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藏族长矛演化

 老黄牛的书馆 2019-01-31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是一个强悍尚武和有着丰富文化历史传统的民族,其中刀剑兵器文化更是其精彩的组成部分。据《汉藏史籍》记载,公元一世纪左右止贡赞普(Gri-gum btsan-po )时期,西藏兴起刀剑、铁甲制作行业,由专事打造刀具的“眯缝眼九兄弟”主持,由其煅打的刀也是蜚声遐迩(“眯缝眼九兄弟”藏语称做“古司”)。“古”就是“九”的意思,“司”就是“眯缝眼”的意思,他们所造刀剑亦名“古司”。那时芒康地方也很时兴用铁煅制铠甲,据闻止贡赞普穿的铠甲就是由该地制做的。《唐书·吐蕃传》内记载了西藏造的铠甲除了双眼部位以外,身体及其他部位全为铁所镶嵌,纵然是利箭快刀也很难射穿砍透。

藏族的冷兵器发展与中原地区汉族兵器之间的交流是分不开的。公元七世纪初期,在中原地区,唐朝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在西藏高原,藏族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松赞干布继承其父朗日伦赞的遗愿,以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实现和巩固了西藏高原的统一事业。约在公元六三零年,松赞干布继承赞普王位,政治中心从琼结迁往拉萨,降服苏毗,亲征羊同,终于完成了统一西藏高原的大业,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政权——吐蕃王朝。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吐蕃王朝的冷兵器迎来了第一次的发展高峰。

松赞干布十分重视吐蕃同唐朝的往来,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松赞干布在位时期,正是唐朝贞观年间。唐朝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引起吐蕃王室的极大注意。松赞干布锐意修好唐朝,大力吸收中原地区先进的汉族文化。他先后两次派遣大臣赴唐朝请婚,迎娶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女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人藏时,唐王以释迦牟尼像、珍宝、经书、经典360卷等作为嫁妆,并给以多种食物、饮料、宝器以及典籍300种,还有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能治404种疾病的医方100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还赠送了大批绸缎、衣物和农作物种子,值得注意的是,同时由唐入吐蕃的大批工匠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冶炼师和刀剑工匠,这些典籍与技术的引进,对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军事起了积极作用。

 吐蕃王朝崩溃之后,西藏长期存在分裂内战局面。公元九零七年唐灭,中原进入数十年的分裂局面。公元960宋统一中国后,散居在甘、青、川、滇的藏族部落和地方割据势力及卫、藏的局部地方政权,都先后与宋朝中央建立朝贡、联盟和贸易关系。吐蕃部落首领确斯罗被宋封为宁远大将军,在西宁建立过地方政权。历史上藏族与内陆建立的茶马互市,就是在宋代开始发展起来的。 这些说明,宋代时西藏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仍在继续发展。

西藏的长矛从外型上看,完全脱胎于魏晋和唐的造型,后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宋和明的影响(藏刀在形制上就更加接近唐刀),藏族在随后的历史中没有和中央政府发生重大的战争冲突,也没有受到过强大的外敌入侵,在兵器的形制上就没有吸收更多的外来影响,因此基本保持了古风,藏族兵器从很多细节看来是古代兵器的活化石。

二、形制特点

 

根据周玮先生所著《中国古兵器史稿》所述:“边疆各族长兵大都为标枪式长枪,或名梭标。枪尖尖锐,与杆混为一体,杆无缨络,尾无鐏或有尖鐏,则系西康以至青海一带廓落克『番子』乘马之长枪也,至于西藏族之长枪或矛,则形制有异,其杆较短,长不及丈,上端缠以铜丝或藤条,刃形则体宽上锐如小剑或匕首形,缨络即辍与刃(枪头)之下端近处,盖与西南民族之长枪迥异也。”

藏族的长矛是藏武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藏族武士所有佩带的武器包括藏刀(藏语:番直或者直:)、长矛(藏语:龙)、弓箭、护心镜、盔甲等全套武装。长矛是一个重要的武器装备,长矛由矛头、枪杆、矛鐏构成,枪杆主要由木杆制作。矛的枪杆包缠铁丝,一般不超过2.2m,短的有的只有1.5m, 长矛有另外的一个分类,就是在攻城和阵地前拒敌的时候会使用超过3m的超长矛。 从使用方式上来看由不论是马战还是步战都是具有非常大杀伤力,矛头和矛鐏(矛尾部)都是尖锐的杀伤性武器。

