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物也是药——杂谈食物的四气五味偏性+食物的四气和五味和食疗作用 ?+"肾气足,百病...

 s k 2011-06-20
食物也是药——杂谈食物的四气五味偏性+食物的四气和五味和食疗作用 ?
+"肾气足,百病除"

食物也是药——杂谈食物的四气五味偏性
 大家都知道中药有四气五味的不同,也有寒热温凉药性的不同。四气是升降浮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有时有也淡味,表示没有味道)。每一种中药都是气、味与药性的组合体,比如麻黄是辛温主升的,而石膏是甘寒主降的。也有的中药是复合多种气味与药性,比如五味子五味俱全,温而或升或降。能作为中药的东西非常广博,动物的,植物的,矿物的等等,都能入药。食物是植物和动物的一种,也是广义上的中药。因此,食物也有其四气五味的偏性。生病时医生往往会要求病人注意忌口,为什么?其理论依据即在于此。 ­

­

现代医学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医却讲究食物的性味。其实,“医食同源,药食同行”,两者都讲究才能起到祛病健康的目的。一般来说,凡体质偏热者忌吃温热性食物,以免火上浇油,而适宜于吃寒凉性食物,以便热症寒治。凡体质虚寒者,忌食寒凉性食物,可进食温热性食物,以温散寒。目前体质类型多偏虚寒型,因此,忌食寒凉食物显得特别重要。 ­

­

食物基本上由四类组成,即谷、果、畜、菜。中医认为,真正的食物是这四者的匹配,其中每一类又都暗含有五方和五时,这样这样就大大扩展了食物的性味,凸显了食物和而不偏的性质。这里我大体地列出常见食物的偏性,以供大家服药时参考。 ­

­

我们先分析一下四气。中医讲左升右降,肝主升而肺主降。心火上为浮,肾水下为沉。因此,四气讲的就是中药所固有的与脏腑相联系的四个方向的引导作用。 ­

­

四气以升降为主。按中医理论,人体正常情况下,气机是左升右降的。这样气机循环往复,平衡无病。如果左边的升机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升气不足。如果右边的降机出了问题,一样也会导致降气不够,如此都是疾病。而中医的治疗就从左升右降上入手,效果非常明显。因此,中医理论非常重视人体气机的左升与右降,浮沉不过是升与降之极。升极就是浮,降极即是沉。以下主要谈一下升降的问题,至于浮与沉大家可以余此类推。 ­

­

升与肝胆相应,应东方,主木气升发。因此,凡是辛味的,或者是温性的,多有升散的属性。比如芫荽,南方叫香菜,就是升散的食物。其他那些辛辣的食物也都是如此,如大葱、韭菜、大蒜、芥末、辣椒等等。再如鱼虾出于东海之滨,生发之气偏盛,对患有各种皮肤病的人来说就是典型的发物,一定要忌口。但如果是阳气升发不足的患者,或者邪气外闭肌表时,就要一定吃一些这类型的食物以帮助升发阳气、祛邪外出了。再如北方的小麦性甘温,因为它是经冬的,所以性温偏阳,可以润肌肤,厚肠胃,温补阳气,但也易于导致胃肠不降而壅滞气机。 ­

­

降与肺胃大肠等脏腑相应,应西方,主金气下降。因此,凡是酸味的,或者是凉性的,多有沉降的属性。比如石膏凉降可以降阳明之热,以石膏做的豆腐也自然就具有了凉降的属性。为什么感冒了忌吃豆腐,就是因为豆腐的凉降不利于温升开表。再如,南方的大米性甘平微凉,因为它是长在水田里的,性偏阴凉,因此固然可以开胃清烦渴,但久食也会伤阳气。 ­

­

中医认为五脏各有所喜。五味入五脏也有这样的规律:酸入肝走筋,辛入肺走气,苦入心走血,咸入肾走骨,甘入脾走肉。所以,中医认为: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这里讲的病在筋,在气,在骨,在血,在肉,是指与此类相关的脏腑相关的各种疾病。 ­

