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鹏洲:《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ha6di 2011-07-06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利鹏洲

 

对于这本书,我只是粗略地读过一下,也可以讲是选取了其中比较精要的章节(至少本人认为是精要的)进行阅读。为什么这样?我想无论是做什么事,都必然会有一定的目的性(或者说是心理动力)。那我需要的是什么,我自己是相当清楚的,所以我只要从这本书中拿到我想要的,便是足够的了。而我所想要的,是方法。可以这么说,我一直都是一个狂热的方法崇拜者!我甚至尝试着推演出一套万能的学习法则,适用于理科和学科的一套法则。但我所认为的方法是包含行动的,而不是空洞地只是知道思路。想与做合而为一,就是我的方法的前提。正如啊德仔哥(弗洛伊德)将他的心理学定义为一个包含行动的心理学一样,行动,是必不可少的。

而《第五项修炼》给我的,我在以前就有想过,并且是有一个与之相似的结论,但是我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表述的。最后的一个修炼,也就是作者认为最精髓的东西,书中是叫做“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其主要表述为一个对运作对象(或者说是:目标物)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然后运用此认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而我自己探究得到,是对事理的推究。事理,就是事物发展之理。一件事(或者说一个事物),肯定是由许多的因素使然的,我们可以尽量找得到这些因素,然后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当成是经验。但同一个结果是可以由不同的因素造成,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多的经验,才可以保证判断的准确性。(而经验的获得,不是只有亲身经历才值钱,只要大脑有了类似的体验就行了,例如通过书本等)这种由结果回溯原因的过程,我将它命名为“本源论”。

本源论,“本”就是根本或探求根本的意思;“源”就是源头或探索源头的意思;而“论”则是类似于“过程,或者是学说等等”(也可以认为是故作高深,以博好感,哈哈!)。总的来讲,这体现的不过是对事理的探究。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要相信事皆有源。而事实上又是如此!(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内在规律,甚至可以讲,人类的发展过程总的来讲不过是对事物规律的探究过程。人类在还不是人类的时候,过的大体上是“顺理”的生活,成长之后,才进化到了“探理”和“用理”的阶段。但这个“探和用”的阶段会在什么时候结束,这是无人可知的,有人说“学无止境”,但本人认为,“学也有涯”。我们目前认为学无止境是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太低而已,而当我们站到了一定的高度,探知得最根本的东西的时候,应该就会相信“学也有涯”了。此乃题外话,况且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或者可以讲是信仰,我也不知道事实上是否真的如此,所以也就不多提了。)而在知道事物都是“有迹可循”之后,我们就开始谈论一个探究的大概了(其实也只可以是讲一个大概,因为如果要精确且完整地讲出来,很费精神,而且又极容易陷入死角,所以,只讲一些概括性的东西就好了)。

探其事源,即类似于逻辑学上的从结果反推原因。首先,肯定是要搜集相关的信息了。我们可以将探索的对象命名为“A”,那我们要知道结果AEVENT A,简作:EA)是由何种因素而造成,那我们便要知道A前面的发生过程,我们将此叫做过程APROCESS A,简作:PA)。在对PA的相关信息(INFORMATION)的搜集是相当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判断工作,其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关性原则”。信息中就包含了“显原因”(APPARENT REASON)和“隐原因”(HIDDEN REASON)(信息搜集的难度就体现在其隐原因难以察觉,但一般来讲,EA的表现征状对此有一定帮助)。其次,是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各原因(REASON)对EA的效用程度,即判别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这个过程说起来是相当简单的,但做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它牵涉到经验、逻辑思维以及应变能力(有时候甚至包含了心理素质)等,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发挥的最佳体现]。最后,做出结论(CONCLUSION,并且检验一下其结论的合理性及普适性。[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入构建模型的思想。如同一个物理模型一样,具有许多变量,变量就是主要原因(MAIN REASON)了,控制好变量(主要原因)就得出预计的结果。]这是一个简单的探索过程,但是同一个EA可以是由不同的PA造成的,也就是说,不同的PA有时候可以产生同一种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的经验来帮一下忙了。

其实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多层求源”。这类似于前段时间曹老师讲到的“元认知”。(就像我当初学啊图(柏拉图)的哲学的时候,我思索的问题已经不是啊图的理论了,我思索的是啊图为什么会想出这些理论。这就促使我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形成的原因,虽然到最后我对他的了解还不是很深,甚至只可以讲是一点皮毛。但我觉得这样我是得到更多的。)“多层求源”就是反思一下求源的过程,总结一下自己表现,再在这个问题上实行再次探源。[就以上边啊图的例子来讲一下,啊图做了一次探源过程了,而我做的是第二次探源(即第二层探源)],再后来,可能有第三层、第四层……但我相信,最后肯定有最基本的一源,那就是我们的心理运行机制了。而“元认知”的过程,我早在童年时代,甚至可能是幼儿时代就开始了。那应该是与我的家庭教育有关。

