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与中国文化圈的概念与范畴

 小袤 2011-07-10

中华文化与中国文化圈的概念与范畴

 

中华文化由于发源较早,发展成熟,因此很早就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和进步的贡献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中国文化,也被理解为狭义的汉文化,是指华人社会继承自中国文化后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特有文化。其特征是以中国的儒家文化与天朝思想为其骨干而发展。应当指出, “中国”、“中华”、“华夏”乃同义词[1],皆指黄河、长江流域一带。

中华文化主要发展于华夏文明且为多源头文明,华夏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并吸收北方草原文明等。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互相学习的结果。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因为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相互争夺主要区域,其黄河与长江的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也因而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在先秦以前以华夏为代表,从汉代以后主要由汉族传承其文化,在历史上汉族经历多次的民族融合过程,以汉文化为主体并多次融入其他周遭民族的文化与西域文化。

由于中华文化的高度文明,以及东亚各国国家极于发展的需求,使得东亚各国受中华文化影响甚深。其中儒家文化尤其受到各君主喜爱,由于其注重君臣伦理、忠诚、华夷之辨的文化正符合东亚各国的现实需求,以及频繁互相交流的人口,使得中华文化能广为传播至亚地区,以至于日本朝鲜越南中国以外的儒教文化圈,因长期受其薰陶之下,曾于古代自称为“中华”或“小中华”。台湾虽然在历史上开发较迟,但维系并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在中华文化成为代表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汇,并包容与吸纳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异质文化。

在华人主导的地区,其社会文化通常受到中华文化所影响,尤其是汉语、生活的影响,也即汉化中国化。除了中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之外,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澳洲、欧洲、北美等的华人聚集地,尽管就地理、政治层面都未必跟中国有关密切联系,但因有大量华人移民,使其文化或多或少带有中华文化成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主要起源于华夏文明,从远古至秦、汉,为中国人创造文化及继续发达之时期;秦汉统一中国之后,由汉文化继续延伸,使用汉字记载传承思想,而汉文化在经历多次民族融合过程中,汉朝之后,由于文化高度发达产生了汉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部分。历经在北方异族多次入侵与统治,因而融入了鲜卑、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草原文化。汉唐时期借由丝路,亦传入了大量西域文化。自汉末以来,则为中国文化中衰之时期。

其流传年代久远,虽然较诸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古文明,约晚一千至两千年才产生,各朝代的统治者虽然由许多民族不断替换,但是中华文化却始终延续,所以中华文化是持续至今的古老文化之一。流传地域广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影响层面包含政治意识、思想宗教、教育、生活文化。其文化概念亦被称为“华夏文化”与“汉字文化圈”。

中华文化影响中国境内数十个民族与周遭大和民族朝鲜民族琉球民族越南民族等,并各自形成独特文化。在社会上,历史上,或生活上曾经或现在依然使用的中华文化,大概可归类如下:

 

中华文化概念:以下是一些现在常被提及的中华文化概念:

 

1)饮食: 中华料理北京烤鸭豆腐点心饮茶
 
2)服饰: 汉服旗袍唐装
 
3)艺术: 水墨画中国书法中国结刺绣对联
 
4)音乐戏剧: 京剧昆曲瑶琴南音
 
5)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瓶梅》、《红楼梦》。
 
6)建筑: 皇宫四合院中国园林牌坊中国庙宇
 
7)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兵马俑紫禁城
 
8)宗教: 道教汉传佛教
 

思想文化

 

1)哲学:历史上,先秦学术思想的诸子百家达到高峰,在汉朝初期崇尚道家黄老治术后来独尊儒术, 宋明两代发展为同时借鉴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的理学阳明学清朝则是考据学发展最辉煌。现在则是由儒家法家(儒表法里)是中华文化圈诸国被广泛研读使用的思想体系。

2)宗教:“ ”三教,是中华文化圈诸国被广泛信仰的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中国文化圈内也有一定数量的信仰者,并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3)基本精神:春秋大义是中华文化中的基本精神之一,旨在明辨是非、邪正、善恶、褒贬[21]

4华夷之辨中华思想 :指的是传统上中国内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称之为一种拥护中华文化的意识型态,其亦包含了对待异族、异国的态度和思想。认为中华思想与文化具有最高的价值,不承认汉民族以外的异族的独自文化的价值,“化外之民”是教化的对象。也被称为“华夷思想”。小中华思想是在日本朝鲜越南等中国以外的儒教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产生由中华思想延伸而来的,是以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和“文明继承者”的思想。

 

政治制度

     1天朝:是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的一种概念。

     2天下:由皇帝主宰的华夷秩序理念,与册封朝贡国来维持外国关系。后来传播至东亚地区,深深影响东亚周边的人民和历史。

     3士大夫:中国古代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这是中华文明具代表性的一个社会集团。

     4君主专制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中央集权郡县制与完备的文官体系。

 

教育体系

1)文字:主要使用汉字为正式载体[注 9]。并以文言文为纪录文书体裁,在20世纪之前,于中国以及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使用在几乎所有正式的文书上。20世纪之后,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白话文取代,而其他国家则开始采用当地语言的书面语。但是现代仍然相当的重视文言文的读写训练。

2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高考继承了科举成为现代国家公职人员考试制度。

 

 社会生活

1宗族群聚:重视宗族观念,家族里的家长是权威的象征,对内发号施令,对外代表家族,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2父系社会:男性在社会结构中占有支配地位,而且重男轻女

3)农耕经济:以农业社会为主。

4)饮食:稻米文化与筷子文化。

5:源自中国的茶文化

6)木构建筑:以木为主要建筑材料,风格为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与屋瓦,院落式的建筑群,以合院为代表,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造景的巧妙的园林,并讲究风水

 

中华文化圈

中华文化圈又称东亚文化圈,是指在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形成的文化群体。其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中华文化向朝鲜、日本 、越南的传播有三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向这三国的民族迁徙所伴随的汉字与稻作文化的传播;二是精神文化,主要是儒学和佛教的传播;三是制度文化,主要是官制和法制的传播。

维系东亚文化圈的四根纽带是,(1)汉字的使用奠定共同心理的基石;(2)儒学促进精神文化的整合;(3)汉传佛教维系共同的信仰;(4)天朝礼制体系维系区域政治秩序。



[1]本文中的大部分的“中国”、“中华”、“华夏”乃同义词,皆指黄河、长江流域一带。炎帝黄帝两部落融合成的“华夏民族”多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古人认为该民族居住在中央位置、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此称该地为“中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