­

比如,病在筋,是指得了筋、肌腱等方面的疾病,或者是得了肝病就要忌食酸味。因为酸走筋,入肝。酸性是主收敛的,太收敛则肝气不能生发,所以,得了肝病以后就要少吃一些酸类的东西。比如象醋、酸的水果、酸菜、酸笋、酸嘢等等都属此类。孕妇往往喜欢吃酸,那是因为怀孕后胎儿阳气升发,酸可入肝而养肝阴,促进孕妇肝的疏泄作用。如果肝病阴不足,往往需要酸涩收敛一下肝血,以助阳气升发。这时适当吃酸则有治疗作用。 ­

­

比如,病在气,是指得了气虚等与气相关的病,或者是得了肺气不足等方面的病,就要忌食辛辣的东西。因为辛走气,辛味的东西是主开主散的。肺气不足了,就不能太过于开散以耗伤肺气。比如各种葱姜蒜等等。当然,如果外邪客肺,肺气不能宣降了,就要吃辛辣的东西以发散风寒。大家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些道理,不能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

­

比如,病在骨,指各种与骨相关的疾病,象骨癌、骨折、骨科手术等等,或者如各种肾病,都应该忌盐。咸味的东西可以调动肾里面所藏的先天元气,一次两次可以鼓舞元气,强壮身体。但如果长期不知节制地吃咸,就会大大地耗伤元气,导致元气不足。对于慢性病来说,最忌吃盐太重。具体的道理,大家可以参看《多食盐对健康不利》一节,相信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咸的东西不仅仅是食盐,还包括鱼、海产品以及各种加盐的食物制品等等。现在大家都喜欢吃味重而辣的东西,这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实际上都是在调元气。所以,吃麻、辣、烫的东西,就可以把元气调上来,让人显的很有精神。长期这种吃法,就会过多地消耗掉我们宝贵的元气。所以,建议各位在无病时当注意养元气,少消耗。 ­

­

比如,病在血,指出血以及各种血液病,也包括各种心脏病,都要忌吃苦味。因为苦味的东西入血入心,属阴。除苦瓜外,还有食物烧焦的炭也是苦味的。到夏天的时候,我们都强调要多吃些苦瓜,目的就是清一下心火,这是从四季阴阳平衡与食补的角度去讲的。如果病在心的上面,就少吃一些苦的东西,以防心血过于收敛,不利于心血疏泄。 ­

­

再如,病在肉,指肌肉方面的疾病,也包括脾病。大凡是爱吃甜食的人,一定是脾虚。如果病在脾胃,就不要吃很多甘类的东西,以防滋腻碍脾,影响脾气的升清作用。甜的东西不仅包括糖块,还有巧克力、小饼干、蛋糕、甘蔗、甜菜等等。如果脾虚而疲乏,四肢无力,就象我们工作久了非常劳累,这时就要适当地吃点甘甜的东西,因为它可以补充脾气,恢复精神。但如果天天吃甜的东西,久了就会伤脾,导致脾虚为病了。象那些因为吃甜而发胖的人,都是脾虚之后导致的阳气不通而阴浊积聚。 ­

­

以上分析五味的医疗作用,大家可以举一反三,灵活掌握。遇到其他的食物,自己可以分析一下,这样一通而百能,根据不同的病情与身体状况,自然能正确判断如何饮食才算是健康了。 ­

­

生病服中药时,不仅仅要参考食物的偏性,还要考虑食物的其他作用。因此,建议病人更多地参考服中药的忌口的内容。 ­

­

另外,当前的食物还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在(特别是在城市)各种食物原料大都是大棚里用化肥和农药培养出来的,其性之寒热较天然产品差得多,而且大多是工业加工后的混合品,所以食物中更多的含有激素、抗生素、化肥、农药以及工业原料等成分,这些可能会影响到食物的固有性味。但平时饮食可不必太拘泥食物的性味。


 