我是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的,但故乡的人相当不简单!从前村中很多的乡人不识字,但相当重教。祖父小学还未毕业,已经会用诗来教育我父亲了。祖父和父亲教给我的其中一句话是“介心在”,用普通话讲的是“留心、专心、在意、……”之类的意思。我后来在一本杂志(《商学院》20081月号,总第44期第廿七页)看到“尼采:‘专注力可使人免于一切困窘。’”这样的话;文中介绍的那一个教授甚至说,专注可以使人成为全才。这个专注就是与家乡的“介心在”是具有类似意义的,而“介心在”甚至可能包含更广的意义!父亲教会我要时时反思(这也老师教导的“日省吾身”相似),并且总结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法,进而慢慢修正行为与做事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元认知”了。(而我那时的思考习惯是这样的:我在想一个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发展,然后我就会想到我是怎样想到这事的发展的,然后又……这样层层下去,追其源头。那时因为年纪小,好多事是还是未想得明白,但我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当快的,并且一直都以文笔见长,为恩师所赏。)这两点足可见乡人的智慧了,还有其他的,不胜枚举,也就不说了。

以上粗略地介绍了我的“本源论”,但这只不过是不个获得经验的过程,第五修炼还包含一个“解决问题”,而我,也有一个相应的东西,我将它叫做“目的论”。同样,对于这个东西,我也是只可以简单来讲一下(甚至比“本源论”还简单,因为这个可以讲是“本源论”的反过程,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也可以“目的论”认为是在“本源论”的基础上去应用的)。

目的论的主要思想是:先定下一个目标(GOAL),然后就是了解自己有哪些条件(FACTOR),清楚自己的优劣所处;再分析一下环境(CONDICTION),知道有什么东西对目标实现有利,什么东西对之有害;继续就是根据所得信息制定一个大体上的计划(PLAN)(这个计划要顾及各个主要因素;尽可能充分地估计其负效应(NEGATIVE EFFECT);并做好应急措施;如果有可能,加大它的灵活性);在实施过程中,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调整。我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计划的实施,而在于解决问题。

本源论主要用于究事,而目的论则主要是用于处事的。本源论与目的论一并,就是《第五项修炼》所讲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了。

而我的理论解说,是从一个与书本有点不一样的角度去讲的。书中是列举一系列的法则来讲明问题的,说人这样做,就是系统思考了。说实话,我并没有仔细去研究一下书中所列举的法则拼合起来到底是一个什么的东西,但我认为最基本的原则只有四个:一、效用最大化原则;二、实事求是原则;三、适当原则;四、开放性思维原则。效用最大化就是我们做的事都要想到怎样去做得对总体目标贡献最大,获得最大的利益;实事求是就是客观地认识各种问题,各个条件,并且客观地作出决策;适当,则是做事,处事要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包括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开放性思维,就是指不困在自己的思维框架里边,灵活且客观地认识事物。

也可以简单地讲,理性认识,理性做事。

而至于其他四项修炼,分别是:一、自我超越(PERSONDL MASTERY);二、改善心智模式(OMPROVING MENTAL MODELS);三、建立共同愿景(BUILDIMG SHARED VISION);四、团体学习(TEAMLLEARING)。自我超越就是超越自我,不断地取得进步。改善心智模式就是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性,客观,理性地认识事物。建立共同愿景就是联结人心,以求可以实现群体愿望。团体学习就是以一定的交流技巧,来获得群体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第一、二项修炼上,就是个人学习,在第四项,是群体学习。而第三项,就是指激励群体去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有关群体学习的方面,我想我还未有较深的体会或者认识。但在个体学习方面,我想我是深有体会的。

自我超越其实就是我们在学习上的追求。我一直都在追求着一种无所不包的思想,这就需要一个思想上的超越。我在高中的时候为了更深地体验一下生活,我特意为自己制造一个千夫所指的环境。这样为的就是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非议的环境里,然后去观察,去感受,去思索。那是一个苦行僧式的生活,我就精神上的苦行僧了。我那时候为的,也不过是超越自己而已。后来我在这里得到了许多东西,思维空间一下子开阔了不少!在别人看来,这真是一个过激的行为,但我认为值!什么都值啊!我就不住地追求一种超越,超越到了最后,发现回归了平静。这是一种奇异的平静,似平又不静,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生活充满了感悟,甚至是以一个欣赏的角度去看世上的一切,苦难或欢乐,都可以细细品味。我觉得我的字句真的描述不出那样的感觉,那就由它罢!哈哈!但这只是精神上的超越,而在学识方面,我仍是需要继续的。精神上超越了,不过是可以让自己在既定的条件下活得更快乐;而能力上的超越,则是可以直接升级条件。所以,能力上的超越是必须的。况且,我觉得,学习可以令我快乐,探索可以令我兴奋,思考可以令我愉悦。这样,我就可以开心地学到老了。

