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们该怎样学地理——行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昵称5474629 2011-08-01

今天,我们该怎样学地理

——行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王晶华

针对缺乏生活常识导致的中学地理教育不健全发展,我们开始了 “基于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学习”的探索,现将初步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希望与老师们共同研讨。

一、当教学远离了生活

1.种麦子、种棉花的问题

农业生产是人文地理重要的基础内容。由于生活常识严重缺乏,种棉花、种小麦的季节,答春、夏、秋、冬的都有,对错只是概率问题。

我也曾告诉学生过去农村孩子一年放三次长假:寒假、麦假(收麦子)、秋假(收玉米、棉花、稻子,种麦子),也曾以济南的冬天和东北的冬天来让学生探讨小麦越冬的问题,但种种努力依然难敌“遗忘”这个沉重的“蜗牛皮”。

反思:从课本上能知道城市化”,但却分不清五谷杂粮。缺乏生活经验的知识,真的挺被记住。

2找不到北

生活常识加上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能学好的“地球运动”,因为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不知道东西南北,不知道正午与太阳方向的关系,与日影长短的关系……导致简单的地方时、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成为高中地理公认的难点。

反思:只见书本,不见生活。所谓难点可能是在某一个简单的点上卡壳,影响了思维的融会贯通,而我们研讨种种解题技巧,却浑然不知关键问题出在哪里。

3.看不懂日历。

看日历只看日期、星期,不明白阳历与农历;对节气一知半解,对闰年、闰月、闰秒茫然不知。

反思:学了那么多的地球运动的知识,回过头来却用不上。这一块知识,小学教不了,初中没有教,高中未涉及,成了三不管的地带。

4.那节精彩的省优课

去年远程研修在“工业地域的形成”那节省优质视频课上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讨论学生绞尽脑汁想到的不过是交通养老院电力等几个干巴巴的名词教师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管委会主任献计献策可学生讨论后谈的也都是自己都不明白的几句干巴巴的话缺失了生活积淀的课堂是多么没有底气和灵气!

不回归生活怎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有做主人的意识准备和能力吗?

反思:生活是生动的教学是苍白的。我们难以让孩子们在中学、在中学、在亲历中学,我们擅长的是让学生在中学。

5.高考中的

在教学中,很多东西因为没有实际经验学生学起来很费解影响了思维的融会贯通。如2007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第6题很简单却失分严重,并非仅仅如试卷分析所说的审题不清是因为学生并不知道火电站的粉煤灰可以做建筑材料

6.怎么总是植树造林?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不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还是西北沙漠化的治理还是江南丘陵的可持续发展植树造林是一条正确到骨子里的答案可是从来没有学生提出疑问: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当地老百姓怎么不这么做?我问学生:给你家十亩地你们会用它干什么?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都与植树造林无关。

反思:生活很现实,课本太理想学习和生活不应该两张面孔真实的生活更能入脑入心。

例子不胜枚举……

脱离生活的教育是不健全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过有知识的生活,让知识和生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才是教育原本应该的样子。

二、我的尝试

实践性学习,强调亲历、体验、感知、观察、参观、走访……是与知识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大课程教学体系。是为学科学习注入生活的底色、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活力,从而引发兴趣、启迪智慧、释放潜能,激活学科学习。

打开局面的不一定是浓墨重彩的大手笔,一次不一样的作业,办一份报纸,一次征文,一次调查,一篇感悟,一次与父母的谈心,一次工厂的参观,一篇游记,一个小实验,一次生活体验,一次自然现象的观察,对一种社会现象的切身感受……就可能打开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

目前我已经做过以下尝试,感觉效果不错。

1.地理考察:上一百堂课,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走一天

秋天的山林——一堂地理课引发的野外考察

2.演示实验:让人过目难忘

在教学“海水的运动”时我选取二战中德国潜艇利用海水运动进出直布罗陀海峡的案例讲解密度流为了验证其真实性我特地去化学实验室设计并准备了一个实验那个初冬的下午实验成功的喜悦和斜照进老实验室里斑驳的阳光依然在记忆中闪亮。多年以后,依然有学生记得那节课、那个实验。

