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 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 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建议
必修(化学Ⅰ):
|
|
讲授和课堂活动
|
89课时
|
学生实验
|
18课时
|
机动和复习
|
33课时
|
总 计
|
140课时
|
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
|
讲授和课堂活动
|
162课时
|
学生实验
|
38课时
|
机动和复习
|
59课时
|
总 计
|
259课时
|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知道"是什么"。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材料。
C: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D: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的教学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验操作。
b: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c:能够独立、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一)必修(化学Ⅰ)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原
子
结
构
|
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
B
选学
A
B,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观看录像:同位素及其应用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元素周期表(长式)
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C
选学
B
B
A
|
演示实验①:
同周期元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卤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
|
化
学
键
|
化学键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
A
C,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B
|
(1)演示实验:
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观看录像:
分子的形成
(3)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
物
质
的
量
|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
C
B
B
C
C
|
(1)演示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
B
B
A
|
|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和
化
学
平
衡
|
化学反应速率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
B
B
B
|
演示实验:
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电
解
质
溶
液
|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
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
盐类水解的利用
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
|
B
B
B
A
B
B
B
|
演示实验:
水溶液的导电性;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离子间的反应
|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角度介绍)
氧化剂和还原剂
|
C
B
|
|
原
电
池
原
理
及
其
应
用
|
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化学电源
新型电池
|
B
选学
A
选学
|
(1)演示实验:
原电池原理
(2)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3)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
[1][①]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提倡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元素化合物知识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卤
族
|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碱的反应)
氯离子的检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为例)
卤素性质的比较
卤化银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B
C
D
C
C
选学
选学
选学
|
(1)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性质的比较;
(2)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氧
族
|
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化氢
|
B
B
A
C
B
A
C
选学
D
选学
|
(1)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2)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
氮族
|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铵离子检验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亚硝酸盐
|
B
C
B
C
A
C
B
D
C
选学
|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铵离子检验;硝酸的化学性质
|
碳族
|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C60等及其应用前景
无机非金属材料
|
B
B
选学
选学
A
|
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
金
属
的
通
性
|
金属的通性
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金属陶瓷 超导材料
|
A
A
A
A
选学
选学
|
(1)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2)观看录像:
①金属材料
②稀土金属及其应用
|
碱
金
属
|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焰色反应
|
B
C
B
B
B
|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
铝
及
其
化
合
物
|
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氧化物的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
C
B
A
|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
铁
|
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
|
C
|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
|
有
机
化
合
物
|
有机物的结构式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
烃基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4以内的分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4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酯化反应
|
B
B
B
B
B
B
B
|
(1)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2)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
烃
|
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聚合)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反应)
石油的分馏、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
C
C
B
B
B
B
A
C
选学
选学
|
(1)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
(2)观看录像:
①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
烃
的
衍
生
物
|
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乙醇的工业制法
苯酚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反应)
甲醛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酯的性质(水解)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
C
选学
A
C
B
C
B
B
选学
选学
选学
|
演示实验:
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
|
糖
类
蛋
白
质
|
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反应)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和用途
|
B
A
B
B
B
|
(1)演示实验: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
食品添加剂
|
A
|
(2)观看录像;食品添加剂
|
合
成
材
料
|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A
A
|
(1)展示实物和标本:
合成材料
(2)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电解质溶液
|
氯、溴、碘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乙醇的性质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
实验习题
|
趣味实验①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原电池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
教学要求
1.使用仪器的技能②
仪器名称
|
教学要求
|
试 管
|
c
|
试管夹
|
c
|
玻璃棒
|
c
|
酒精灯
|
c
|
烧 杯
|
c
|
烧 瓶
|
b
|
量 筒
|
c
|
容量瓶
|
a
|
锥形瓶
|
b
|
胶头滴管(滴瓶)
|
c
|
铁架台
|
b
|
① 以下为选做实验
② 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
2.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操作
|
教学要求
|
药品的取用
|
c
|
洗涤玻璃仪器
|
b
|
连接仪器装置
|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b
|
排水、排气集气
|
c
|
称 量
|
c
|
研 磨
|
a
|
过 滤
|
b
|
蒸 发
|
b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
a
|
焰色反应
|
b
|
使用指示剂
|
b
|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
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二)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原
子
结
构
|
