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梯”

 紫雨剑 2011-06-19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梯”

2009-04-16 10:51:04|  分类: 神话传说与故事 阅读243 评论6   字号: 订阅

 

天梯,顾名思义就是地上之人通往天国的阶梯。那么它是否真的存在呢?据说洪荒之初,天地相去未远,地上的人们可以通过天梯到达天上;天上的神人,下到地上。颛顼帝之前,天和地相距并不遥远,还有道路可以从地面到达天庭或者从天庭来到地面,这就是最初的“天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呢?一种是,一种是特定的大树。都是不假人力,自然生长的东西。

 

古代人们比较朴质,设想神人或仙人之所以能够“上下于天”,并不是什么“腾云驾雾”,而都是这么足踏实地,缘着山或树一步一步爬上去或爬下来的。当然,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古书上记载能够缘着天梯自由上下的,只有神人、仙人,再加上巫师这三种人罢了。但在远古还有天路可通的时代,我们想一定还有许多勇敢智慧的神人,曾经缘着天梯自由地上天下地。相传伏羲女娲在昆仑山上结婚以后还常常到天庭去玩。他们本在地上,又是怎么登天的呢?其实在上古时候人间和天庭相距并不遥远,而且之间还有几个通道。

 

清代龚自珍的《定庵续集·癸壬之际胎观》中说:“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下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可见,当时人、神曾经有过共存时期。神给人留下了上天之路。但是人间什么人可以登上这部天梯呢?大概那些仙人、具有大德之人外,如黄帝,太皞,女娲等。自黄帝之后开始有“绝天地通”的传说,即人神分隔。传说随后的颛顼帝派遣重、黎两位臣子隔断了通天之路。人从此登天变的更为困难了。

 

连接人间和神界的纽带主要分两类:山、树木。

 

一、是山,以高山为天梯,见于《山海经》记载的就有昆仑、肇山、登葆山、灵山。其中最著名者自然是昆仑。如伏羲和女娲所呆的昆仑山,作为山的天梯,第一当属昆仑山。

 

1、天梯昆仑山。让我们先看看古籍中关于昆仑的记载。《淮南子·地形篇》说:“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上乃神,是谓太帝(天帝)之居。”这一段把从昆仑山登天的过程,讲述的非常详细。

天柱昆仑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成(层)级构造。《尔雅·释丘第十》云:“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释名·释丘第五》亦云:“三成曰昆仑丘。”《水经·河水注》:“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昆仑的三成(级)构造,表明了它在先民心目中是最为高峻的,可以直达天庭,如《易林·比之八》所云:“登昆仑,入天门。”甚至可以藉此成为神灵,如《淮南子·地形训》云:“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乃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只不过这样的幸事,凡人却难以企及,据《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就是说只有射手英雄后羿才能登上昆仑极顶。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郭璞注:“天帝都邑之在下者。”《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虚即昆仑丘。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引《说文·八上·丘部》:“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可见昆仑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郭璞《山海经图赞》“昆仑丘”条云:“昆仑月精,水之灵府。惟帝下都,西老之宇。嵘然中峙,号曰天柱。”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第八》:“昆仑之山,乃地之柱,上承皇天,气吐宇内,下处后土。”《河图括地象》:“昆仑山为天柱,气上通天。”昆仑的“上承皇天”和成都的“载天”并无二致。 《楚辞·天问》:“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王逸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天气所出。其巅曰县圃,乃上通于天也。《淮南》言昆仑之山九重,其高万二千里也。”晋王嘉《拾遗记》卷十云:“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三层的昆仑变成了九层的昆仑,显然是出于后人的踵事增华,已非古貌矣。

    昆仑还是西王母的居地。《大荒西经》云:“昆仑之丘,其下有若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高山在古代神话中还是顶天立地的天柱。原始先民由直观的视觉印象而产生天圆地方的观念,同时想象在大地的四面八方有八座高山支撑着天空。这八座高山便是八根“天柱”,而八座高山的顶端与天结合处,也就是上天的入口,被称为“八门”。  

 

