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凛凛犹在 2011-08-10

刘武周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刘武周,隋代著名的军事将领。生年不详,卒于唐武德五年(622年)。祖籍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

 

刘武周 人物简介

     

刘武周(?—622),隋瀛州景城(今河北泊头东北)人,后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骁勇善骑射。以军功任建节校尉,还马邑,为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杀太守王仁恭,据郡起兵,开仓赈饥民,自称太守。及后依附突厥,攻占雁门、定襄等地,突厥封之为定杨可汗。又自称皇帝,年号天兴。唐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勾结突厥,攻占太原、并诸州,屡败唐兵,威胁关中。次年,为秦王李世民所败,投奔突厥。后拟从突厥逃归马邑,事泄,为突厥所杀。

刘武周 揭竿而起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定阳王刘武周

 刘武周出生于豪富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 ,喜结交豪侠,后离家前往洛阳,投奔隋太仆杨义臣。大业八年至十年(612至614年),隋炀帝杨广曾三次进攻高丽,刘武周应募东征,因军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以军功任建节校尉,还马邑,为鹰扬府校尉。东征师还,刘武周返归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负责训练士兵。

大业十三年(617年),刘武周与张万岁、杨伏念、苑君璋尉迟恭等人揭竿而起,杀死太守王仁恭,下令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号召附近各县人民起义,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万人以上。众人推举刘武周为太守,并派人联络突厥。隋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合兵征讨刘武周,将他围困于桑乾镇( 今山西山阴南)。刘武周援引突厥骑兵共击隋军,王智辩兵败被杀,陈孝意奔还雁门。刘武周趁势袭破楼烦郡,进取隋炀帝的行宫汾阳宫。为了取得突厥进一步的扶持,刘武周将俘获的隋朝宫女献给突厥,突厥始毕可汗以战马回报他。刘武周如虎添翼,兵威益振,攻陷定襄,又回军马邑。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之后,引兵围攻雁门,围城百余日。陈孝意悉力拒守,粮尽援绝,其部下张伦将他杀死,举城投降刘武周。时易州起义军领袖宋金刚,原与魏刀儿联合,因被窦建德打败,引4000余众投奔刘武周,更壮大了其声势。刘武周素闻宋金刚善于用兵,得之甚喜,封宋金刚为宋王,委以军事,并分一半家产给他。宋金刚休去原妻,聘刘武周的妹妹为妻。

刘武周 造反称帝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李世民

雁门守将陈孝义被这骤然而起的兵变搞得手足无措,遂与王智辩合围刘武周于桑干镇(今山阴县南),突厥派兵增援,大败隋军。王智辩兵败身亡,陈孝义逃回雁门后被杀。紧接着,刘武周攻破楼烦,进据汾阳宫,旋即又占领定襄郡,大大地扩展了地盘。之后,刘武周返回马邑,受突厥之命,自称皇帝,定年号为天兴,封其妻沮氏为皇后,杨伏念为宰相,妹夫苑君璋为内史令。

