(1844),调任湖南绥靖署任镇筸镇前营都司,后任镇筸镇右营都司。同年七月,丁父忧(父亲傅长清去世,回籍料理家事)。同年九月,湖广总督裕泰以人地相需,奏请升任振邦署镇筸镇中军遊击并赴广东帅军,皇帝传旨允之。
 
  道光三十年(1850),追剿新宁大枭匪李沅发,奋勇挥军争战中,腕部受了严重的枪伤。事平后叙功,赏戴花翎。同年九月,实授游击(相当于次参将)。
 
  咸丰二年,粤匪围广西省城,振邦奉檄赴援,随大营追贼兴安、全州,并至湖南道州,屡有斩获。
 
  咸丰三年正月,随钦差大臣向荣由湖北武昌剿贼东下。七月,陞湖南抚标中军参将后,仍留军中效力,统领川黔楚粤官弁兵勇。十二月,以帅军围攻江宁匪逆统领有方敍劳获功,皇帝御封其绰克托巴图鲁勇号。
 
  咸丰四年三月,推补贵州定广协副将。五月,命署江苏徐州镇总兵。因会贼由芜湖犯东壩,陷高淳,向荣奏请皇帝,留振邦于江南,统兵迎撀。振邦不负朝廷及众长辈大臣之重望,引军奋战,水陆均捷,并复其城。旋由小丹阳进规太平府,克之,遂乘胜偪秣陵关。在迎撀采石来擈之贼的战斗中,虽礮伤手腕,仍战益力,贼遂四处奔溃逃命。七月份,杨秀清得到探子报告,知道向荣由于分兵援助吉尔杭阿,江南大营兵力单薄,便命令安徽芜湖的太平军悄悄出兵,偷袭东边一百多里外的东坝。向荣得知芜湖太平军的动向,派傅振邦和福兴领兵阻截。两军在芜湖东南边约八十里处的水阳遭遇,清军大败太平军,乘胜向东北方向推进约四十里,攻克了高淳。与此同时,太平军派出几支部队,攻击天京光华门外的七瓮桥,清军参将张国梁率部抵抗,以少胜多,将太平军击退。九月份,杨秀清决定继续执行攻击江南大营的计划。他给镇江和太平的部属送去密件,命令镇江的部队出兵西进,太平的部队出兵东进,与天京的部队一起,夹攻清军江南大营。不料,送信的谍报人员被傅振邦捕获,与向荣商议后决定将计就计。向荣、傅振邦、张国梁分别攻打,斩杀太平军五千余,并于9月6日成功攻占了太平。
 
  咸丰六年正月,蒞江苏徐州署任。督军援宿州,解其围。三月,败捻匪张乐行于瓦子口,悉毁其巢,击退蒙城北犯滩口之庞大捻贼。五月捻首王得六等踞永城铁佛寺,阻击国朝大军进兵之路,振邦由青里集会攻,擒其渠,悉毁附近贼巢。以出境累捷而实授江苏徐州镇总兵。值江宁大营失利,向荣上奏其情形,朝廷命振邦驰援于江南。八月,携总兵明安泰、秦如虎统军分路迎击,攻破东坝逆贼,肃清高淳县境。乘胜进击蒲塘,规取溧水,设伏诱贼,垒获大胜。逆贼百计反扑,终未得逞。先后夺取逆贼营垒数以百记,毙逆贼二万有奇。
 
  咸丰七年四月,收复其城。捷入,谕嘉其“尽心筹划,剿办有方,实属谋勇兼优”。五月,击败湖墅逆贼,追击至龙都,遂与提督张国樑会攻句荣,克之。论功,赏加提督衔。
 
  咸丰八年正月,增援宁国,拔湾沚、黄池,郡城解严。四月,朝廷命其酌率官兵迅速回军徐州应援,旋敕命其衔钦差帮办袁甲三军务。时值捻匪蜂起,振邦驰逐江北、皖、豫之间,擒石得珍於山套;覆李大喜於符离;蹙孙葵心於茨河,归德、陈州均肃清,大清名臣及军机处上谕以提督记名,皇帝准奏并御笔朱批,以提督遇缺署任。
 
