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藏文明交融的“活化石”——浅说藏族长矛的传承与演变

 gutuchanyu 2011-07-02


双血槽矛的飞刺(左)与宝相节(右)


双血槽矛


唐代鎏金马搠。双血槽矛的宝相节与其较为相似


现存双血槽矛实物一


现存双血槽矛实物二


汉代青铜双血槽矛。从其外形上不难看出它与藏双血槽矛之间的“血缘”关系

(2) 高脊宽血槽矛

高脊宽血槽矛是藏矛中一种独特的形制,主要出现在德格以西和林芝地区,造型很有地区特点。此类矛头长度基本在45cm以上,长的超过50cm。矛头中间起高脊线,脊线到边刃的部分呈凹面形,矛身横截面为四边均向内凹进的菱形。矛头最宽处在靠近矛茎的地方,然后直接收缩到矛尖,基本上没有弧线过渡。矛头尖锐,造型凶悍,其刺杀后造成的伤口难以愈合。

高脊宽血槽矛在矛头和矛茎连接处有时会有小型飞刃以及简单的以卷草纹为主的雕饰。其矛茎长度一般不长,其上有宝相节装饰。套筒内径约3cm。

高脊宽血槽矛与双血槽矛一样,在形制上与汉青铜矛比较接近,比其他类型的矛更加接近上古时期冷兵器的原型。


高脊宽血槽矛


高脊宽血槽矛外观


高脊宽血槽矛的另一种形式


高脊宽血槽矛上的卷草纹雕饰


高脊宽血槽矛上的绕绳纹宝相节

(3) 梭标矛

梭标矛形制和宋、明早期的矛比较接近,特点是矛体修长,姿态优美。其矛头长短不一,长者超过70cm,有的甚至超过1m,短者只有45cm左右。矛身中间起脊线,矛身截面呈菱形,矛身底部宽3cm~4cm,到矛尖处逐渐收窄。

矛头下半部一般都有手工雕花,主要集中在矛头和矛茎的结合部,主要采取阴刻云纹和卷草纹,矛茎一般阴刻波浪纹。

矛茎上有的带有宝相节,有的则没有,其装饰风格大体上与双血槽矛接近,带有唐矛的遗风。


梭标矛


现存梭标矛实物,其上有错银宝相节花纹饰

(4) 竹节鸭嘴矛

竹节鸭嘴矛是藏矛中的另类,数量极其稀少。从现存的实物来看,其矛头长约43cm,矛身中间起脊,矛头宽2.4cm,厚1.5cm,最宽处2.6cm,中间收腰宽 2cm,矛尖“鸭嘴”处较中腰略宽,整个矛头线条流畅大气,风格脱离西藏传统式样,造型和明《武备志》中提及的鸭嘴矛极为神似,明显受到明竹节矛的影响。

矛茎做成竹节形状,一般分成3节,各竹节之间都雕刻环形纹饰。矛茎上没有传统藏矛上宝相节等装饰。

竹节鸭嘴矛的套筒部分按照藏矛传统习惯制作,有销钉孔和缩紧环。其整体形态充分体现了汉文化对藏族的影响,进一步印证了汉藏冷兵器之间的交流。


竹节鸭嘴矛


现存竹节鸭嘴矛实物

(5) 锥体矛

锥体矛同样是藏矛中罕见的种类。其矛刃长约30cm,最宽处约2cm,横截面呈菱形,矛身四个侧面上都阴刻卷草纹,与矛茎结合处有简单的飞刺。矛头整体呈细锥形,矛头尖锐,形态纤细而不失英武。

锥体矛的矛茎上有宝相节,但是宝相节的做法与其他矛不同,是先将其打制成“铁骨朵”状,再将四面都加工出半球形内凹,从而使得四个棱角都形成月牙状的突起,工艺非常精巧细致。

锥体矛的形态和清绿营“线枪”(又名“破甲锥”)非常相似,这种锥形的矛尖可以有效对付各种类型的盔甲,特别是在用钢丝编成的连环锁子甲出现以后,宽刃矛的杀伤力明显下降,但是锥型矛尖锐的矛尖仍可从甲环之间的缝隙插入,杀伤身着锁子甲的敌人。


锥体矛

矛杆

藏族长矛的矛杆一般选用弹性较好的木材制作。选材后先经初步脱水,再用刀修整光滑,然后用酥油反复擦拭,以密闭矛杆内的水分,保证其弹性。矛杆长度不一,从1.5m~2m不等,有的甚至更长。矛杆头部削尖后包裹一些麻布或者皮革,然后塞入套筒,待结合紧密后,再用钉子从销钉孔横向钉入以固定矛头,最后将缩紧环向下敲紧以进一步固定矛头和矛杆。从套筒的销钉孔处开始用铁丝缠绕矛杆,其疏密因矛而异,有的缠得很紧密,几乎看不到里面的木制矛杆,有的则缠得比较稀疏,每两圈之间相隔2cm~3cm。矛杆上缠绕铁丝的目的是保证矛杆的强度,防止格斗时矛杆前端被敌人用刀剑等武器削断。后期的竹节鸭嘴矛有时会把套筒加长,其长度甚至会超过整个矛头,这样就不用缠绕铁丝以保护矛杆。当然这样会使矛的质量大为增加,不利于使用。相比之下,铁丝缠绕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强度和质量的矛盾,这种做法和宋枪以及欧洲中世纪的长矛几乎完全一致。不过,从笔者所见来看,还未曾发现周玮先生所提及的矛杆上端缠以铜丝或藤条的藏矛实物,现存实物一般都是缠绕铁丝,偶尔也有藏矛在套筒后的矛杆上包覆一层长约1尺的薄铜皮。