后河北上谷(今易县)义军领袖宋金刚率军4000投奔刘武周,被封为宋王,委以军事。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取晋阳,南向争天下”的建议,并封宋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总督兵马,南下争雄。唐武德2年(公元619年),宋金刚率军2万南下,连克榆次、介休、围太原,后又破平遥、石州等,顺利地占据了晋阳,军威大振。接着又连破临汾、夏县、蒲州等地,占领了整个山西。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三月,刘武周接受采金刚“入图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率兵2万南侵并州(治所晋阳),四月,联合突厥,驻扎黄蛇岭(今山西榆次北),兵锋甚盛。唐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派车骑将军张达率步卒抵御,至则覆没。刘武周遂袭破榆次(今山西榆次)。五月,刘武周攻陷平遥。六月,占领介州(今山西介休)。唐高祖派遣太常少卿李仲文为行营总管,与左卫大将军姜宝谊率兵救援并州,被刘武周的将领黄子英击败于雀鼠谷(在今山西介休境)。唐高祖又派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今山西临汾)行军总管,督军抗击刘武周。八月,裴寂至介休,宋金刚据城拒之,双方战于索原度(在介休介山下),唐军全军溃败,裴寂只身逃回晋州。刘武周势如破竹,进逼晋阳;李元吉连夜携其妻妾弃州奔还长安。刘武周在旦夕之间占据了李唐王朝的发祥地晋阳。十月,刘武周又派遣宋金刚南下攻陷晋州,进逼绛州(今山西新绛),占据龙门(今山西河津),攻占浍州(今山西翼城)。与此同时,夏县吕崇茂起义,自号魏王,与刘武周相呼应;隋朝旧将王行本据蒲坂(今山西永济北),与宋金刚相联合。至此,山西大部尽归刘武周统辖,唐在黄河东岸只剩晋西南一隅之地,关中大震,甚至唐高祖都惊慌失措,颁发了“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的手敕。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武德3年(620年)时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征讨,在柏壁与刘武周、宋金刚部对峙了近半年之久,后因军粮被困,刘武周军大败而回,被迫放弃太原,和宋金刚率兵500投奔突厥,此时突厥已同唐王朝联手,刘武周发现后,准备逃回马邑,被突厥人杀害。至此,坚持了六年之久的起义彻底失败了。

刘武周 柏壁之战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柏壁之战

唐击刘武周柏壁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至三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及其以北地区击灭隋末割剧势力刘武周的作战。

战前态势

唐取得浅水原之战的胜利之后,关中及西北方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唐本可乘胜东向,平定中原。但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向唐发动进攻,南向以争天下。直接威胁唐赖以发祥的根据地——晋阳。唐不得不应付刘武周的挑战。

刘武周原是隋马邑鹰杨府校尉,义宁元年(617)二月,乘农民起义蓬勃发展之时,杀死太守王仁恭起兵,遣使附于突厥,先后攻占雁门、楼烦(今山西静乐)、定襄(治今内蒙古和朴格尔西北)等郡,被突厥立为定扬可汗,刘武周亦自称皇帝。

武德二年三月,刘武周借助突厥的力量进军太原。四月,军于黄蛇岭(今榆次北),距太原近在咫尺。留守太原的唐齐王李元吉派张达率军驱逐刘武周,结果张全军覆没。刘武周乘机攻占榆次(今属山西)、介州(今介休)及石州(今离石)等地,长驱南下,兵逼太原。唐高祖屡次派兵增援,均为刘武周所败。九月,李元吉弃军逃奔长安(今西安),晋阳遂告失守。刘武周占据太原后,即派部将宋金刚攻陷晋州,进逼绛州(今山西绛县),直捣龙门,宋金刚还进攻翼城(今山西)、绛县(今山西)一带,迫使唐晋州道行军总管裴寂节节败退。兵锋所至,几乎席卷整个黄河以东,唐军仅固守虞州(今山西运城)、泰州(今山西万荣)等一隅之地。同时,夏县(今山西)吕崇茂也响应刘武周,杀县令举兵反。隋将王行本据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也与之相应。河东大有尽失之势,一时唐廷上下为之震骇。

在上述形势下,唐廷对如何应付河东形势,或争或弃,有两种意见。李渊认为“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李世民却富有远见地指出:“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并主动请缨,亲率3万精兵,平刘武周以克复太原。李渊斟酌再三,终于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见,尽发关中之军,令李世民统率前往讨伐刘武周。十一月,唐军乘坚冰由龙门方向渡过黄河,屯军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浍州宋金刚主力对峙,柏壁之战遂拉开序幕。

