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们一起笑着慢慢变老——专家学者共话老龄化社会

 三乐老汉 2011-07-28
 本文转自《健康中国》记者欧阳文http://www./mag/jkzg1/web/jkgz_2b.html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提出了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老龄化社会。虽然这个结论并不新鲜,但是里面那些精确的数字还是让公众们心惊肉跳。那么,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究竟将给中国今后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本刊专门走访了有关业内人士,特编发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老龄化是件好事情
      面对记者的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老年人口来说,老龄化都是一件好事。这个与众不同的结论让记者有些诧异,可听了李小平的阐述后,这确实又不无道理。
      李小平说,在老龄化问题上,必须区分人口老化与人口老化危机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概念,指的是老年人口超过某一个比例并继续上升的一种年龄结构变动趁势。人口老龄化危机则是一个人口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指的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的供给少于劳动力的真实需求。
      当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导致劳动力短缺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其实就是一个逐渐消除人口过多和劳动力过剩的过程,从而也就是加速人均收提高的过程。只有当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总供给小于劳动力总需求时,人口老化才形成社会经济意义上的老化危机。因为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的供给小于劳动力的真实需求,使得已积累的社会酱因缺少劳力而使其增加财富的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现在一些人口学或经济学者所担忧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在百年内是不会出现的。因为中国人口总量很大,现在的社会现实并不是劳动力短缺,而是人口和劳动力都太多了,使得我们中国将长期处于一个劳动力过剩的时代。从而,加速老龄化也就意味着减少人口总量增长的速度和减少未来的劳动力总供给,逐渐削减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剩,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中国将长期面临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现在有一些经济学和人口学者都开始提倡中国要放宽现行的生育政策,李小平是坚决反对的。他说整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中国未来许多资源紧缺特别是水资源的紧张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实,进一步的人口增多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每一个人占有的份额必然减少。那么,从现在开始相对多生育一些二胎是否对20年后老年人生活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呢?李小平的结论也是否定的。他强调,所谓现代化,就是用更多的机器设备代替人力来生产财富,然而,老年人的福利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人均劳动生产率而非参与养老的人头数。李小平把中国的现状与美国社会做了一个比较,美国现在是3亿人口,但是国内生产总值是12万亿美元,人均4万美元。而中国人口是13亿,还在为实现2020年人均4000美元的小康社会而艰难地奋斗着,人多何益?一些人口学家担心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从而主张放宽生育政策来缓解老龄化趋势,李小平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现代化并不是依靠人口红利而是依靠机械红利来实现的。他甚至写了一首诗来形象地表达了他的见解:“霹雳一声振天吼,人口老龄化君莫忧。现代化生产靠科技,拖拉机能顶百头牛。”

      李小平称自己曾当过农民,并实地调研去过许多省份的农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农民的贫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人均占有土地的稀少导致了许多机器化设备没有空间施展,而只能长期处于初级农业的发展阶段,机械武装了农民,那么科学技术就可以得到推广,产生规模经济,中国农业就可以从劳动密集型社会转向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了。中国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的根本问题就是人多,所以,加速老龄化进程恰恰可以缓解这一矛盾。

      “总而言之,老龄化一点也不可怕,反而是件好事情。”李小平说到,中央已经确定了“十一五”计划期间,坚决地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这是非常明智的决策。是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决策。中国越是能够坚定不移地坚持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那么中国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就会越快,老年人的生活改善就越有保障。

      老龄化问题事关全局
      现在面对中国社会老龄人增多的趋势,许多的学者都在给政府出谋划策。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原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50年时,保守估计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在四亿左右,这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这么一个数字庞大的群体使得原来属于个别的老年人的问题概率将会加大,从而变成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解决老年人的问题不单单只是某一两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局行动。

      原野说,受到中国的传统习惯,现在照料老人都是以家庭照料为主,政府现在在这个方面基本没有涉入。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养老金体系。外国的养老金体系的建立经历的时间长达百年,而现在中国的养老金体系才刚刚起步设计。同时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如何来保障全国范围内的公民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就显得尤其有难度了。