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
B
选学
A
B,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观看录像: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②同位素及其应用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元素周期表(长式)
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C
选学
B
B
A
|
演示实验:
同周期元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卤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
|
化
学
键
|
化学键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H2O 、NH3、HF中的氢键
|
A
C,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C
B
B
A
|
(1)演示实验:
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2)观看录像:
分子的形成
(3)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
晶
体
的
类
型
与
性
质
的
关
系
|
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
|
B
B
|
(1)展示几种晶体模型和实物
(2)观看录像:晶体世界
(3)制作几种晶体模型
|
物
质
的
量
|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
C
B
B
C
|
(1)演示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
B
B
A
C
B
B
A
|
观看录像: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和
化
学
平
衡
|
化学反应速率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关于合成氨条件选择的讨论
|
B
C
B
C
C
C
|
演示实验:
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电
解
质
溶
液
|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
水的离子积与pH
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
盐类水解的利用
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B
C
B
C
A
C
C
C
C
|
演示实验:
物质的导电性;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离子反应
|
胶
体
及
其
应
用
|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纳米材料
|
B
B
选学
|
(1) 演示实验:
胶体的性质
(2) 观看录像:
胶体及其应用
|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角度介绍)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如O2、Cl2、浓硫酸、HNO3、FeCl3等)
重要的还原剂(如Al、H2、CO等)
|
C
B
B
D
D
|
演示实验:
重要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反应
|
原
电
池
原
理
及
其
应
用
|
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C
A
B
|
(1)演示实验:原电池原理
(2)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
(3)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
电
解
原
理
及
其
应
用
|
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
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铜的电解精炼
镀铜
|
C
B
选学
B
A
|
(1) 演示实验:
电解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2) 观看录像:
① 氯碱工业
②电镀
|
元素化合物知识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卤
族
|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碱的反应)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为例)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B
C
C
选学
C
选学
选学
|
(1)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性质的比较(2)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氧
族
|
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
硫化氢
|
B
B
A
C
B
A
C
选学
选学
|
(1)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
硫
酸
工
业
|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
|
B
A
A
A
A
|
观看录像:
硫酸工业
|
氮
族
|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亚硝酸盐
磷
|
B
C
B
C
B
C
B
C
选学
B
|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铵离子检验;硝酸的化学性质;红磷转变为白磷
|
碳
族
|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
C60等及其硅的用途应用前景
无机非金属材料
|
B
B
选学
选学
A
|
(1)展示C60的分子模型
(2)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
金
属
的
通
性
|
金属的通性
合金(镁、铝、铁、铜、钛、金等的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材料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
|
B
A
B
A
选学
选学
|
(1) 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2) 观看录像:①金属材料
②稀土金属其用途
|
碱
金
属
|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焰色反应
|
B
C
B
B
B
|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
镁
|
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
|
D
|
(1)演示实验:
镁的化学性质
|
铝
及
其
化
合
物
|
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氧化物的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
C
B
B
|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
铁
及
其
化
合
物
|
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
C
B
C
|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
离
子
的
检
验
|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K+、Na+、NH4+、Fe3+、Al3+)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Cl-、Br-、I-、SO42-、CO32-)
|
D
D
|
演示实验:阳离子的检验;阴离子的检验
|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
B
C
B
C
|
|
有机化合物
|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饱和烃 不饱和烃 芳香烃 烃基 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
B
B
B
B
B
B
B
|
(1)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2)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
烃
|
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聚合)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反应)
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
C
C
A
C
B
B
B
C
A
B
A
选学
选学
|
(1) 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甲苯的化学性质;石油的蒸馏
(2) 观看录像:
① 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
烃
的
衍
生
物
|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水解、消去反应)
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苯酚的用途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反应)
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水解)
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
C
A
A
C
C
选学
B
B
A
C
B
B
B
C
B
B
B
选学
A
选学
|
演示实验:
溴乙烷的水解;乙醇的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
|
糖
类
蛋
白
质
|
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反应)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造纸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和用途
酶简介
|
B
B
B
B
B
A
|
(1)演示实验:
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
|
食品添加剂
|
A
|
(2)观看录像:食品添加剂
|
合成材料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A
A
A
A
|
(1) 演示实验: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2)展示实物和标本:
合成材料
(2) 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化学基本计算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C
C
|
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时的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
|
D
C
|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
C
D
|
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
中和滴定
原电池原理 电解饱和食盐水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
氯、溴、碘的性质 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铵离子的检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离子的检验
|
明矾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
硫酸亚铁的制备
|
苯酚的性质
乙醇的性质 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
实验习题
|