  咸丰九年(1859年)正月,袁甲三因重过而被朝廷罢免,朝廷命振邦赴曾属全权代理其军务之任,由满八旗副都统伊兴阿副之,苗沛霖为麾下重将,攻凤阳北,战绩较丰。同时,仍督办三省剿匪事宜。二月,复命帮办钦差大臣胜保军务,其时以总兵职提督衔执事,并仍钦差督办三省剿匪事宜。时捻自西华趋舞阳,破官军于北舞,邱联恩战死。伊兴额悉军西援,振邦等劾以龃龉罢之,以协领关保督河南军。抽天津海防军,遣协领德楞额将屯曹州。浍北捻渠刘添福等匪首纠其党羽三万余众,重围团练苗沛霖之营盘,试图开通一条逃窜路径,朝廷速命振邦驰救。至是,督帅官兵多方进攻,苗沛霖亦从内衝出,遂击毁贼垒二十四座,迫退来援之贼。乘胜攻克浍南,阵斩贼酋任乾,夷其圩。同年四月,授云南提督,因战事紧要,朝廷命其仍督师该地区之军政事宜。浍南自任乾授首,蒙城王家圩等诸圩闻知任乾已被击毙,纷纷自行乞降,唯独淝南板桥集窝踞之贼陆连科继续负隅久抗。振邦设计招降其所属之黄家圩贼首,得其李华东密为内应,终于生擒陆连科并就地诛之,淝南北六十余圩贼营悉知后,纷纷自行就抚。捷入,朝廷传旨予以嘉奖。五月,捻军由峄至滕,徐州傅振邦率兵尾追,捻军夺路而走。六月,定远被贼围困,上命振邦救援。振邦奏言:宿、定两地相距较远,期间敌营林立,绕道南下,缓不济急。如亲率一旅以往,贼必截我归路,其势实难兼顾。朝廷准之。继而定远失守,振邦随机应变,遂先西顾为重,拟取道蒙城而南进,先调遣马队自南平驰往,奏入,谕令与胜保联络声势,相机剿办。八月,贼由朱家口直扑宿州城,为振邦所击溃。贼窜至固镇,欲于方家坎渡口突出,振邦于南岸不利之地背水而阵,张两翼以智进战,激烈持续四时许,敌匪终于溃退。九月,孙葵心窜唐家寨,将由丰县窥伺济宁,永城复有马贼,势欲北趋,振邦挥军猛烈截击之,贼惨败而退。
 
  咸丰十年正月,朝廷复诏袁甲三代胜保为钦差大臣,其时傅振邦钦命督军徐、宿剿匪之事,毋庸与袁甲三偕军,敕太原总兵田在田辅助振邦军务。其时浍南之捻匪屡窥徐、宿,其老巢袁、徐两圩跨踞浍南、河北之临涣、韩村,此为渡浍北突围之要道,而赵家海圩位居于其中,地势尤为险要,振邦督军智剿,灭贼二千余众;乘胜追击,连破其冲要临涣、韩村、赵家海、张圩,其余圩垒之贼,皆自拔就抚。遂渡浍河攻剿袁圩。值捻酋刘添福自豫回窜,即将其击败之;而后,再破之褚庄、邱家圩、檀城等营垒数十座,五战皆捷,歼贼六千有奇,擒其贼酋任护、任大牛等,皆就地正法。东路捻匪扰宿、迁、睢宁,逼近徐州城,振邦督军激战于苗村等地方,捻匪马步党羽数万之众,潮水般迎面扑来,振邦以其娴熟之战略督军分路迎击,大破之,捻匪全部被歼毙。闰三月,率部攻克阎圩,履次击溃其增援之捻匪。李大喜复纠党羽六万余众,阻断振邦大军之粮道,血战半日后,擒之。其地方百姓加入,军民合力缚其捻匪首领任虎、邓三摩等,就地诛之。复破援贼并攻克阎圩,擒李大喜。四月,连克浍南解沟、五沟、任圩等贼巢,斩贼首李四喜、任友等三十余名,收抚童亭、藕池四十二圩。五月,驻军孙疃,会攻袁圩,捻首刘添祥等纠党羽八万之众,大举来援,振邦据其形势分军击之,攻克其敌垒十数座,而永城之捻匪万余众却直趋童亭,窥孙疃驻军大营,欲增援袁圩之同党,振邦令副将龚耀伦等帅官兵出击,一举挫败其众匪,擒捻首赵学焕等。因暑期至,绵绵雨季不利战事,遂回师。七月,拔蒙城之西洋集贼圩十四座。颍、亳之捻首姜台凌等北窜澮南,振邦判断情形而布置,据险力战,奋勇截击,挫溃并擒贼目百余。八月,复攻克敌垒数十座。僧格林沁至济宁,奏言:“捻众繁多,其出掠,伺空虚,避官兵,以焚掠胁俘良民,党众日增,马步数万,列队百里。兵少贼多,众寡悬殊,如欲攻其巢,则相距一二百里外,井堙地赤,裹粮携水不能持久,退为所蹑,往往失利,十年以来,未有能进军接仗者也。臣军万二千人,请合傅振邦、德楞额二军,直攻老巢,荡平丑类。”文宗手诏,以无后劲为戒。十一月,振邦旧伤复发而不能持,遂病势再重,奏请准予回籍医治,朝廷允之。命由田在田代之。
 