而改善心智模式,则是对自己既往经验的某一程度上的否定。这是因为经验与实际脱节了,不再适用于目前的状况,所以既往经验已经成为的桎梏,封锁了自己。这种时候就需要去改变一下经验了。书中说,改善心智的精髓是:追求真实,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早有所察。而我的父亲也多次向我提到,要开放地去认识问题。我具体发现的过程我已经忘记,只是模糊记得我那个时候是做一个数学题目(也可能是物理题目),我用学过的数学工具去把它做了出来,但最后发现结果与我做的不一样,细心地去观察一下,发现我原来的思维模式已经不适用了,而且使我陷入了一个思想牢笼。那我就开始着手去留意这个问题。然后发现,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既往的思维很可能就成了自己探索的一个思想牢笼。正如在上世纪相对论诞生的时候,经典力学的忠实支持者对之极尽攻击之能事一样。(“日心说”所遭遇的也一样。)这也是人类发展的其中一个阻力。

至于群体学习的那两个,我就没什么可以讲了。因为目前我对它并没什么体验。我知道,以后我是必然要用到的。因为我以后会生活在一个群体里,群体里需要协作,协作就需要共同学习。而群体学习中,简单讲来就是要减少会谈的阻力。要减少阻力,书中提到主要有两点,第一,团队中要有协作精神,也就是书中讲的要“视对方为工作伙伴”;第二,是降低习惯性防卫。大家朝住同一个方向去奋斗,便可以更快地达到工作目的。而我在以后,正是须要要这方面加强一下。

好了,我写这篇东西也用了不少时间了。我之所以这么用心地去写,是因为我不仅将它看成是一个作业,而更多是看成一个对自己的思想的总结,是在对自己负责。我是很久未做过类似的总结了,这次恰恰是一个机会,也算是做了作业。哈哈!

而实际上,我是不大喜欢写东西(就是所谓的文章)的,尤其是理论性的文章(感情类或随笔之类的文章还是有兴趣去胡诌一下!哈哈!)。我一直奉行的原则是“水性”。

《道德经》第八章,说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我姑且断章取义,将这句话与我的观点结合来诠释一下。“居善地”,是指思想处于一个适当的位置,即定位于一个适当的位置。“心善渊”,是指思想之深度如渊也似。“与善仁”,是指思想对世界的益处。“言善信”,是指思想顺应环境作调整,使之合适于环境。“正善治”,是指思想对处事的作用。“事善能”,是指思想可独立公正,不阿谀奉承。“动善时”是指思想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去做适当的事。我认为写一些理论性的文章就应该如同上述的一样,并且“动善时”那个要永远适用,而且还要适应于环境(“言善信”)。而这样的话就要给思想引入自我完善机制(马克思主义也引入了一定的自我完善机制,所以它才经得起时间考验,历久常新)。但这是相当困难的!我要做到的话要好多的努力,但我目前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做这个,而是想办法让我的家人以后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也可以简单地说,可以讲我不想写东西的原因是事物变化得太快了,而我所追求的恰恰是万能的思想。也可以讲是适用于一切的方法论。而写文章,很多时候探讨的问题是相当片面的,这跟人的大脑机能有关。就如同笔录速度和打字速度永远跟不上思想的跳跃速度一样。大脑内的信息如同核爆一样,而记录却慢得让人生怜——等自己记下了这个点,已经有无数个点跑过去了!这是我不想写东西的原因之一。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精神分析概论》里也有一段话讲过一个类似问题,这也是精神分析的主要难点所在之一。

而思想也许可以像引爆原子弹一样。我们可以种下第一个爆发点,然后就让思想链连续地核爆下去。但是,当我们埋下了第一颗种子以后,又有多少人会用这种思维方式来传承我们的爆炸?就算传承了下去,他看到的爆炸又会不会与我们起初设定的一样?!世界上真的没有“密不透风的墙”,总会有一些杂质破坏信息的完全性。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是有很多诱惑使之变形的!同样一句话,在你和我看来,可能是两个意思。

所以,我不再想我的思想要怎样去传播,会有什么人理解。一切随缘。对于这些事,不应该太执著了。一切随缘!

忽然记起了甲壳虫的一首歌《LET IT BE》里的一句歌词:“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此时应该有点同感了!哈哈!

而在这一点上是如此,在处事上又应该不一样的。现实是允许模糊性的存在。也就是说很多事不必太执著,只要在现实中发挥到自己的最大作用就行了。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做好自己,努力去做,就成了。老子不是也说过“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么?圣人尚且与常人无表现之异,而况我一凡夫耶!

尽本分,努力做罢,哈哈!!

   

20085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