藏族的长矛也分成礼器和武器两个部分,礼器的长矛会有很多文饰和错金错银的装饰,错金错银的图案主要是藏族文字,有祈福和保佑等内容、宗教图案有错金和错银的尸陀林主图案,礼器会和精美使用很多装饰工艺,错金错银工艺是藏族兵器的特点,但是从现在所藏的实物和资料来看,只有法器和土司或者是贵族使用的兵器才会使用大量的错金银工艺,其题材主要是宗教题材,错金的工艺非常精细,在铁的表面雕刻出细密的网格纹(一个平方毫米中纵横交错出数十道格线),手工把金箔按照整理好的形状贴在上面,用木锤敲打金箔,金箔就会紧密和铁器粘和在一起。藏族长矛的错金银纹饰多带有唐代卷草和宝相花,这样纹饰至明清时期的藏刀上也有所保留,可见中原的文化最藏族兵器的影响是长久的。这样的兵器华美绚丽,神秘,同时不失去兵器的威武,是雪域高原兵器中的珍品。战斗用的长矛相对会比较的简单,但是在矛头的部分会做出更加凶悍适合作战。

长矛的藏语发音是:龙,按照藏族的长矛形制主要分成4种:

1、双血槽矛:(白描图片2,加注各个环节名称)

 

(1)、矛头带有双面血槽,中间矛身起脊线,矛身两侧的血槽在矛尖会聚,矛头一般长30-40厘米,矛身横界面呈现双W形状,矛中间宽一般是3-4cm,矛头呈弧线收缩,线条非常优美。这样的结构不仅减轻了矛身的重量,而且通过4道血槽起到了既保持了矛身强度同时又减轻了矛头的重量的作用。这种造型流畅、凶悍,充满上古兵器的美感。

(2)、矛的尾部会飞出一个或两个大型飞刃,飞刃长1-2厘米,飞刃在实际战斗中会产生很强的杀伤作用。这种飞刃的做法和宋《武经总要》中描绘的宋枪极其接近。(图)

(3)、矛身和套筒之间是刻画铁杆,铁杆上会有阴刻花纹,铁杆上也会做出飞刺,制作方式是把铁杆做成四棱,在四棱形状的铁杆上用工具在每个棱线的位置上以45度方式上下都削出倒刺,铁杆上产生8个倒刺,倒刺之间有时候会雕刻一些特殊的花纹,一般上下2排倒刺相互之间距离1厘米左右。

(4)、在矛杆上一般会有一个突起的缠扭纹宝相矛节,宝相节有做成绕绳外形,有做成普通刻花,有些工艺精美,有些简单朴实。

(5)、矛套筒的内径从2-3.5cm不等。

 有些地区的矛节做成鼓型,各个地区的在矛节的做法上都不相同,都很有地域特点。(图)

(6)、长矛的铁杆一般有20厘米左右,铁杆下为套筒,套筒在尾部开一孔,一般套入后会用销钉做横向的固定。在套筒上会做一缩进铁环,等矛杆和套筒充分结合后,把套环向下套紧,起到对矛杆的再次加固作用。

双血槽矛的形制和中原的青铜时期的矛很接近,这样的双槽毛在战国时期很多,从出土的吴王夫差矛和一些青铜矛(图片),可以看出其形制应该是与藏族双血槽矛的鼻祖,笔者认为双血槽矛是汉或者唐早时期传入西藏,并且在整个西藏地区得以保存,这样的双血槽长矛主要使用区域是西藏拉萨地区、北部阿里地区和康藏地区,这三个区域的双血槽矛造型相似,只有在矛节的装饰上采取的式样不同。

2、高脊宽血槽矛(图)

(1)、高脊宽血槽矛是藏矛中另外一种形制,这样的矛长度基本在45cm以上,长的超过50cm,矛头中间起高脊线,脊线到矛刃的部分呈凹面,矛刃最宽在靠近接近矛杆的地方,然后直接收缩到矛尖,没有弧线过渡,矛头尖锐,造型凶悍,矛头横截界面为四边内凹菱形,这样的矛会造成的创面比较难以愈合,四条内凹在保证了矛头的强度下又轻了矛头的重量,。矛头和矛杆连接的尾部会做小型飞刃,也会做简单的雕刻,雕刻的花型以卷草文饰为主。