趣味实验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
教学要求
1.使用仪器的技能
仪器名称
|
教学要求
|
试管
|
c
|
试管夹
|
c
|
玻璃棒
|
c
|
酒精灯
|
c
|
烧杯
|
c
|
烧瓶
|
c
|
量筒
|
c
|
容量瓶
|
a
|
锥形瓶
|
b
|
分液漏斗
|
a
|
胶头滴管(滴瓶)
|
c
|
滴定管
|
a
|
铁架台
|
c
|
坩埚
|
a
|
干燥管
|
a
|
2.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操作
|
教学要求
|
药品的取用
|
c
|
洗涤玻璃仪器
|
c
|
连接仪器装置
|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c
|
排水、排气集气
|
c
|
称量
|
c
|
研磨
|
b
|
过滤
|
c
|
蒸发
|
b
|
一定
|
b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
a
|
中和滴定
|
c
|
焰色反应
|
c
|
使用指示剂
|
|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
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6.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结。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以下课题供选择使用。也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并进行研究。
1.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3.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
4.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
5.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6.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处理方案。
7.调查市场上常见的衣料所用纤维的品种、性能、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8.调查家用塑料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9.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10.调查常用胶粘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
11.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2.调查当地机动车尾气产生的污染及其治理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
13.搜集生命起源各种假说的化学基础的有关资料,写出小论文。
四、教学设备和设施
为了保证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校要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有关图书资料、挂图、仪器、药品、音像资料、模型、标本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并设有符合要求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和仪器药品室。配足学生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仪器、药品,应保证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于低值易耗的化学仪器、药品要及时添置和补充。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通风设施,防止环境污染。要求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和其他防护用品,以确保人身安全。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做到定期检查、维修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并注意保管好仪器和药品。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创建探究教学的情境,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一)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此外,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本地区有关的科技和生产成就、发展现状和远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二)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自学、实验、练习、复习以及考核评价等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除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自然现象外,还应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要研究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信息,阅读有关的资料,加强对课堂讨论、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动手做实验的指导以及组织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 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 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建议
必修(化学Ⅰ):
|
|
讲授和课堂活动
|
89课时
|
学生实验
|
18课时
|
机动和复习
|
33课时
|
总 计
|
140课时
|
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
|
讲授和课堂活动
|
162课时
|
学生实验
|
38课时
|
机动和复习
|
59课时
|
总 计
|
259课时
|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知道"是什么"。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材料。
C: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D: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的教学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验操作。
b: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c:能够独立、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一)必修(化学Ⅰ)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原
子
结
构
|
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
B
选学
A
B,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观看录像:同位素及其应用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元素周期表(长式)
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C
选学
B
B
A
|
演示实验①:
同周期元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卤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
|
化
学
键
|
化学键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
A
C,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B
|
(1)演示实验:
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观看录像:
分子的形成
(3)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
物
质
的
量
|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
C
B
B
C
C
|
(1)演示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
B
B
A
|
|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和
化
学
平
衡
|
化学反应速率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
B
B
B
|
演示实验:
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电
解
质
溶
液
|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
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
盐类水解的利用
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
|
B
B
B
A
B
B
B
|
演示实验:
水溶液的导电性;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离子间的反应
|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角度介绍)
氧化剂和还原剂
|
C
B
|
|
原
电
池
原
理
及
其
应
用
|
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化学电源
新型电池
|
B
选学
A
选学
|
(1)演示实验:
原电池原理
(2)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3)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
[1][①]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提倡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元素化合物知识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卤
族
|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碱的反应)
氯离子的检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为例)
卤素性质的比较
卤化银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B
C
D
C
C
选学
选学
选学
|
(1)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性质的比较;
(2)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氧
族
|
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化氢
|
B
B
A
C
B
A
C
选学
D
选学
|
(1)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2)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
氮族
|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铵离子检验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亚硝酸盐
|
B
C
B
C
A
C
B
D
C
选学
|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铵离子检验;硝酸的化学性质
|
碳族
|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C60等及其应用前景
无机非金属材料
|
B
B
选学
选学
A
|
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
金
属
的
通
性
|
金属的通性
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金属陶瓷 超导材料