      随着今后老年人的增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在照料老人这个方面的功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减弱趋势。如何来弥补这个偏差呢?社区应当发挥好作为一个照料老人的平台的作用。由社区来提供一些上门的养老服务,社区建立健全为老服务功能,例如看病,娱乐,健康监控等等,使得老人在社区内就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服务。但是这样一个完善社区的建立,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只能是政府来积极介入。当然,由政府引导社会和民间的资金进入这个领域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模式。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社区功能的宣传,使得老百姓知道和了解这个事情,否则,花费了很多的资金做下的事情还是不能够使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政府刚刚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已经设计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在考虑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上迈出了头一步。但细化的标准可能还是要等待着今后在实践中慢慢积累和修改。

      原野还建议现在正值壮年的人,也应该开始考虑如何在退休之后维持稳定的生活水准。因为今后我们的养老金解决的只能是基本生活问题。现在可以开始考虑购买一些商业保险,甚至说是不动产来为退休后的生活花费做储蓄。而对于已经处于老年的人们而言,也要规划一下自己今后的生活。谈论死亡在中国是一个不吉利的事情,但是每一个人都是无法避免死亡的,现在的老年人应该好好地考虑一下自己将来一段时期的生活,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因为有可能我们将要面对的死亡会非常的漫长而痛苦,那将不仅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同时也是对爱着自己的亲人的煎熬。

      “双二元”让你我无忧
      对于许多人关注的由老年人增多带来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压力,李小平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财富的分配问题,而非因为全社会的老年人增多了,这个问题就变得难以解决了。他提出了一个“双二元”养老保障与服务体制的构想来应对今后中国人口不可避免的老龄化趋势。

      “双二元”指的是农村和城市都形成由社会养老和国家养老相结合的二元养老结构。在农村,因为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来说基本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村为单元协调一些在家养老的服务为辅。同时,在较大的中心村或乡镇所在地建设一些养老院和临终关怀的服务点,当农村老年人生活无法自理的时候,由这些服务点集中照料,国家可以给予政府优惠。李小平说,在农村生活的老人一般身体都很硬朗,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比例较小且不能自理的时间大多不太长,所以临终关怀服务点不需要很多。在“二元”养老保障和服务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责任有二:一是负责组织市场适时适宜地建立好数量适当的养老院和临终关怀服务点,二是对确有困难的穷困老年人给资金上的救济。他介绍说,政府目前已实行了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符合计划生育的二女孩的家庭的养老奖励扶助制度,对这部分家庭的老年人,政府只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向上调整奖励扶助力度即可。对其他类型家庭的老年人,政府只需要在其确实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救济即可。

      在城市,也会以居家养老为主,但是这个比例会比农村低。城镇老年人一般都有退休金和医疗等保障,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不成问题。政府在城镇老年人养老保障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四大项:一是尽可能使所有工作超过一定年限的老年人都纳入养老保障体系,二是组织市场建立数量适宜的养老院和临终关怀服务点以服务于那些有此需求的老年人,三是向没有养老金可领取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困难救济,四是组织好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服务。一般说来,在劳动力大量过剩简单劳务工资水平较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有养老金的老年人所需的上门劳务一般可通过市场获取,例如一些钟点性质的服务,甚至是病理服务等等。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以居委会为主体组织成立独立核算的专门的家政服务机构。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那些没有养老金或者是养老金太低的老人和家庭的扶助上。