(2)、矛杆长度一般不长,矛杆做宝相节或者绳节装饰。

(3)、套筒内径3cm。

高脊宽血槽矛主要出现在德格以西和林芝、康藏地区,造型比较古朴,在形制上也是保留了青铜矛的风格,说明藏族用铁制工艺保留了青铜时代的造型。

 

 

3、梭标样式矛(白描图片)

 

(1)、梭标式样矛和宋、明早期的矛比较的接近,矛头长短不一,长的超过70厘米,有的甚至超过1米,(图)有的只有45厘米左右,矛身中间起脊线,矛身断面呈现菱形,矛身底部宽3-4厘米,到矛尖收窄。矛体修长,姿态优美 ,线条流畅。

(2)、这样的矛在套筒附近都会有手工雕花,雕花主要是在矛身和矛杆之间的衔接部位,雕花主要采取阴刻云纹和卷草纹,矛杆阴刻波浪纹。

(3)、矛杆也有宝相节,宝相节的扭纹大体和双血槽矛接近。

此类长矛有些矛体超常,和出土的汉代长挺造型接近,汉代有些长矛矛体修长,有一种叫作“铩”的长杆兵器,矛刃的长度超过70厘米,这种式样的长矛都是从战国时期“铍”演化过来的。

  

 

4、 竹节鸭嘴矛(图)

(1)、竹节矛是藏族长矛中的另类,数量极其稀少,竹节矛的做法传承是明朝,矛头长度43CM,矛身中间起脊,底部连接矛杆宽2.4cm,中间收腰宽2cm,矛头最宽2.6cm,厚1.5cm,整个矛头的造型和明《武备志》中所提及的鸭嘴矛神似。

(2)、矛杆做成竹节形状,竹节一般分成3节,每个竹节之间的节都雕刻环型文饰。矛杆没有传统的藏矛使用的宝相节和绳节的做工。

(3)竹节矛整体造型流畅,矛体在中腰收缩,鸭嘴略宽过矛的中腰,线条流畅大气,矛头挺拔,风格脱离西藏传统式样,受到明竹节矛的影响,套筒部分又是按照藏矛传统制作,有销钉孔和缩紧用的套环。这样的矛充分说明了汉藏兵器的交流,也说明了汉区的兵器对藏族的影响。明中后时期的矛有点把套筒做的很长,套筒有的超过整个矛头,这样的矛就不用在枪杆上缠铁丝保护枪杆。

 

4、所有的矛的套筒都是在矛杆之后锻造成伞形片状,然后卷成桶形,合缝部分用紧缩环固定,有些工艺较精良的用铜焊固定套筒。

 

5、锥体矛(图)

锥体矛是藏传矛中更加稀少,矛头刃长30厘米左右,矛头尖锐,矛横界面成菱形,宽2厘米,矛身呈锥体,4面锥体阴刻卷纹错银,在和矛茎结合的部分做简单的倒刺。矛的特点是整体呈锥型,姿态纤细而不失英武。

矛茎做宝相花,但是宝相花的做法和其他做法不同,在一个铁骨朵上四面做出内凹的小突起,侧面看如半月,做工精巧异常。

(3)  锥体矛和清绿营“线枪”非常相似,绿营“线枪”又叫破甲锥,锥体矛可以有效的对付各种类型的盔甲,尤其是在链环梭子甲出现以后,宽刃的矛杀伤力会下降,但是锥型矛就会很容易杀伤着梭子甲的人员。

枪杆

 

藏族的长矛的枪杆主要是采用弹性较好的木材制作,枪杆采取比较好的木杆经过初步脱水后用刀整理光滑,用酥油反复擦拭,酥油的沁入密闭了枪杆内部的水分,保证枪杆的弹性,从150-200厘米不等,有的更长。枪杆头部削尖并包裹一些麻布或者皮革套入矛头套筒,矛头套筒和枪杆结合后,用钉子在销钉孔横向钉入,固定矛头,然后把矛杆上的铁环向下敲击,形成一个缩紧环,缩紧环既可以对套筒进行紧固,也可对加强矛头和枪杆的结合。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工艺,从矛头的横向销钉开始用铁丝缠绕枪杆,铁丝的缠绕疏密不同,有的很紧密,几乎缠绕的看不到里面的木制枪杆,有的比较稀疏,间隔为2-3厘米。枪杆上缠绕的铁丝,既保证了枪杆的强度又减少了枪的重量,这样的做法和宋朝枪的做法几乎一致,这种型制自有其科学性,因为矛在使用时前面的部分常用于与敌格斗,没有金属的保护,枪杆容易被刀剑轻易削断,如果整体采用铁杆,又会增加重量,不利于武器的使用,采用铁丝缠绕保护,就巧妙地解决了强度和重量的矛盾,工艺技术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宋、明时代白话小说中讲到的“盘丝铁线枪”多是对此类工艺的描述。