2、通天之山是肇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肇山。有人名日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3、通天之山登葆山,《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它是“群巫所从上下也”。这些巫人上下天庭,大概主要是向民众传达神意吧。

 

 

二、天梯是大树。除了上述作为天梯的山之外,还有树作为天梯的,目前确知的是建木。 以树为天梯,古籍可考者,有《山海经·海内南经》、《海内经》等。

 

1、  天梯建木。

 

其一,传说中木名。生天地之中,高百仞,众神缘之上天。当然不止是昆仑山和建木,《山海经》里就还记载了几个山能“上下与天”;除了中原的建木外,海外的扶桑也是神木之一。树木当中具有天梯性质的,据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建木就是一种天梯。我国古代多以圣人为神,传说优羲能缘天梯——建木以登天。古籍中记载建木的文献有:

《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海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处有百兽相群爰。此草也,冬夏不死。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焉。……有九丘,以水绕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太皞爰过,黄帝所为。”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箧,其木曰建木。在寞窳弱水上。”

《淮南子·地形训》亦曰:“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吕氏春秋·有始》:“ 白民 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也就是说,这种称为“建木”的树乃是通天之树。他生长在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到了中午,太阳照在树顶上,连一点影子也看不见;站在这里大吼一声,声音很快回消失在虚空中。从古籍的描述中,可知这种树形状也生的奇怪:细长的树干笔直的伸入云霄,两旁不生枝条,只在树的顶端,生了一些弯弯曲曲的树枝,盘绕起来象伞盖。拉它的树干,就会有扯不断的树皮掉下来,象缨带,又象黄蛇。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建木耸灵丘之上,蟠桃生巨海之侧。”这座位于天地中心的天梯,传说是黄帝造的,成为上天或下地的天梯。

这些古文献都不约而同提到“都广”和“建木”两个词。那么“都广”在何处?“建木”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木?明代学者杨慎《山海经补注》说:“黑水都广,今之成都也。”史学家蒙文通先生结论:“若水即后之雅砻江,若水之东即雅砻江之东,在雅砻江上源之东、黄河之南之昆仑,自非岷山莫属。是昆仑为岷山之高峰。……昆仑既为蜀山,亦与蜀王有关。《大传》、《淮南》皆以昆仑为中央,与《禹本纪》、《山海经》说昆仑、都广为中央之义合。……盖都广在成都平原而岷山即矗立成都平原侧也。”对此,著名学者邓少琴亦称,岷山是昆仑之一臂。“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于《禹贡》仅一见之,于殷墟甲文亦未之见”。 

  《山海经》等所描述的“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由于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专家认为,这种神树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也可以寻找到天梯的痕迹。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就有这样的说辞:“董郎,你看这两块顽石,一块高来一块低,好似为妻上天梯。”

 

其二,建木也是高树。如《后汉书·马融传》:“珍林嘉树,建木丛生。” 李贤 注:“建木,长木也。”

  

2、天梯扶桑树。天梯具有沟连天人的特殊作用,但并不是一切神话里的通天大树都有完整的天梯功能,“扶桑”就是如此。它位于"汤谷"即日出之地,故这里的水都是沸腾的,所以才叫 "汤谷"。种树扶桑高达数千丈,"上至于天",粗达两千余围,因为此树是两棵一起同根偶生,相互依扶,故名"扶桑"。它的根部盘蜿下屈,直通地中的"三泉"。(鲁迅《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以及托名东方朔的《十洲记》,均存有关记载。)这还是业已缩小了的形象,在《山海经》中,扶桑作为太阳藉以上升的阶梯,主干竟达三百里之高!它也许可算大矣,但不具有沟连天人、可上可下的功能。它的天梯功能是有限的,隐义的。

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不同的天梯神话。比如壮族《卜伯的故事》说,过去天地是可以上下的,后来雷王为了防范卜伯,把天升高起来,只留巴赤山上的日月树作为天梯沟通天上地下。布依族古歌《辟地撑天》说,地上人用大楠竹把天地连接起来,顺着它可以登天。这里的日月树、大楠竹都起天梯的作用。水族《月亮山》故事说,水族山乡有座高高的月亮山,顺着这座山可以爬到天上,引得天女到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