      李小平介绍到,下面政府正积极推进将更多就业者纳入缴纳社会养老金的社会保障事业,从一个人开始工作就抽取一部分,而非以后直接从当年财政拿现金,以从财力上保障更多的人退休以后有养老金。这就是对老龄人口迅速增加的一个积极应对方式。李小平还提到,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现社会化养老,包括养老金由社会支付与老年不能自理时由专门机构集中进行护理,这样才会节约社会资源。实现专业的护理,不但减轻家庭的负担,同时也使得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更有保证。而且,随着人人口的减少,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工作的期限更长一些。这反而更有助于减少社会整体提供养老金的压力。这个假设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医学的发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越来越长寿健康。若是人口过多,则只能将退休时间提前来缓解就业的压力,提前退休的这一批人员反而成为了社会的负担。就借现在,教授要六十岁退休,可是他们的身体还很健康,很多人还愿意在讲台上继续奉献。而且对于一些岗位的职工而言,人越老,知识越丰富,经验越可贵,对社会的价值更大。所以,现在根本不是讲座该不该多生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政府应该工作的重点是放在如何更好地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保障制度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老年病学研究需加强
      不光是政府正在大力研究如何能够从容面对这个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同时,许多跟翻然悔悟相关的服务部门也开始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还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是机遇还是挑战?
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表示,北京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估计到2020年的进修,建国后婴儿潮中出生的那一代孩子到时都已经退休了,这将会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建立北京老年医院正是因为北京市政府预料到了将来的严峻形势,先行一步做出的决定,这也是政府为了加强老年人卫生保健和防治疾病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加强老年病学的研究和老年病的预防、康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老年病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国以前是没有这么一个概念的。但是随着老年人的增多,那么许多老年人类似情况出现概率的加大,渐渐引起了官方和民间的注意,这几年中国对于老年病学的研究发展很快。这是老年学和医学的分支,包括老年人相关的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社会心理学和预防医学。陈峥认为,老年病学的特点正是许多科室医生的集合,主要针对综合症侯群进行全面的治疗,整体上给予老年人关怀。同时医院也向患病的老年人输入一种意识:成功在自己,给老年人重回社会树立信心。老年医院也许在单科病的治疗上不如一些急性医院,但是老年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年医院是一个全方位多学科的医疗队伍。患病后老年人在急性医院治疗后度过了急性期,应当送至专门的老年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疾病的痊愈和功能的恢复。

      陈峥还介绍说,他在国外学习访问期间体会到对于老年人的看病治疗,是一个全社会的医疗体系。在国外,有一个完整的社会健康评估体系,对于老人来说,如果患病过了急性期之后,那么金属性医院将会联系合适的老年医院,让该位病患转至专门的老年医院进行后期的康复.我们国家现在没有这种完整的评估体系,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同时很多的人也没有意识到这个老年人患病的特殊性。不过,随着社会对老年人关注的加大,政府也加大了对医院制度的改革步伐。北京市下集对于老年医院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医院也是一直朝着建立全亚洲更好的老年康复中心这个目标在发展。

      为老产业看上去很美
      其实,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同时正引出一个巨大的产业市场:为老产业。对于从事为老产业的职业人员来说,社会的的老龄化趋势不单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巨大的契机。北京康复之家总经理柏煜就对记者畅谈了他从1998年创业至今的经历,也可以说是整个为老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其实北京的为老产业起步是比较晚的,本世纪初的时候,上海已经发展出比较完善的为老产业规模了,但是北京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1998年的时候,柏煜是从代理一个老年人护理床开始进入这个为老服务产业的,最先开第一家老年人用品店的时候,设计的顾客群主要是那些身体带有偏瘫或者是瘫痪,行动有障碍的老年人,所以店名就取为“康复之家”。后来随着社会上老年人的增多,康复之家慢慢做大,现在的顾客已经不仅仅是那些需要护理的病患康复人员,很多健康的老人都光顾过康复之家。

      就拿轮椅来说,前几年,若是家里没有病人需要的话,一般是不会购买的。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轮椅不是一个吉利的象征品。但是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健康的老人开始为自己购买轮椅,甚至儿女们会为在家的父母购买。他们带头轮椅出门,在身体处于疲劳的状态时,随时使用。而不单把轮椅视作代步的工具。近十年间顾客群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不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也说明中国公众对于消费和养老观念都在发生转变。

      柏煜介绍到,老年人是主要的医药消费和保健品消费群体,而专业的老年用品商店主要经营的也就是一些医疗、健身器械。这与我们常识中认为的老年用品差距还是比较的大。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练功扇、放大镜、坐便器等用品在超市,甚至是旅游景区都可以买到。但是国家对于医疗机械的经营门槛设置得比较高。像制氧机、褥疮垫、护理床,血压计、血糖仪,甚至是上文提到的轮椅,这些都属于医疗器械的二类,需要去国家药监局去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它的要求有一条是公司或是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必须是学习护理、医学、药学,或者相关专业的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才可以合法经营上述相关的产品。真正想要开一个专业的老年用品商店,相关的税务、工商等证件办下来,先期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为老产业这一块中的老年人用品经营并不像是外界传说的那般利润惊人,为老产业目前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产业。不过由于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不是很完善,现在很多的入行者都不具备专业的资格。北京现在有大大小小的老年用品商店两百多家,但是很多经营者都没有相关的资格,属于无证经营的状态。所以柏煜也提醒广大的消费者,若是要购买专业的老年人医疗用品,一定要去查看该店是否具有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这样才能够判定是否是医疗器械的专营店。