  咸丰十一年三月,朝廷命振邦疗伤期间钦差督练民团防堵登、莱、青三府。振邦奏言:择要防堵,必于险隘处所,臣病未痊,训练布置,实在为难。拟专办团练。朝廷传旨允之。时捻首李成猝至直隶高阳,振邦派遣练军击溃之,遏贼东趋。冬十二月,朝廷命振邦即返回京师候简。
 
  同治元年正月,钦差大臣胜保以振邦“和平深德,勇谋有为”奏请朝廷调振邦帮办皖、豫等几省区军务,允之;嗣因山东军政事紧而不果行。
 
  同治二年,僧格林沁亲王奏请朝廷,振邦予以增援,允之;上命振邦调统前军,大举进攻淄川、白莲池(该处之匪实为残害一方之庞大邪教组织),复援蒙城等地,纷纷克之;朝廷传诏下优敍。继之敕命钦差增援安徽军务,解蒙城之围,擒叛臣苗沛霖以及毫州贼渠姚得光等。
 
  同治三年,从破捻酋张宗禹於湖北之随州,一路势如破竹,连获大捷;复攻溃发、捻各路巨匪于应山之孟畈店、吴家店、陈家畈等地。
 
  同治四年闰五月,枪伤再度重发,奏请朝廷准予回籍疗养,允之。未几疾愈,但体弱,遂奏请留籍督办登、青、莱,移扼张秋河防。却因故传旨急命督军增援曾国藩,但时值山东同样匪事紧要,巡抚阎敬铭并奏言振邦熟悉山东地方情形,督办统管山东地方及僧亲王满蒙汉马步全军更为得力,从之。
 
  同治六年八月,直隶枭匪逸入临清等地,振邦率军驰剿击溃,其后,贼回窜至周曲。振邦与直隶道员余承恩设计诱敌,枭匪终穷途末路,不能自救,遂乞求收降,允之;但未几复叛。皇帝视其为轻率收降,后果甚是不良,十月六日降下旨,只摘去振邦顶戴,以示薄惩,但因战事成需,振邦职事不变,依然督办军务。十二月,振邦率军追击枭匪至山东夏津,因统帅有方,连连获胜,全部歼毙之。山东巡抚丁宝桢及李鸿章等重臣联名上奏朝廷,恳请皇帝赏还振邦顶戴。
 
  同治七年,复因钦差督剿枭匪、为防守黄河等累积大功,下部优敍。是时,西部捻匪全部荡平,李鸿章以振邦作为钦差团练大臣,集军民建立坚固河防等,深资保障,上谕奏请皇帝予以厚重优敍。皇帝下诏,提督遇缺先行简放,并补予元年应得之恩荫,长子鳳颺获得皇帝恩赐。
 
  同治八年,授直隶提督,另兼任官军团练钦差大臣,督管皇廷古北口军队兼辖京师九门提督等要职;曾国藩去世前后短期任职总督。此时,像振邦公这样的元老,已经无几人在朝廷从事或者健在人世。
 