作战经过

李世民屯军柏壁后,休兵秣马,坚壁不战,察敌待机。与此同时,唐高祖遣永安王李孝基等攻打夏县的吕崇茂,吕崇茂不敌,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派尉迟敬德、寻相前往救援,结果大败唐军。但当尉迟敬德等回军浍州时,李世民瞅准机会,令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至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拦击,获得重大胜利,杀敌2000余人。不久,敬德、寻相等又秘密率领精骑东援蒲坂之王行本,李世民侦知后,亲率步骑3000人抄近道夜奔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截击,大破之,敬德、寻相仅以身免。于是唐军士气大振,诸将都请求与宋军决战,但李世民冷静地分析了情况,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他对众将说:“金刚悬军深入,精兵猛将,咸聚于是,武周据太原,依金刚为扦蔽,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利在速战。我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冲其心腹,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于是,他继续执行疲敝敌军,釜底抽薪的计划。派左行军总管刘弘基,行军侧总管张论率兵进逼西河,断宋金刚的粮道。武德三年正月,唐将秦武通攻蒲坂,王行本不敌出降。二、三月问,刘武周数次派兵攻潞州(今山西长治)、浩州(西河郡改州)均告失败。其护卫粮道的黄子英亦为唐骠骑大将军张德政袭杀,张难堡(今山西平遥西南)被唐军占领。至此刘军南运粮道为之断绝,战略态势对唐军更为有利。

四月十四日,宋金刚终因粮尽兵困,被迫率军北撤。李世民见时机已经成熟,遂挥军乘势追击,至吕州(今山西霍县),“吃掉”寻相所部,马不停蹄,又乘胜再追。一昼夜行200余里,战数十次,士卒们饥饿疲劳到了极点。至高壁岭(今山西灵石西南),刘弘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辔进谏道:“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已足矣,深入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留壁于此,俟兵粮毕集,然后复进,未晚也。”李世民认为机不可失,依然策马而进,率领诸军奋进。终于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追上宋军主力,一天中八战皆捷,俘斩敌数万人。至此,李世民和众将士不食已经2天,不解甲已经3天了。宋金刚率余部2万人退守介休,稳住阵脚,出西门,背城列阵,南北7里。李世民令总管李勣程知节秦叔宝攻其北端,翟长孙、秦武周攻其南端。既战,唐军先稍事退却,待宋金刚正面进攻时,李世民又率精骑出其阵后攻击,终于大败金刚军,其部将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等人收余众举介休、永安(今灵石东)降唐。刘武周见大势已去,遂弃太原与宋金刚逃奔突厥,不久亦为突厥所杀。李世民收复并州。

刘武周 历史影响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太原城

在隋末群雄竞起的纷乱形势中,刘武周率先起兵,依附突厥,图谋帝业,进而“率军南向以争天下”,占据了有充足食粮和库绢的晋阳,攻陷河东大部地区,威逼关中。但是,在当时人心厌乱思定,天下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情况下,刘武周“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在并汾一带没有取得地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建立起巩固的统治基础;加之他的对手又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李世民,这就决定了他必然败亡的定局。

刘武周 民间传说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三角山

刘武周驻兵三角山

三角城是房山区霞云岭乡境内的一座名山。据《房山县志》记载:“三角城一名三角山,其脉东沿北直河至石堡而尽,延长五十余里,与本县境内的大安山、大房山、大游龙和西占山(又名盘岭山)并列齐名,亦五大名山之一也。”《房山县志》上还说:“三角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其脉自百花山东行入界,经司马台再至庄户台北,王家台西。此山山高顶平,三峰鼎立。上有石城遗址。唯东南一峰可上。”

三角城上的“石城”,经过多方考证,可以确认为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由“占山王”刘武周率部下士卒所建。那时,刘武周为反抗当朝统治,网罗兵勇,啸聚山林,屯兵于三角山。从那时开始,三角山又有了“三角城”之称。

关于刘武周打出旗号,反叛朝廷,并据三角城之险向唐秦王李世民“讨封”一事,在不少书刊、评话中都有提及。尤其是在霞云岭乡和门头沟区的东南山区,更是流传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据传说,刘武周是农家子弟,家道颇为富足。只是他自幼不喜欢读书,专一好武,终日里耍枪弄棍。他父亲见状,打消了让儿子科举做官光宗耀祖的念头,请来名师严加指点。由于他勤学苦练,倒也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但几次武考试,都名落孙山。