柏煜经营老年人用品多年,他认为中国老年人的保健意识真的还有待提高,不应该仅是在患病之后才关注自己的身体,而平时就应该监测好自己的健康,避免疾患的发生,变被动地补救性治疗为主动地保健和预防。

      健康长寿关键在自己
      其实,老龄社会到来最大的隐患莫过于老年人的患病问题,俗话是“有啥也别有病”、“久病床前无孝子”,虽说这句话让我们多少有些心寒,但也确实反应了社会现实困难。我们常常说到的“421”家庭结构是对老年人的护理和照料无法做到周全的客观原因。所以,作为老年人本身,如何避免疾病,健康长寿就相当关键。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工程师张进平给广大老年朋友提了一些建议。

      人到老年,整个身体机能都处于一个衰退的趋势,那么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可能性都是很在的。例如老年人神经系统出现的最大的毛病就是糊涂、健忘,而其他的系统出现的毛病较多的还有骨质疏松、便秘、尿失禁等等。特别是男士一般还会出现前列腺问题,影响到正常的排尿。怎么办?其实好多问题老年人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锻炼进行改善的。张进平举例说,对于避免糊涂、健忘等问题,主要就是提醒老年人要重视和家人、社会的沟通,注意对用脑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坚持读报,参加一些老年大学的活动和课程,还有钓鱼、健身等,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而骨质疏松问题,则是提倡老人都注意补钙,牛奶中的钙含量很高,建议老年人每人每天尽量保证饮入2袋牛奶,同时要注意适当活动,这对于改善消化系统出现的问题如便秘也有帮助,还可喝些蜂蜜水,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对于排泄系统出现的毛病,则应该要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对于尿失禁的老年人来说,可以常常做一做提肛运动。

      对于在老年人中常出现的三高症状,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张进平指出,预防三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来说,老年人还应当每年检查一次身体。特别是对于“三高”情况应该长期监控。例如,高血脂一般是在进行食疗或药物治疗中定期检查,而高血糖则要经常检测,量血压现在有种家庭式的便携式的血压计,老人们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做到天天量血压。其实,有条件的社区都应建立起老年人的健康档案,这样做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甚至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在急性发病住院后,这些记录都能让主管的医生了解疾病发展过程,从而,做出准确和恰当的诊断与治疗。

      张进平还提醒广大的老年朋友要时刻牢记保持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调整心态。她认为,老年人的生活关键是要有规律。对于早睡早起这个说法,应根据季节的不同灵活处理,比如春天,一般要求是晚睡早起,冬天则刚好相反,要早睡晚起,这样是与大自然的节气相符合的。体育锻炼也一定要注意适度,还应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爱好、兴趣的活动,例如甩手,慢跑,合唱,门球,太极等运动。千万不能做一些不适当的剧烈运动,同时也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长期坚持才会有强身健康的效果。
最后,张进平还指了,近年来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成为新的课题,因为提高生活质量就是要做到身体和心理都健康。老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生活一下子找不到重心。这个时候,老人们自己就要注意做到老有所学,学会如何豁达,与外界常沟通,尽量在退出工作岗位之后重新融入社会。当然,老年人在主动进行自我调节的同时,子女们更要主动关心老人,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政府面对压力,运筹帷幄;医院面对挑战,沉着面对;企业面对契机,摩拳擦掌;我们自己也要主动迎接这个无法避免的变化的到来。我们的父母已经或者就要变老了,即使目前还年轻的你我也不可避免地会在将来的一天被划入老年人行列。赶紧行动起来吧,关爱老人,关注父母,也还要趁早呵护自己的身体,就让我们一起笑着慢慢变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