不做实验,同样让人难忘。

我至今记得上初中时,地理老师给我们做的承诺:“等学校买了三球仪,我一定给你们演示。”但直到毕业都没有看到。

我还难以忘记听一节化学课时的情景:那节课讲的是炼铁,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只是拿着仪器眉飞色舞地讲,但始终不连接仪器、装入药品。当学生认识到不可能“真枪实弹”的实验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叹息声……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善于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虽然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说法,但科学的认知离不开观察。现在的教学,重视灌输和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动观察。如月相变化、日影、岩石、地貌等自然地理学习,生活、生产等人文地理学习,都需要学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4.联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触动学生心灵

如:“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设计中,情境创设、视频选取、线路设计……都来自真实的生活,从而对学生产生冲击力。

5.设置活动:将知识与生活相联

例:工业区位因素教学

我提前两天设置了下面的分组活动。

投资方有一亿元资金,打算在当地投资建厂,要求项目方拿出好的竞标方案。

学生分六组提前准备,一、二、三组分别是钢铁厂、化肥厂、造纸厂竞标方;四、五组是裁判组,从三个竞标项目组中选出中标方,选不选都要陈述理由;六组有最终裁决权。

这节课真正实现了小组的合作,引领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上发言、点评、论证,大多数学生都被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有了比课本更生动的诠释。各小组就厂址选择、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原料、电力、市场、科技、水源、交通、劳动力、政府支持、环境问题……各显神通。

钢铁厂小组因为一个细节不慎被淘汰出局两组裁判对化肥厂和造纸厂各执一词据理力争。最后,仲裁组八名男生经过会商认为各项目组的报告太粗糙,漏洞百出,有纸上谈兵之嫌,一亿元给谁都不放心!

那节课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我们会说它精彩,但是江山、宫城为代表的仲裁组谁也不给、谁也不放心的话让人至今耿耿。

课本和真实的生活依然形同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都已经意识到了,我们老师觉醒了吗?

6.访谈、调查、参观、采风等:生活的内容很生动。

例:追忆逝水流年——家族人口变迁史调查,参观化肥厂、造纸厂,这样的活动和作业让老师学生都充满期待。

7.身边的地理:让课本知识有了色彩和生命

例:由明水北部湛汪村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看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8.请大师进课堂:真实、新鲜,就是不一样。

例:我们曾请南极科学家讲两极专题、请云南开源一中的老师讲茶道和民族风情、请家长开讲座。

9.用好生活中的错觉:用智慧拨开迷雾

生活很调皮,常常给我们设置障碍,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把知识和生活科学地统一眼见为实和眼见是需都需要心的思索,理的体验大气运动教学——雨来前云层上升还是下降?清晨和午后何时空气更新鲜?

10.生活体验:成长的必修课

生活的土壤很浑厚,生活的天空很高远,生活的内容很生动。魅力的教育就是: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珍爱生活。

例:农场生活、勤工俭学、赴边远地区体验生活,没有学生不喜欢,在生活中,他们学到很多。

三、今我来思

1.事在人为

实践性学习的开展,并非不可能。办学设施、安全问题都不是借口,而是人的问题。想做好,你会尽心、尽力、尽智慧,克服种种困难;不想做,条件再好都枉然。

有追求、不功利、责任担当、使命意识、积极主动、敢于创新、视界高远、善于行动……教育是需要勇气的。

2.成果展示、评价、共享

要给学生展示自我释放学习激情的舞台。我们把每次活动的优秀成果集结成书——《探索者——基于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学习》,目前第十期已在审稿中。

3.实践性学习与高考

依靠科学、尊重规律,高一高二全面发展,高三才能厚积薄发,实现考试与发展的双赢我们需要的不是舍鱼还是舍熊掌的勇气而是鱼和熊掌得兼的智慧

4.家长委员会

家长是强大的教育资源,却“报国无门”。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是教育发展的坚实后盾。每学期的实践性学习,经费方面、组织、协调、规划等方面,最好征得家长委员会的同意、支持与协助。

5.项目选择

活动专题的选择要“有意义”、“有意思”、“无退路”。

无退路:才能引发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把学生逼到墙角作决策,培养健全的思维方式,就像若干年后生活中要面对的种种选择。

6.学科实践性学习与减负

学生的负担之所以重,因为他的生活太单调太被动太乏味了。实践性学习把学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用自由呼吸的教育为学生减负,释放学生学习激情。

7.加强学科协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一开始不宜求全求多,先做出几个典型的项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所有的改变都必须从自己开始!自己改变了,周围的人就会改变,周围的人改变了,更多的人就会改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从改变自己开始,才能改变我们的教育。

学科实践性学习看起来千步之遥,但只要你迈出第一步,它就会向你靠近999步!

一切,才刚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