刘武周原是河北省人,祖居河间景城(在今交河县东北),后来由于家境败落,迁往山西,定居马邑(今朔县一带)。刘武周人到中年以后,经村里举荐,并经过比武考试,在郡守衙门做了一个管带二三百人的小官(校尉)。后来由于他的爱女被朝廷命官侮辱而自尽,郡守对他的诉状不但置之不理,还对他恶语相斥,撤了他的职,并以反叛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刘武周忍无可忍,借放风之机,杀死了看守他的狱卒,越狱逃出,直奔郡衙,把郡守及其属下的贪官污吏一个个宰了,公开地反叛了朝廷。从此以后,刘武周在一个名叫刘文静的朋友帮助下,倾竭家产,招兵买马,广收四方豪杰壮士,揭竿而起,树起了斗大的“刘”字大旗。当时人民因不满隋朝的统治,纷纷起来响应。队伍很快发展到几万人。大军所到之处,官兵无不望风披靡,很快就占领了许多州郡。为了长期与朝廷对峙,刘武周自立为王,驻兵于三角山。

当时,三角山一带方圆百里无人烟,到处是草木荆棘,满眼一派荒凉。刘武周在三角城扎下营盘以后,亲自率领众军士披荆斩棘,垦荒种田;并大兴土木,在山顶上建起石砌的殿堂数十间,又使人寻找山泉,开凿出一眼八角水井,供人畜饮用。从此,刘武周以三角城为中心,把方圆百里都视为自己的辖地。为了确保其辖地不受侵犯,刘武周还在今班各庄乡黑龙关、霞云岭乡四合村、蒲洼乡鱼斗泉等处设下数道关口,指派亲信人员率兵据守。他与各守关将士约定:但有外敌来犯,如若不敌,务于高山之上举狼烟为号,以便各处守军发兵联合御敌。

刘武周自立为王,盘踞三角城,手下有士卒四五万、战将数千员,而自己才过不惑之年,真可谓踌躇满志,雄心勃勃。他曾手握宝剑,挺立于三角城悬崖之颠,面对群山昂首高歌:

南大坨,一座城,

柏树岭儿一条龙;

眼前不断长流水,

祖祖辈辈坐朝廷。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三角山

这几句歌词,至今尚在庄户台一带的民众口中流传。平时,刘武周最喜欢端坐在殿堂门前的石桌旁,一边大碗饮酒,大块吃肉,一边看将校们率兵勇在大殿前操场上演练。有时看得兴起,他常常步入操场,随便从军校手中抄起一件兵器,摆开架式舞将起来,为军校们示范。

刘武周所招募的兵勇都是农家子弟,在操练之余,还积极垦荒种田,屯粮自养。有一年,三角城的几百亩地都种上了红高粱,待到金秋九月高粱成熟季节,伴随着阵阵山风,红涛翻滚起伏,有如天边的红霞,在北京城头就可以看见。于是,被农民起义吓破了胆的郡守大惊失色,派飞骑驰往山西太原,急报唐秦王李世民。唐报上写:“三角城一带红旗飞舞,赤红漫天。叛民草寇啸聚山林,图谋不轨。请速发重兵,及早进剿,以防患于星火未燃之时,灭敌于羽翼未丰之际。”

这时的唐秦王李世民,年不满二十,已名扬天下,不久前收瓦岗、平洛阳,正是少年得志,不可一世之时。他的耳朵里,听的是歌功颂德、阿谀奉承之词;他的眼里,看的是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之治;他的心里,正在筹划着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灭弟,以谋皇位;他的志向,是要集万里河山于一统,金口玉言,万民伏首。所以,他一看到刘武周占山为王的急报后,不由得怒发冲冠,即刻决定亲率将士,前往征讨,务必于数日之内荡平草寇,以警不轨之人。

李世民稍事准备,从各地调集大军七万余人,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向三角城进发。一路上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迅速地向房山压来。刘武周委派在黑龙关、四合村两处的把关将领,问知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不战而降,拱手献关。李世民乘胜前进,不几日就把三角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面对“黑云压城城欲催”的险恶局势,刘武周并不惊慌。他一面大骂黑龙关、四合村的叛将,一面客观地分析了敌我形势,决定扬长避短,以逸待劳,采取“据险固守,不战不降”的策略,与李世民大军对抗。