食物的四气和五味和食疗作用 ­

­   《素间·五常政大论》说:“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里提到的“食养”,一直是中医治病所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就是在治病过程中,除了用药并严格掌握用药法度外,就是要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正如俗话所说的“三分治病七分养”,可见治病过程中,“食养”的重要。除此,中医在营养膳食的选择应用上,又依据了中医学整个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诸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诊法治则等,以中医中药的理论,从性、味归经的角度分析食物的性质和作用,根据天时、地理、人的素质以及疾病的八纲属性等不同情况,从整体观念出发,辩证的选择相应食物,以为合理的营养膳食。申医学对于营养的认识与应用的丰富知识,是值得重视助。以下是从中医理论的性、味角度分析食物的性质和作用,来指导食疗。 ­

­

  1、 所谓四气就是四性,即寒、凉、温和热性(连同不寒不热的平性,亦有人称五性)。中医认为,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性寒或凉;能治疗寒证的药物,大多性温或热。因此,热性、温性食物,适宜寒证或阳气不足的人;寒性、凉性食物,适宜热证或阳气旺盛的人。即前者忌吃寒凉性食品,后者忌吃温热性食物。     凡寒凉性的食品,如绿豆、芹菜、马兰头、枸杞子、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螺蛳等,都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阳气旺盛、内火偏重的人比较适宜; ­

­

 羊肉、狗肉、辣椒、生姜、茴香、砂仁、肉桂、红参、白酒等热性或温性食物,都具有温中、补阳、散寒、暖胃等功效,阳虚怕冷、虚寒的人比较适用,而热病及阴虚火旺的人忌食。 ­

   食性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此其道也。”即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食性犹如药性,饮食要根据食性,结合身体状况、疾病性质、四时气温变化而灵活掌握,合理选择,科学搭配。 ­

2、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 ­

  五味,就是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另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把淡归于甘味,把涩归于咸味。 ­

    辛味宜散,能行气,通血脉。研究发现辛味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祛散风寒、疏通经络的作用。外感风寒的人,应吃具有辛辣味的生姜、葱白、紫苏等食品,以宣散外寒;因寒凝气滞引起的胃痛、腹痛、痛经,可以吃茴香、筚拨、砂仁、桂皮等食品,以行气散寒止痛;风寒湿痹患者应饮用白酒或药酒,以辛散风寒、温通血脉。 ­

     甘味有补益强壮作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羸的人比较适合。甘味能消除肌肉紧张,有解毒作用,但是吃甜食过多容易发胖,也是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症的诱因。 ­

     酸味收敛、固涩,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吸收率。适于久泻、久痢、久咳、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遗泄患者食用。但过多食用酸性食物,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

     苦味清泄、燥湿,适宜热证、湿证病人服用。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佐餐,利用它的清泄作用,达到清热、明目、解毒、泄火的效果,适宜热病烦渴、中暑、目赤、疮疡疖肿的人食用;茶叶苦甘而凉,有清泄作用,有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的效果。 ­

    咸味能软坚散结,也能润下,结核、痞块、便秘的人比较适用。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及某些肉类。如海蛰、有清热、化痰、消积、润肠的作用,痰热咳嗽、痰核、痞积胀满、小儿积滞、大便燥结的人最适宜食用;海带味咸,有软坚化痰作用;猪肉味咸,除能滋阴,也能润燥,同样适宜热病津伤、燥咳、便秘之人。 ­

    中医学理论认为,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肺主气,肝主筋、心主血脉,脾主肉,肾主骨。饮食应重视这些宜忌原则,合理利用五味,促进人体健康,避免因过分偏嗜而产生疾病。­

"肾气足,百病除"
转载自
仲门纯中医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它通肺、通胃、通肾)。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日本有些人长期用此法强肾后,70多岁还能生育。倘若再添加以膝盖逆时针走路法(走圆圈路)的锻炼,靠人体自身练出的功能,就能治好上述的肾亏、肾衰之疾患。 我试了下,有效果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