矛头和矛杆的结合部分多半还会有一个铁环,用来拴红色或黑色的枪缨,同时也可以穿绳子,平时可以把矛挂在墙上。宋《武经总要》中记载的很多矛也有类似的穿挂绳用的环。有的藏矛矛杆上还套有一、两个铁环,当矛竖起的时候,铁环会顺着缠绕的铁丝一圈一圈滚落,并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些环是用来穿皮绳的,这样在骑马的时候可以把矛斜挎在背上,其作用相当于步枪的背带环。


藏矛矛杆上缠绕有铁丝,作用是防止格斗时矛杆被敌方的刀剑等削断


藏矛矛杆前端有拴枪缨用的铁环

藏矛的矛形状比较简单,就是一个套筒下面连着一个四棱形的铁尖,铁尖的长度一般在30cm以上,其全长有的甚至超过矛头。矛套筒内径和矛头的几乎相同,也有横向的销钉孔和缩紧环。矛以实用为主,一般没有雕花和宝相节等装饰。

除了刺杀功能以外,还有拴马的用途。因为藏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生活和战争都离不开马,在广漠的西藏不是随处都有树木可以拴马,这时就可以利用矛把长矛直接插到地上,然后把马临时拴在矛上。


 

锻造和淬火工艺

《汉藏史籍》上篇“土蕃王之王统”一节中对其不同品种的藏族冷兵器上的纹路和特性有详细的描述:“……南喀布却的特征是有下行纹、细纹、粗纹三种纹路;扎拉噶却的特征是只有下行纹;贡查古却的特征是只有细纹;曲朗涅却的特征是只有粗纹;惜格觉却的特征是用纯阳铁打造而成;思托改却的特征是能够穿刺和打击而且锋利;沃擦桑却的特征是能够砍劈和打击而且有寒光;贡棵帕却的特征是间杂有黑铁;切尼冬却的特征是用纯阴铁打造而成……”这说明在很早的时候,藏族工匠就掌握了复杂的金属锻造工艺。从目前见到的实物看,藏族长矛的锻造十分精良,而且多采用复合锻造工艺,以保证矛体有足够的强度。矛刃部分采用夹钢工艺,有明显的锻造纹路,锋利且硬度高。由于矛的使用特点决定了它不像刀剑那样对柔韧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藏矛的整体硬度普遍高于藏刀。

藏族打铁的炉子用牛皮做鼓风设备,以煤炭为燃料,打铁的手锤比较小,铁砧也较小,藏族工匠可以把铁砧放在腿上,然后对兵器进行精细加工。西藏地处高原,煤炭燃烧不全,炉温相应的也会低一些,所以在锻造过程中脱碳和渗碳不如内陆那样充分。而西藏兵器的淬火方式与中原地区古代所采用的方式相同,都是用马、牛等畜牲的尿来进行。因为影响钢材淬透性的主要因素除钢材成分、物件的形状尺寸外,主要是冷却介质的特性和冷却的方式,由于牲畜尿含有盐分,冷却速度加快,淬火时碳钢的淬透性会有明显提高,渗层的形成速度更快,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硬度。


采用错金工艺进行装饰的梭标矛

装饰

藏矛同样分为礼器和武器两大类。作为礼器的矛上有较多的纹饰,包括祈福、保佑等内容的藏文和尸陀林等宗教图案,采用错金、银及其他各种装饰工艺, 十分精美;用作武器的矛装饰则相对较为简单,更侧重于矛头部分的杀伤性能。

大量使用错金、银工艺是藏族兵器的特点,但是从现存实物和资料来看,一般只有法器和土司等贵族使用的兵器才会广泛采用这种繁琐复杂的工艺。以错金为例,要先在铁器的表面雕刻出细密的网格纹,在1mm 2的面积中纵横交错出数十道格线,然后用手工把金箔按照整理好的形状贴在上面,再用木锤反复敲打,使金箔和铁器紧密粘合在一起。错金、银的长矛外表更加华美神秘,同时不失兵器的肃杀威武,是雪域高原冷兵器中不可多得的工艺精品。

结语

藏族长矛是藏族冷兵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雪域高原藏族工匠高超工艺技巧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又是中原地区古代兵器的“活化石”,从其许多细节中都可以寻觅到中国古代兵器演化过程的遗迹,它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藏汉文化鱼水交融的历史,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