  其间,曾督军剿平朝阳大股马匪,后破奉天(今沈阳)通沟地区大型乱军。
 
  光绪六年,历来心中对慈禧作为女人涉政抱有成见的振邦,以年事已高及地方相需,欲以有生之年治理湖广军政要地军事等为由奏请,遂于二月二十日调湖广总督府任提督。当然,作为朝廷,也是为了在洋势力所处辖区之湖广督署,派遣这样一位战场的上英豪霸帅,意在震慑。光绪九年正月,枪伤复发,上谕朝廷奏请求回籍疗养,允之。于二月十九日正式辞行湖北督府。其继任为程文炳。
 
  光绪九年四月二十日(1883.5.26)午时,于山东昌邑老家病榻上安然辞世,享寿七十。
 
  慈禧和光绪皇帝得知后,传诏言:
  ……兹闻溘逝,轸惜殊深!加恩照例赐恤;任内一切处分,皆予开復。应得御典,总理衙门查例具奏。
 
  蒙恩,于光绪十御赐全葬、御赐祭文、御赐墓志铭,御谥“刚勇”,并敕封建威将军晋封为荣禄大夫等;宣付国史馆为其立传。附祀京师昭忠祠[位于北京报国寺内的顾炎武祠]。于光绪十四年,在山东昌邑原籍建立官方专祠,列入官方祀典,每岁两祀,山东省地方官员前往至祭。

  国朝权威又论曰:傅振邦秉性忠直,知人善任,老于军事,持重无失……

  具体出处:《清实录·仁宗皇帝》《清实录·宣宗皇帝》《清实录·文宗皇帝》《清实录·穆宗皇帝》《清实录·德宗皇帝》《清史列传》《圣训》(数百卷中均有记载)《清史稿》《道光朝历年上谕档》《咸丰朝历年上谕档》《同治朝历年上谕档》《光绪宣统两朝历年上谕档》《清国史》《畿辅通志》《清代全史》《清宫述闻》《清军衙署公文选》道光-光绪朝《清通鉴》道光-光绪朝《东华录》《清鉴易知录》《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明清史》《平定捻匪方略》《清秘藏》及湖南、贵州、江苏、山东、四川、广东、广西、内蒙、安徽、河南、云南、河北、湖北、北京等省区相关地方史志文献。《蒙城县志》安徽《涡阳县志》《湖北省志》《云南省志》《河北省志》《山东省志》《登州府志》《莱州府志》《青州府志》《长沙市志》《江苏徐州市志》《宿州市志》《武备·官事》《清史纪事本末》《凤台县志》《昌邑县志》《云南府志》[记载五世祖澄及其子良弼]《续碑传》《北京市志》《密云县志》《河北省志》《溧水县志》《江苏省志》《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亳州志》《永城县志》等,以及非正史的《中国近代战争史》《湘军志·平捻篇》《豫军纪略》《两淮勘乱记》《捻军》《李鸿章传》[梁启超著]《苗沛霖》《东方兵事纪略》《剿平捻匪方略》《剿平三省邪匪方畧》《曾文正公年谱》《曾国藩书信》《清代档案与官修方略》《试论团练大臣与双重统治格局》《綸音奏章不分卷[清傅振邦等撰 清抄本]》《光绪朝硃批奏折》《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等等。另外,台湾省故宫所藏史料是蒋介石所掠走的,所国家目前所藏没有此部分。其中有曾国藩去世前因老迈不支而由振邦祖行使总督权利,其去世后振邦祖接任总督职务。
  
二、关于清代暴乱恶民群体捻子、匪团邪教集团太平军及我们的个别不学无术的政治机会主义饭碗史学家:从地方志中及早期老年人的家庭口头传承事件记得知,当时捻子对百姓是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残撕误队伍的儿童。一场匪患过后,血流成河,小小县城,竟然横尸千万具。那个时代的小县城才有多少人口呵?!而我们有的所谓史学家,却失去了史学立场,为某个时代的因个人不自信而进行的政治形象包装而服务,以至如今仍然误将捻子及太平匪团邪教组织说成抗青英雄。其实,道理很简单,抗清的不一定是正义,正如我们今天的大好形势下也不免会有受人指使的不法团伙及邪教组织进行不法活动,难道他们也会是“民族英雄”?!新中国早期的政治及中国百姓,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人心中一些不良的东西随即泛出,于是出现了太多的非左即右的打砸抢毁及冤狱。比如说,早期山东方志等书籍,对振邦等清代官员竟然枉下结论,因此,其大型陵墓(御葬,有石人、马、虎、羊、龟、墓碑、大型石牌坊及专祠)、故居等,在“四清”及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掘被毁;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被当时地方相关掌权者私吞。
  
