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崇文对联讲座之十五 对联中的比拟 比拟是对联修辞手法之一。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把人当作物 来写,或者把此物当作被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比拟。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把物当人来写,让物具有人的情感、心理、动作,叫做拟人。对 联中构成拟人的方式,一般有四种情况: 一、用适合人的动词写物,使物具有人的动作和行为。如: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谈天。 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二、用适合于人的形容词写物,使物具有人的品质、情感和风 度。如: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绿水本无忧,因风坡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三、用适合人的名词写物,使物具有人的身份。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母鸭无鞋空洗脚; 公鸡有髻不梳头。 四、让物说话,使物具有人的特性。如: 杨柳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有时一副拟人联,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情况。如: 鹊噪鸡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燕去雁来,相逢路上话春秋。 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叫拟物。 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如: 束云归砚匣; 裁梦入花心。 把云拟为可束之物,把梦拟为可裁之物。 比拟和比喻是对联中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它们有共同之处, 都是将甲物比作乙物。它们的不同之处,比拟是把本体和喻体二者 完全融合在一起,表现的是相融关系,拟作的事物不出现。比喻则 是以比喻体说明、描写本体,喻体一定要出现,突出的是相似关系。 (原载《大同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