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的常理知识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的最初几天,患者的自觉症状十分严重,此时,如果采用了一些不适当的治疗,如过重的手法治疗等,有时不仅收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使症状加重。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与负重和体重有一定的关系,即纤维环磨损、破裂之后,负重和体重的压力可使髓核突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卧床休息,可消除体重对椎盘的压力,并在很大程度上解除肌肉收缩和腰椎周围韧带的张力对椎间盘所造成的挤压,突出的髓核也就可随之脱水、缩小,使损伤的椎间盘尽早纤维化,使神经根的压力得以消除。此外,卧床休息可避免较大的弯腰及负重,从而消除了加重病情的“隐患”。 具体的休息方法可根据腰腿痛的轻重、病程的长短而有所不同。一般初次发作、疼痛剧烈者,可用木板床,上铺厚垫,仰卧休息;疼痛较轻、病程较长的患者,可不必整日卧床休息,每天可短时间下床活动2~3次,活动时用腰围保护。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可根据病情选择封闭、牵引等其它治疗。例如:腰部疼痛剧烈时,可局部用。5%~1%普鲁卡因20ml~ 40ml注射止痛;下肢症状严重者,可施行骨盆牵引等。 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腰椎间盘突出时,受压的神经根会受到什么损害呢?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复杂,有些先天性因素,如下腰椎畸形、腰椎小关节不对称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所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是较为困难的,但有些因素我们可以尽量去避免,有些不足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善就一定能够减少腰椎间盘突出这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工作能力的常见病的发生率。具体方法如下: 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最担心的问题。由于他们对此病的一知半解,再加上周围邻居、好友的误传,常常使他们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实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只是症状的轻重缓急不同而已。一般来讲,大多数椎间盘脱出只是会压迫一侧的神经根,表现为一侧腰腿痛,受压的神经根其功能障碍仅表现为受它支配的肌肉和皮区的功能和感觉障碍,如腰5神经根受压,患者一般表现为下肢外侧放射样疼痛,足背麻木和伸趾无力。由于神经的分布有交叉即一块肌肉可以有两条神经共同支配,一块皮肤的感觉可以有2-3条神经支配。因此,腰椎间盘脱出引起的神经根受压,一般只有神经受累的症状,而不会出现瘫痪。但是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椎间盘脱出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即急性中央型的腰椎间盘脱出症。这种突发的腰椎间盘脱出,由于突出的间盘组织巨大,填满了整个椎管,严重地压迫了椎管内走行的所有马尾和神经根,所以患者表现为突发腰腿痛、大小便障碍、双下肢麻木疼痛或运动功能丧失,对于这种病人,只能采取急诊手术治疗,而其它的治疗方法如止痛药物、牵引、推拿等都会延误病情,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虽然这一类型的椎间盘脱出症较少见,但应给予特别的注意。 一旦发现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就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腰椎,以防腰椎间盘脱出的病变进一步加重。一般来说,对以下几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 人体有五个腰椎,每一个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板组成。椎板内缘成弓形,椎弓与椎体后缘围成椎孔,上下椎孔相连,形成 椎管,内有脊髓和神经通过,两个椎体之间的联合部分就是椎间盘。它是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组成。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它是一种富有含水分 、呈胶冻状的弹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围是纤维环,一层层的纤维环把两个椎体连接在一起,并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当椎体承受纵向负载时,髓核用纤维环借其良好的弹性向外周膨胀,以缓冲压力。椎间盘的这种结构,允许椎体间借助髓核的弹性和移动以及纤维环的张力做运动,但是纤维环一旦破损,其间包裹的髓核就会穿过破损的纤维环向外突出,即发生了椎间盘脱出。 人到中年以后,患腰背疼痛和椎间盘突出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脊椎骨,是一节一节连在一起的,每一节之间都有软骨相连,其作用是便于关节活动,以及缓冲压力。假如脊椎骨之间的软骨溜出原来的位置,就叫椎间盘突出。脊椎骨之间如果没有软骨缓冲,两节硬骨互相摩擦,就会觉得非常疼痛。
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过度压力、姿势不良、外伤或扭伤、身体老化等。另外,长时间开车、床铺太软、坐姿不正等也都会导致腰背疼痛。 要避免腰背疼痛和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走路是锻炼腰背肌肉和脊椎关节的好办法,顺着朝前走,横着向外走,倒着往后走,大步疾速走都行。对于不常走路的人,可以做下列运动:两手放在两侧趴在地面或床上,先用力抬上半身,包括头胸,然后膝盖挺直再抬脚,各做十五次后,不要用手支撑,再把上身与下肢一齐抬起,只用腹部支撑成弧形,坚持一分钟即可;另外一种运动,是上身挺直蹲下,把体重放在脚后跟上,然后挺直站立再蹲下,每天坚持五分钟就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