当时,三角城上兵精粮足,士气高涨。东南峰侧唯一可上城的狭窄小路是“一夫当关,万夫难开”的天险,上面备有大量的滚木擂石,有数百名军士日夜守护。因此,尽管李世民重兵围城,可刘武周却高枕无忧,依然终日饮酒作乐,根本没把李世民的数万大军看在眼里。

李世民自恃兵多将广,下令从东南峰侧仰攻数次,但都遭到了山头上滚木镭石的击打,每次折损兵将数百人之多,始终未能取得任何进展。连日来,李世民曾多次策马环城,勘察地势,寻求破城之计,但终无一得。他深深感到自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三角城四面绝壁,高近百米,欲想攀附登城,显然不可能。而唯一可以上城的小路,又坎坷崎岖,宽不盈尺,头顶上就是滚木镭石,兵马虽然众多,也无法突破。李世民无计可施,只好按兵不动。存一丝“久困而竭,不攻自降”的奢想。

一晃半月有余,城上的刘武周仍然毫无投降迹象,而兵勇的嘻笑怒骂之声却有增不减。再过几天,李世民的几万人马就要供不上粮草了。到了此时,李世民真是欲攻不能,欲罢不忍。在万般无奈之际,只好放下架子,派人与刘武周议和。刘武周乘机提出与李世民割地分据,要求正式封他为王,而且在他的辖地内“万事皆自主”,“听调不听宣”。李世民为平息这场战事,稳住刘武周,只好忍痛把三角山方圆百里划为刘武周的辖地,并封他为“占山王”。

据说刘武周割地称王以后,满腔怒气仍未全消。几年后,他又率兵打出西山,杀入山西省境内,攻太原,占晋州(今临汾),自称皇帝,定年号“天兴”。不久,刘武周在太原兵败,逃奔突厥。两年之后,刘武周因不肯寄人篱下,又率数百人逃回旧地三角城。他本想东山再起,继续占山为王,怎奈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况且大势已去,军心散乱,致使刘武周英雄一世,最后被反叛部下杀害。

刘武周被害后,他的旧部下把他埋葬在今霞云岭村东面的西山脚下。此地依山面水,通风向阳,而且地势平缓,树木葱郁。刘武周的坟墓,是一座人工浆砌的地下石穴。在硕大的拱形棺室顶上,是用一色的青砖磨缝立叉。坟茔的前边,还有近丈高的石碑数座,上面镌刻着刘武周的身世履历及生平业绩,以供后人瞻仰纪念。

遗憾的是,在1967年修建京原公路时,为开辟路基,已把坟茔破坏。好几块石碑,不是被埋,就是散失在民间作为他用。目前,不但刘武周的存棺石穴已难于找到准确的位置,就是残存的石碑,字迹也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了。

但是,刘武周的坟茔所在地,仍然叫“石碑”。而霞云岭村的刘姓大户,至今也自认为是刘武周的后裔。

辅公祏辅公祏(?─624),齐州临济(今山东济南东南)人。大业七年(611年)与杜伏威一同聚众起事。后转战至淮南,兼并苗海潮、赵破陈等部,势力逐渐壮大。又大破隋将陈棱,攻据历阳郡城(今安徽和县),伏威自称总管,公祏为长史,成为江淮间最大的起事队伍,威震长江两岸。隋亡后,杜伏威归降李渊,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吴王,公祏为行台左仆射,封舒国公。及后公祏打败占据江都和丹阳自称楚王的李子通,遂尽有淮南及江南一带。公祏虽与伏威自幼友善,但拥有江淮之地以后矛盾渐深。唐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入朝长安不归。六年,公祏于丹阳起兵称帝,建国号宋。李渊命李孝慕率唐军镇压。

