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叙事文学:《左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默认栏目 默认栏目 聚散的教学博客

 TLB519 2011-07-04

《左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汉人也有称为《春秋古文》的。《左传》之名始见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左氏传三十卷”。班固自注作者是“鲁太史左丘明”。司马迁说:“君子左丘明……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但是长期以来,《左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一直是聚讼纷纭的问题,这场争论自古延续至今。各种歧异的意见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

 一、承袭司马迁、班固说,认为左丘明因孔子《春秋》成《左氏春秋》。左丘明是孔子同时的鲁人。古本《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相表里。”《论语·公冶长》记:“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从这些有关左丘明生平言行的记载中,后人可略知其品格和为人。即是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以《左传》成书大约在春秋末年。

 二、认为左氏非丘明,作传人不受经于孔子,《左传》不传《春秋》。这一说法由唐赵匡首次提出。宋王安石《左氏解》,证左氏非丘明者十一事。朱熹提出“左氏谓‘虞不腊矣’,是秦时文字分明”。他认为“秦时始有腊祭”,《左传》作者应为秦人。叶梦得谓《左传》记事“辞及韩魏智伯赵襄子事,而名鲁悼公、楚惠王”,故以为“左氏应赵襄子之后”。郑樵则列举八条理由证明左氏为六国人。这些学者多认定《左传》为战国时著作,其主要依据是:《左传》记录了三家分晋等一些战国史实;《左传》里有部分预言的应验发生在战国时期;《左传》有岁星纪事,但各年岁星所在之次不是据当时实际现象观察所得,而是战国时人根据当时元始甲寅之年逆推的;此外《左传》所用助词不同于“鲁语”,作者也不可能是鲁人。

 三、认为《左传》是刘歆伪作,成书于西汉末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提出,《左传》是刘歆将不编年的《国语》系上年月,和《春秋》比附、改编而成,《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俱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故此左丘明所作为《国语》,并非《左传》。后来崔适在《史记探源》和《春秋复始》等书中又对康说做了补充。

 以上诸说中第一种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其他各说缺少足够的根据。第三说实际上已为绝大多数研究者否定。

 先秦时代早已经有解经体文字产生,称为“解”或“传”。“传”是阐释经义的意思。《左传》在唐代“九经”、宋代“十三经”中都被列为“《春秋》三传”之一。然而《左传》是否为《春秋》作传,这个问题却在很长时间里存在争议。汉宣帝时,《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皆列于学官,立有博士,而属于古文经的《春秋左氏传》未能立于学官。至西汉末年,刘歆正式向朝廷提出将以古文写本在民间流传的《左传》列于学官,虽据理力争,但仍遭到今文学家的反对。汉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博士或不肯置对”,“谓《左传》为不传《春秋》”。论证持续到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时再次讨论《左氏》“立学官”的问题。范升反对,认为“《左氏》不祖孔子,而出自丘明”;李育指摘左丘明“不得圣人深意”,写了四十一条意见非难《左传》。但由于陈元等人竭力争辩,“卒立左氏学”。时隔不久,随着所立博士李封的去世,左氏学也就废弃了。其后贾逵用图谶附会《左传》。才使《左传》又“行于世”。东汉著名学者桓谭、王充、班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肯定了《左传》。班固说“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汉书·艺文志》)王充说:“公羊高、榖梁寘、胡毋氏皆传《春秋》,各门异户,独《左氏传》为近得实。”(《论衡·案书篇》)桓谭《新论》说:“《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待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原本《春秋》与《左传》是各自单行的史书,至晋杜预“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将二者合著,成为《春秋经传集解》,最终使《左传》与《春秋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左传》是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其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不需要依仗《春秋经》才实现,它与《公羊》、《榖梁》有根本的不同。《公羊》、《榖梁》皆依经立传,是对《春秋》逐字逐句进行阐释,间或有一些叙事的段落。但若抽去解经得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了。《左传》则不然。《左传》中有解经的文字,如五十“凡”,或称“书法”、“义例”,但它们大多游离于《左传》叙事之外,即使将其抽去,《左传》仍可独自成书。有人怀疑这些讲“义例”是文字是后人陆续窜入的,并经过精心弥缝,这种判断可备一说。有些“义例”文字本身就存在前后抵牾的现象,“质诸彼则彼碍,证诸前而后违”,因此唐宋以后的许多学者纷纷提出辩驳。

 应该指出,作为一部单行独立的先秦历史著作,《左传》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在《左传》产生的前后,数十部杰出的著作先后问世,如《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国语》、《墨子》、《管子》、《晏子春秋》、《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等都撰著出来了。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左传》的作者与“诸子”不同的是,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不是思辨的形式申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而是通过具体地记录历史事件,“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为统治者提供经验和借鉴。晋王接曾说:“《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晋书·王接传》)宋刘安世说:“读《左氏》者,当经自为经,传自为传,不可合而为一,然后通矣。”

 根据《左传》自身提供的证据,可以大略确定:《左传》的成书年代在春秋末至战国初,它的作者是鲁人左丘明,但书中掺有一些后人的附益。这是我们研究《左传》其他问题的基本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