|
A
A
A
A
选学
选学
|
(1)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2)观看录像:
①金属材料
②稀土金属及其应用
|
碱
金
属
|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焰色反应
|
B
C
B
B
B
|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
铝
及
其
化
合
物
|
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氧化物的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
C
B
A
|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
铁
|
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
|
C
|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
|
有
机
化
合
物
|
有机物的结构式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
烃基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4以内的分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4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酯化反应
|
B
B
B
B
B
B
B
|
(1)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2)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
烃
|
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聚合)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反应)
石油的分馏、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
C
C
B
B
B
B
A
C
选学
选学
|
(1)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
(2)观看录像:
①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
烃
的
衍
生
物
|
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乙醇的工业制法
苯酚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反应)
甲醛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酯的性质(水解)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
C
选学
A
C
B
C
B
B
选学
选学
选学
|
演示实验:
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
|
糖
类
蛋
白
质
|
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反应)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和用途
|
B
A
B
B
B
|
(1)演示实验: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
食品添加剂
|
A
|
(2)观看录像;食品添加剂
|
合
成
材
料
|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A
A
|
(1)展示实物和标本:
合成材料
(2)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电解质溶液
|
氯、溴、碘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乙醇的性质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
实验习题
|
趣味实验①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原电池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
教学要求
1.使用仪器的技能②
仪器名称
|
教学要求
|
试 管
|
c
|
试管夹
|
c
|
玻璃棒
|
c
|
酒精灯
|
c
|
烧 杯
|
c
|
烧 瓶
|
b
|
量 筒
|
c
|
容量瓶
|
a
|
锥形瓶
|
b
|
胶头滴管(滴瓶)
|
c
|
铁架台
|
b
|
① 以下为选做实验
② 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
2.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操作
|
教学要求
|
药品的取用
|
c
|
洗涤玻璃仪器
|
b
|
连接仪器装置
|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b
|
排水、排气集气
|
c
|
称 量
|
c
|
研 磨
|
a
|
过 滤
|
b
|
蒸 发
|
b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
a
|
焰色反应
|
b
|
使用指示剂
|
b
|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
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二)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原
子
结
构
|
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
B
选学
A
B,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观看录像: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②同位素及其应用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元素周期表(长式)
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C
选学
B
B
A
|
演示实验:
同周期元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卤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
|
化
学
键
|
化学键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H2O 、NH3、HF中的氢键
|
A
C,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C
B
B
A
|
(1)演示实验:
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2)观看录像:
分子的形成
(3)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
晶
体
的
类
型
与
性
质
的
关
系
|
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
|
B
B
|
(1)展示几种晶体模型和实物
(2)观看录像:晶体世界
(3)制作几种晶体模型
|
物
质
的
量
|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
C
B
B
C
|
(1)演示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
B
B
A
C
B
B
A
|
观看录像: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和
化
学
平
衡
|
化学反应速率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关于合成氨条件选择的讨论
|
B
C
B
C
C
C
|
演示实验:
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电
解
质
溶
液
|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
水的离子积与pH
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
盐类水解的利用
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B
C
B
C
A
C
C
C
C
|
演示实验:
物质的导电性;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离子反应
|
胶
体
及
其
应
用
|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纳米材料
|
B
B
选学
|
(1) 演示实验:
胶体的性质
(2) 观看录像:
胶体及其应用
|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角度介绍)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如O2、Cl2、浓硫酸、HNO3、FeCl3等)
重要的还原剂(如Al、H2、CO等)
|
C
B
B
D
D
|
演示实验:
重要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反应
|
原
电
池
原
理
及
其
应
用
|
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C
A
B
|
(1)演示实验:原电池原理
(2)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
(3)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
电
解
原
理
及
其
应
用
|
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
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铜的电解精炼
镀铜
|
C
B
选学
B
A
|
(1) 演示实验:
电解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2) 观看录像:
① 氯碱工业
②电镀
|
元素化合物知识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实验与活动
|
卤
族
|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碱的反应)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为例)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B
C
C
选学
C
选学
选学
|
(1)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性质的比较(2)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氧
族
|
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
硫化氢
|
B
B
A
C
B
A
C
选学
选学
|
(1)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
硫
酸
工
业
|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
|
B
A
A
A
A
|
观看录像:
硫酸工业
|
氮
族
|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亚硝酸盐
磷
|
B
C
B
C
B
C
B
C
选学
B
|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铵离子检验;硝酸的化学性质;红磷转变为白磷
|
碳
族
|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
C60等及其硅的用途应用前景
无机非金属材料
|
B
B
选学
选学
A
|
(1)展示C60的分子模型
(2)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
金
属
的
通
性
|
金属的通性
合金(镁、铝、铁、铜、钛、金等的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材料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
|
B
A
B
A
选学
选学
|
(1) 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2) 观看录像:①金属材料
②稀土金属其用途
|
碱
金
属
|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焰色反应
