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校长角色转型与学校内涵发展

 天雷教育 2011-07-19

浅谈校长角色转型与学校内涵发展

[日期:2010-11-30] 来源:  作者:吴兴 [字体: ]
改善学校管理方式,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学校改革的核心内容,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内涵发展意在立足于师生发展为前提和归宿,从根本上转变办学取向,变革传统以行政事务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维模式,以服务师生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巨大潜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最终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校长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说,校长就是学校的灵魂,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角色定位。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撒齐万尼曾经指出,“维护和改进优质学校而言,学校的任何职位都不具有比校长更大的潜力。”当今,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趋向,要求校长必须适应时代,实现角色转型,校长角色和职能的适时转型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学校内涵发展质量的好坏也是衡量校长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校长应成为现代管理理念的践行者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受制于行政化管理模式的束缚,校长管理难见个性,学校管理见事不见人,过于注重行政命令,忽视人的因素。事实上,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否主要取决于学校成员的士气和态度。著名管理学家伯恩斯认为,领导是一种独特的权力,这种独特性集中表现为:领导是为了实现领导者与追随者双方共同的目标;领导权力的行使都是以尊重追随者权利和尊严为前提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唯有尊重学校各成员的个性和价值,才能使组织内基本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念。教师所内化的观念最终促使组织中的成员结合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真正的共同体,达成学校组织共识,形成发展团队,共同致力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二、校长应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引领者
  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办学育人,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中巨大的教育资源,其专业发展水平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因素。校长必须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的自身发展。校长专业引领应包括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因此,校长首先应该身体力行,成为一名学习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管理者,即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由蛮干型向反思型转变,由守旧型向创新型转变。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现代学校变革的需要。
  三、校长应成为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校本教研的组织者
  学校内涵发展本质上要立足于校本资源的开发,校长对校本课程和校本科研的组织和领导是指以校本师资为主体,自主生成课程资源和科研课题,服务于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是多元开放的,校园周边的环境特点、学校悠久的历史、校园富有特色的师生文化等都应该是生成校本课程的源泉。教育科研应着眼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校长应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将课堂教学作为重要的资源,经常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以教育科研的形式提升教育实践,并通过切实的教育科研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围绕校本形成良性的科研机制。校本科研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围绕主题组成科研小组,也可以围绕学科和年级形成团队。校长不仅要组织教师科研,还应积极创设良好的交流机制,适当组织合理的科研论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校本教研活动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开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管理方式的不断革新,校长角色和职能必须适时转型,才能担当起办学育人的重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多作贡献。
  (责编黄桂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