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方医生,是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廖列辉主任的学生。廖老师对中医的自信,深深的影响身边的学生。读仲景书,“凭中医、非激素、搏沉疴”,发挥中医优势,以平为期,让皮肤恢复自身应有润泽和屏障功能。 ![]() 相信来过廖主任皮肤科门诊的患者,比较少听到有关饮食戒口的医嘱。一年前笔者开了一个公众号,初心就是想分享老师对饮食的看法,和透过药食同源中医食养,作为调整体质的一个温和手段,以迈向以平为期的理想。 现在,笔者想重启这个想法,透过全新公众号《乐活小方食养记》跟读者们分享。前期的部分内容可能跟之前重复,敬请谅解。重启的第一篇,谈谈笔者对中医食养理解,作为一个新开端。 01 全都都是食物的错? 不管是忧心忡忡的特异性皮炎小孩的家长,诉说痒的要命的荨麻疹女生或男士,或是痛的不得了的带状疱疹老奶奶,不约而同询问老师:我是不是吃了这个食物才得这个病啊?在跟诊的时候,观察到很多患者十分关心饮食的忌宜,有意识把皮肤病的原因都归咎为食物过敏。其实,我们需要细细甄别。 ![]() 比如说脓疱疮、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水痘、手足口病等细菌或病毒性皮肤病,并非食物过敏引起,而是因为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菌、病毒等等乘虚而入。这跟鸡、鸭、鹅、海鲜就没直接关系了,终归不能说是上述食物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成因。 再比如日光性皮炎服用芹菜,苋菜,香菜等感光食物会加重,那就忌呗。荨麻疹查过敏源,发现对牛奶过敏,那就不喝吧。而银屑病的发病是与遗传、感染、免疫、内分泌等综合因素有关,与食物无直接关系,不见得清水白饭就能治好。 如果害怕某种食物加重病情,可以尝试求真,先尝试一点点,如果确实加重,那就放弃,反之,为什么要放手呢?大多数食物过敏者都伴随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对芒果过敏的,头面部和口周部分是首当其冲加重,然后才到其他部分,读者不妨细心观察。 ![]() “我们可不能因为皮肤的毛病,错失世界各种各样的食物,应该避免不必要的戒口。”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不需要为了身上的皮疹,往往心里就留着泪想着“咸鱼白菜也好好味”。 与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皮肤病,比如成年人囊肿型痤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等,往往是因为现在的肉制品、罐头食品、速食食品等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剂,激素,抗生素,导致内分泌乱套了,部分患者更对这些成分过敏。是否真的食物过敏导致,还需要鉴别。吃得天然本是最简单道理,但可惜在现代,有时候变成奢侈品。 02 避免过度忌口 古代医家亦主张忌口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 张子和说过:“凡久病之人,胃气虚弱者,忽思荤茹(想吃肉啦),亦当少少与之,图引浆粥,使谷气入胃,此权变之道也。若专以淡粥责之,则病人不悦,而食减不进,久则病增损命,此不忌反忌之过也。” 叶天士说过:“食入自适者,即胃喜为补”。 两位医家带出一个信息:避免过度忌口!!尤其小孩子,如果过度忌口,家长什么食物都不给孩子吃,每一餐都是单调无味,或导致小朋友营养不良,有一个乏味的童年,更甚会诱发厌食症。 ![]() 03 中医食养核心-四气五味 中医着重天人相应,人处于天地之间,也是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人和外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受到阴阳的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理解阴阳平衡是中医食疗的核心思想,可能大家觉得比较玄,如何“不离地”解读呢?可以简单从寒热虚实,四气五味等等方面的内容展述。 ![]() 《黄帝内经》提出了“气味学说”,包括四气和五味两方面。 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在寒凉和温热之间称为平性。食物的四气与病性的寒热是相对而言,根据它们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而决定的。比如温热的食物,能扶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减轻寒性疾病,反之寒凉的食物多有清热、滋阴、凉血、潜阳等作用,针对热性体质。 《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中医术语来说,以上属于“正治”。当然还有寒热真假,错杂,格拒等等情况,但也不是单纯食疗能解决,这里就不详述了。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素问·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 总体来说,凡食性温热,食味辛甘淡的食物,属阳,其作用趋向升浮、发散;相对而言,食性寒凉,食味酸苦咸的食物,属阴,其作用趋向沉降、涌泄(大概是吐利意思,与发散相对)。 举例:辛属阳能散能行,葱白能散风寒;咸属阳能软坚,海带能软坚散结;甘能缓补虚,大枣可补中养气血,需要阳的作用。 通过认识四气五味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中医食疗基本原则是气味相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如何实现??三因制宜。 04 三因制宜 1.因人而异 在廖列辉主任的门诊中,有患者有疑问,为什么我们一起吃海鲜火锅,为什么别人没事,自己就过敏,起风团?廖老师常说,这是人与人之间体质不同。由于人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生活习惯等不同,决定了生理、心理、形体、病理反应特征的区别,“个体差异”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总结了九种体质分类(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瘀血、气郁、特禀),日后有机会总结分享。 ![]() 如果女生像《红楼梦》林黛玉一样,眼神抑郁、神态忧愁、心态惆怅,很不阳光,那是不是偏向阴、寒、虚?适当食点性温热,味辛甘也不怕了,再细分,气郁的特征明显,需要“行”,豆豉、茴香、葱白、紫苏都可以。 ![]() 老人家气血阴阳虚弱,过于寒凉和温热,难以消化的食物都应谨慎,以清淡为主,宜食温。缓和的食物,如甘薯,粥品等。 需要注意,体质并不是恒定的,而是相对的,根据当下不同因素的改变的。 2.因地而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笔者曾在北京读书,深刻体会那种不适应水土的感觉。在东南远海地区潮湿温暖,可以适量选择清淡、除湿、辛凉,甘寒的食物,比如鲤鱼和赤小豆。少吃辛辣助火类食物;反之,在北方地区高寒干燥,宜食辛温散寒、生津润燥的食物,少吃寒凉,生冷食物。 3.因时而异 在广州四季基本上只剩下夏冬(冬天好像都快没了),但在北京可是四季分明,笔者非常想念北方秋天的银杏和冬天的白雪。每个季节有其阴阳变化运动规律的特点。 夏天炎热,雨水多,可以适量吃甘寒,清淡的食品,鸭、西瓜、绿豆、苦瓜等可以选择。 秋天万物收敛,燥气当令,可选择滋润的食物,以温燥为主的,吴鞠通的五汁饮是很好的食疗方(梨、鲜藕、鲜芦根、鲜麦冬、荸荠)。 冬天天寒地冻,万物伏藏,可以吃温热御寒的食物。之后会介绍苏东波的驻颜不老方,还有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个季节可以考虑一下。记得也多晒太阳,引进阳气。 春天阳气发越,万物始动,要避免刚启动的阳气过度发越,少吃肥腻,辛辣食物,多吃蔬菜,豆类等清淡食品。春节那几天放纵自己,之后就要适量吃点草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