|
B
C
B
B
B
|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
镁
|
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
|
D
|
(1)演示实验:
镁的化学性质
|
铝
及
其
化
合
物
|
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氧化物的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
C
B
B
|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
铁
及
其
化
合
物
|
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
C
B
C
|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
离
子
的
检
验
|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K+、Na+、NH4+、Fe3+、Al3+)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Cl-、Br-、I-、SO42-、CO32-)
|
D
D
|
演示实验:阳离子的检验;阴离子的检验
|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
B
C
B
C
|
|
有机化合物
|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饱和烃 不饱和烃 芳香烃 烃基 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
B
B
B
B
B
B
B
|
(1)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2)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
烃
|
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聚合)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反应)
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
C
C
A
C
B
B
B
C
A
B
A
选学
选学
|
(1) 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甲苯的化学性质;石油的蒸馏
(2) 观看录像:
① 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
烃
的
衍
生
物
|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水解、消去反应)
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苯酚的用途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反应)
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水解)
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
C
A
A
C
C
选学
B
B
A
C
B
B
B
C
B
B
B
选学
A
选学
|
演示实验:
溴乙烷的水解;乙醇的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
|
糖
类
蛋
白
质
|
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反应)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造纸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和用途
酶简介
|
B
B
B
B
B
A
|
(1)演示实验:
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
|
食品添加剂
|
A
|
(2)观看录像:食品添加剂
|
合成材料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A
A
A
A
|
(1) 演示实验: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2)展示实物和标本:
合成材料
(2) 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化学基本计算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C
C
|
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时的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
|
D
C
|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
C
D
|
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
中和滴定
原电池原理 电解饱和食盐水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
氯、溴、碘的性质 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铵离子的检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离子的检验
|
明矾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
硫酸亚铁的制备
|
苯酚的性质
乙醇的性质 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
实验习题
|
趣味实验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
教学要求
1.使用仪器的技能
仪器名称
|
教学要求
|
试管
|
c
|
试管夹
|
c
|
玻璃棒
|
c
|
酒精灯
|
c
|
烧杯
|
c
|
烧瓶
|
c
|
量筒
|
c
|
容量瓶
|
a
|
锥形瓶
|
b
|
分液漏斗
|
a
|
胶头滴管(滴瓶)
|
c
|
滴定管
|
a
|
铁架台
|
c
|
坩埚
|
a
|
干燥管
|
a
|
2.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操作
|
教学要求
|
药品的取用
|
c
|
洗涤玻璃仪器
|
c
|
连接仪器装置
|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c
|
排水、排气集气
|
c
|
称量
|
c
|
研磨
|
b
|
过滤
|
c
|
蒸发
|
b
|
一定
|
b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
a
|
中和滴定
|
c
|
焰色反应
|
c
|
使用指示剂
|
|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
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6.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结。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以下课题供选择使用。也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并进行研究。
1.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3.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
4.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
5.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6.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处理方案。
7.调查市场上常见的衣料所用纤维的品种、性能、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8.调查家用塑料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9.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10.调查常用胶粘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
11.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2.调查当地机动车尾气产生的污染及其治理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
13.搜集生命起源各种假说的化学基础的有关资料,写出小论文。
四、教学设备和设施
为了保证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校要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有关图书资料、挂图、仪器、药品、音像资料、模型、标本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并设有符合要求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和仪器药品室。配足学生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仪器、药品,应保证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于低值易耗的化学仪器、药品要及时添置和补充。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通风设施,防止环境污染。要求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和其他防护用品,以确保人身安全。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做到定期检查、维修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并注意保管好仪器和药品。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创建探究教学的情境,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一)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此外,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本地区有关的科技和生产成就、发展现状和远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二)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自学、实验、练习、复习以及考核评价等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除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自然现象外,还应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要研究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信息,阅读有关的资料,加强对课堂讨论、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动手做实验的指导以及组织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对选修课的教学尤其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要使学生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正确处理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总复习的时间比例。不应压缩平时教学的时间,而用过长的时间进行总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一定的能力又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自然现象和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如实地记录观察的结果。通过观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应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教师应过实验教学和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但不能忽视参考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展览等其他信息渠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自学的习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小论文作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综合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教育。