枪杆和矛头的结合部分多会有一个铁环,用来栓矛的红樱或者黑樱,同时这个环也可以穿绳子,平时不用的时候,把矛挂在墙上,宋《武经总要》中的矛也是用这类工艺挂矛的。有的矛杆上还套了一、两个铁环,当矛竖起的时候,铁环会顺着缠绕的铁丝一圈一圈滚落,发出声音。这样的铁环很有趣,但是比较少见。笔者这个环的作用请教过很多藏民,但是没有人回答得出来,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看见一张老照片,看见藏兵在骑马的时候,把矛斜背在背上,才推测出这个环是用来在马上行进的时候用皮绳固定斜背在背上的,这个环平时是滑落在矛鐏或者矛头的位置,行军的时候起固定作用,设计很是巧妙。

四、枪鐏

藏族的长矛的枪鐏也类似中原地区的长毛, 枪鐏做工比较的简单,就是一个套筒下连接一个四棱的铁杆,铁杆长度一般都在20cm以上,套筒内径和矛头内径几乎相同,也有横向的销钉孔和缩紧环,铁杆上不做过多的修饰,没有雕花和宝相节等装饰工艺,简朴大方实用为主。

藏族是一个在马背上的民族,生活、战争都离不开马,在广漠的西藏不是随时有树木可以栓马,所以枪鐏长就可以直接插到地下,把马临时栓在上面。

 

五、锻造工艺

从收藏的矛来看,藏族长矛的锻造工艺精良,从打磨过的矛头来看,矛是使用了复合锻造的工艺,吐蕃时期,据《汉藏史籍》上篇“土蕃王之王统”一节载述,藏族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复合锻造工艺。

这说明在很早的时候,藏兵器工匠就已经掌握了主要的锻造工艺。矛头整体强度很大,从研磨后鉴定的情况看来属于高碳钢的锻造,有明显的锻造纹路;矛刃部分采取夹钢制作,锋利且硬度高;矛体采取的复合锻造保证了足够的韧性。由于矛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矛头对柔韧性要求不是很高,不像刀的锻造对柔韧性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所以矛头的整体锻造的硬度普遍高于西藏的藏刀。

藏族匠人打铁的炉子用牛皮做鼓风设备,燃料用松炭,打铁的手锤比较小,铁砧子也较汉族工匠的小。藏族铁匠打造兵器的时候,有时会把铁砧放在腿上进行精细的加工,主要是雕刻的时候使用这样的方式。西藏属于高原,煤炭的燃烧不如内陆充分,只有用松碳才会使炉温相应的高一些,所以在锻造过程中脱碳和渗碳不如内陆钢铁锻造的精良。但是西藏兵器的淬火方式很特有,会用马尿和牛尿进行。影响钢材的好坏和钢材的淬透性的因素很多,影响淬透性的主要因素有:钢材的化学成分、淬火加热温度、冷却介质的特性、冷却的方式方法、物件的形状尺寸以及加热方式等。冷却速度快的,淬透性就提高,冷却速度慢的,淬透性就降低。碳钢淬透性不好,需要用降温比较快的方式进行淬火,但由于尿中会有部分盐,淬火时候碳钢在盐水中的淬透性会有明显的提高,渗层的形成速度更快,所以马尿和牛尿这样的介质可以增加淬透性。淬透性解决好了,硬度自然有比较大的提高。

 

从上面简单的陈述和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藏族矛的演化过程,受到了汉、唐、宋文化的重要影响,精美的藏武备显示了雪域高原民族的智慧、精湛的工艺和高超的技巧。鉴赏古藏兵器,我们能够穿越时空,从中看到中国古代兵器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曾经存在的历史痕迹,同时,我们通过对藏族兵器发展史的研究,也有力地证明,藏汉文化鱼水交溶,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