唐武德六年(623年)至次年,在唐统一战争中,唐军于江东地区击灭反唐的淮南道行台左仆射辅公祏军的作战。

武德二年九月,活动于淮南、江东地区的杜伏威、辅公祏农民起义军降唐。唐高祖李渊以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封楚王。三年六月,李渊为集中兵力削平王世充、窦建德和萧铣等割据势力(参见洛阳、虎牢之战),以特殊优宠进一步拉拢在江南举足轻重的杜伏威,下诏授其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州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氏,让他主宰东南半壁军事;以辅公柘为行台左仆射,封舒国公。

武德五年七月,李世民击败刘黑闼起义军后(参见洺水之战),乘胜进攻反唐的兖州总管徐圆朗,声震淮、泗,令杜伏威入朝。杜伏威从命,以辅公柘留守丹阳(今南京市),将兵权交给右将军王雄诞,辅公祏不满,诈称得杜伏威书信,于八月杀王雄诞,夺其兵权,起兵反唐,自称宋帝。修缮兵械,筹运军粮,以道人左游仙为兵部尚书、东南道大使、越州总管,并与反唐的前洪州总管张善安联兵,任他为西南道大行台。

武德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唐高祖诏命襄州道行台仆射、赵郡王李孝恭为行军元帅,率舟师开赴江州(治浔阳,今江西九江);岭南道大使李靖为副帅,以交(治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广(治南海,今广州市)、泉(治原丰,今福州市)、桂(治始安,今广西桂林市)等州兵进屯宣州(治宣城,今属安徽);怀州总管黄君汉取道谯(今安徽亳县)、亳(治谯县,今安徽亳县)南下,齐州总管李世绩沿淮水、泅水南下,舒州总管张镇周向猷州(治今安徽泾县西)进军,唐军共7总管兵,水陆俱进,皆受李孝恭节制,由西、南、北三面分路进攻辅公祏军。

武德五年九月十五日,辅公祏遣其部将徐绍宗攻海州(治朐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陈政通攻寿阳(今安徽寿县)。十九日,唐王朝发布《讨辅公祏诏》。辅公祏命部将冯惠亮、陈当世率舟师3万(一说10万)屯博望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前军推至枞阳(今属安徽);陈正通、徐绍宗率步骑3万(一说10万)进屯青林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与冯惠亮部成犄角之势;并在梁山(今安徽和县南)连铁锁以断长江水路,西岸筑堡垒,东岸修却月城,延袤10余里,以拒唐军。

武德五年十一月,唐军开始进攻。十二日,张镇周在猷州黄沙城(今安徽泾县东南)击破辅公祏部将陈当世。十二月初二,安抚使李大亮诱擒张善安,其众溃散,使辅公祏失去策应。七年正月十一日,李孝恭率军攻占枞阳。二月,辅公祏发兵数万攻猷州,唐猷州刺史左难当率兵固守。李孝恭军攻拔鹊头镇(今安徽铜陵东北)。十二日,唐行军副总管权文诞击退围攻猷州的辅公祏军,攻占枚洄(在今安徽泾县境)等四镇。三月十六日,李孝恭在芜湖击败辅公祏军,攻占梁山等三镇。二十一日,唐徐州总管攻克扬子城(今江苏扬州西南),广陵城主龙龛投降。李世绩将步兵万人渡淮河,拔寿阳,攻硖石(今安徽寿县西北),进逼辅公祏军水陆防线。冯惠亮等坚壁不战,李孝恭出奇兵断其粮道。冯惠亮等军乏食,乃于夜间发兵进袭李孝恭大营。李孝恭按兵不动,双方形成僵持局面,冯惠亮军退归。