(四)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还应从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是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它可以是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边讲边做实验,也可单独开设实验课完成,还可以课后进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或补充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实验教学中要强化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爱护仪器、节约药品等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五) 关于必修课的教学
必修课(化学Ⅰ)是为全体学生开设的化学课程。
必修课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只作初步的、侧重定性的介绍。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课堂讨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并通过运用不断加深理解。
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利用看实物标本和模型、录像、多媒体软件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揭示物质的内在联系,研究物质之间的共性和特性,采取对比的方法,找出异同,探索规律,以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学习有关的各类物质。
在化学习题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数量和难度适宜的习题,体现开放性。加强解题过程的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
(六)关于必修加选修课的教学
必修加选修课(化学Ⅱ)是较高要求的化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的联系,拓宽和加深化学知识,发展兴趣特长,培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较扎实的化学基础。
进修内容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对有关化学知识的加深和拓宽,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参观实习、调查访问、课题研究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积极组织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在活动中,还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教师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学校领导要给予必要的物质保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并加强对研究性课题教学的指导。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检查自己的教学质量,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据此改进教学。学生从教学评价中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
2.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在化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平时测验、会考和高考的命题范围和深广度应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一致,体现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着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不得出偏题和怪题。
3.教学评价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过程评价应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化学知识的考核可以采用提问、作业、书面测验等形式;实验操作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态度等;研究性学习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阶段总结等形式;情感、态度方面的考核可以采用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行为分析等形式。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和评价,并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对选修课的教学尤其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要使学生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正确处理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总复习的时间比例。不应压缩平时教学的时间,而用过长的时间进行总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一定的能力又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自然现象和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如实地记录观察的结果。通过观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应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教师应过实验教学和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但不能忽视参考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展览等其他信息渠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自学的习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小论文作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综合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教育。
(四)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还应从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是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它可以是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边讲边做实验,也可单独开设实验课完成,还可以课后进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或补充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实验教学中要强化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爱护仪器、节约药品等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五) 关于必修课的教学
必修课(化学Ⅰ)是为全体学生开设的化学课程。
必修课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只作初步的、侧重定性的介绍。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课堂讨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并通过运用不断加深理解。
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利用看实物标本和模型、录像、多媒体软件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揭示物质的内在联系,研究物质之间的共性和特性,采取对比的方法,找出异同,探索规律,以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学习有关的各类物质。
在化学习题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数量和难度适宜的习题,体现开放性。加强解题过程的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
(六)关于必修加选修课的教学
必修加选修课(化学Ⅱ)是较高要求的化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的联系,拓宽和加深化学知识,发展兴趣特长,培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较扎实的化学基础。
进修内容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对有关化学知识的加深和拓宽,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参观实习、调查访问、课题研究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积极组织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在活动中,还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教师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学校领导要给予必要的物质保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并加强对研究性课题教学的指导。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检查自己的教学质量,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据此改进教学。学生从教学评价中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
2.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在化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平时测验、会考和高考的命题范围和深广度应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一致,体现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着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不得出偏题和怪题。
3.教学评价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过程评价应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化学知识的考核可以采用提问、作业、书面测验等形式;实验操作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态度等;研究性学习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阶段总结等形式;情感、态度方面的考核可以采用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行为分析等形式。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和评价,并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