三、光绪时期,全国设九个总督,唯河南、山东及山西省没有设置,是以巡抚为最高军政长官。如果衔钦差,则权限更高。《清史稿》是失败之史籍,漏记错记太多,曲解或者歪曲内容处处可见。与编撰者有良性瓜葛,不但政绩不失记,可能会将他人功劳来个乾坤大挪移。《清史稿》中,较重要的,振邦祖曾命任钦差衔河南巡抚、任直隶提督及总督时京师朝阳、通州、大兴及奉天等地的众多事件均未记载(地方志及台湾所藏史料中有记载),尤其,他作为四朝功勋,由于内朝信任最深,通常用于保障最高皇权人物及至近人物国朝真正危机时安全的。许多次,作为特殊权臣署理重务。其正一品衔经略大臣职,正史中也忽略了。最令人无奈的是,三年间发生的事件,竟然会在严肃公文中出现极大差误……
  
四、振邦所举荐者,许多最终建功绩及积名望,文职大臣诸如:四川总督吴棠、漕运总督王梦龄;武大臣诸如:提督滕家胜、总兵博崇武、总兵李定泰、总兵虎坤元及提督傅廷臣等等。
  
五、据振邦公重孙傅广山讲,振邦公所用弓弩三个青壮兵丁同时用力也不能拉开;他可双手持火枪,并被江南百姓尊为“傅大帅”。直隶及京师敬称其为傅军门。李鸿章和曾国藩等名臣与之通信中,往往尊其为“梅村尊兄大人”等。
  
六、昌邑老家旧居“提督府”尚存三分二完整建筑,“进士第”“侍卫府”及长子傅鳳颺在老家的官宅南阳府“观察第”,已经被人为毁尽。各宅御匾也没有下落。但是,尚有老年乡亲可以描述当年所见及上一辈所传的记忆。家中遗物,老家族人及其后人家藏足可以建立一个纪念馆。有的文物被他人侵占了,文革及之前的政治混帐所致外,许多在同族手中。也有的被出卖,或者篡改所属做某种用途……
  七、清朝有另一同姓名者--傅振邦,字定侯,清辽阳人。顺治间,以荫生任泰安州知州。明清交替之际,战乱频仍,地方疲敝不堪。傅继任后,力求解除民间痛苦,招抚流亡民众,恢复生产,不数年,物产丰盈,户口繁息。原泰城北门外,是傅安置流民的地方,后人名为傅公街,以志纪念。时奉命丈量地亩,用“秆子”计算亩数,六百方杆子为一亩。而杆子无定额,杆子大则地亩数少,相应赋税减轻。傅以泰安地瘠民贫,亲到田间监理,不许胥吏扰民,又据理力争,以四尺为一杆子,百姓受益非浅。民感其德政,在西门瓮城内立祠祀之
  文献来源及小说明本传记内容是从大清帝国所遗历史档案、信函、史稿、地方史志等文献中查寻而来。振邦裔孙瑛辉继续搜集国史文献并进行严格查证,包括台湾和国外失散文献,相对全面,比较权威。由于以前公文的不尽规范,如此高等级官员的称谓,有会是:傅振邦、振邦、傅公振邦、傅军门振、傅军门、傅提、傅梅村、傅公梅村、维屏等等,查找史料时,特别是相关大臣日记、笔记、纪要、书信、奏折等,都可能使用其一。此传记中缺少一些日常政务记述,尤其京师(直隶)时期。目前众多工作折本,见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台湾故宫等处。

               [本文原始出处:昌邑傅氏二十二世,振邦来孙瑛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