李孝恭召众将商议,众将皆认为冯惠亮等拥握强兵,又据水陆险要,不易攻克,不如直指丹阳,袭其巢穴。李孝恭欲从众议,李靖却认为若攻丹阳旬月不下,将会腹背受敌,不如出其不意,攻其城栅,一举破之。李孝恭遂用其策,遣老弱羸兵先进攻冯惠亮军营垒,自率精兵严阵以待。冯惠亮中计,击败唐弱兵后挥师追击数里,唐军主力出战,大败之,冯惠亮单船逃走。唐军乘胜追击陈正通军,冯惠亮、陈正通所部溃败,被杀及淹死者万余人,陈正通率10余骑逃回丹阳,辅公祏的水陆防线崩溃。李靖率轻骑奔袭丹阳,辅公祏拥兵数万不战弃城东走,欲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与左游仙会合。李世绩引军尾追不舍,辅公祏逃到句容(今属江苏),从者仅500余人。夜宿常州时,其部将吴骚等人谋擒其降唐,辅公祏察觉后,率数十名心腹逃至武康(今浙江德清西),被民间武装捕送至丹阳处死。唐军搜捕辅公祏余部,全部处决,江东地区平定,唐王朝统一大业基本完成。

七年三月唐军破丹阳,公祏被杀,宋亡。

武德七年(624年)李孝恭、李靖在当涂大破辅公祏军队,乘胜追击。三月廿八,辅公祏弃丹阳而逃,在投奔会稽左游仙的途中于常州武康(今浙江武康)被俘,辅公祏伪称是接受杜伏威命令才造反,不久被杀。武德七年二月杜伏威亦被鸩杀于长安。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51隋朝末年刘武周梁师都等割据政权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梁师都

(?─628),隋末唐初夏州朔方(今陕西靖边北)人。世为本郡豪族。后仕隋,为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617年),师都起兵反隋,杀郡丞,自称大丞相。后又联兵突厥,攻占弘化延安等郡,自即帝位,立国号,建元永隆。受突厥始毕可汗封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曾引突厥兵居河南地,入唐后,多次联合突厥南下,侵扰唐边。后因梁国内政败乱 上下相疑。唐遣柴绍等率军击破,师都亦为其堂弟所杀。

梁师都是夏州朔方(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人,世为本郡豪族,后仕隋,为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617年),梁师都聚众起兵反隋,杀了郡丞唐世宗,自称大丞相。后又联兵突厥,攻占弘化、延安等郡,自即帝位,立国号梁,建元永隆。又接受了突厥赠给的狼头纛,受始毕可汗封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曾引突厥兵居河南地,攻破盐川郡。武德二年(1619年),梁师都被唐延州总管段德操击败了一次,不久,刘武周兵败,梁师都手下大将张举等降唐。梁师都见势不妙,急忙派遣尚书陆季览去游说处罗可汗,言道:“近日中原丧 

乱,分为数国,势贫力弱,所以北附突厥。今武周既灭,唐国益大,梁师都甘从破亡,恐亦次及可汗。愿可汗行北魏孝文帝故事,遣兵南下,梁师都愿为向导。”处罗可汗被说动了心,准备发兵南侵,但事有不巧,处罗可汗意外猝死,进兵之事,只好搁浅。

段德操又奉诏进攻梁师都,梁延都转而向颉利可汗求援,后长期依附颉利,为其出谋划策。颉利、突利率十余万骑兵突至渭水桥,就是梁师都的主意。

贞观年初,铁勒部的回纥、薜廷陀等相继起来反对突厥的统治。颉利可汗派突利前去讨伐这些叛离的部落。由于颉利连年用兵,重敛各部,加之昵近西域胡人,由是下不堪命,兵无战心,突利的讨伐未能获胜。颉利大怒,不给突利一点面子,把他囚系起来加以鞭挞。突利怨恨之极,于是背弃颉利,遣使奉表降唐。颉利得知突利背弃自己后,即刻出兵攻打,两军大战,都以与唐王朝有盟的名义遣使入朝乞兵。支援谁不支援谁,太宗一时还不想下定论,因为目前双方的较量还未水落石出。太宗最想灭的还是颉利,于是遣柴绍、薛万钧攻打依附于突厥的梁师都。

在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太宗命夏州长史刘旼、司马刘兰成经略夏州,采用反间计,派遣间谍潜入朔方,行贿梁师都的手下,离间其君臣关系。乘着夜色,夏州又出轻骑践踏庄稼,致使梁师都缺粮,城中人心慌慌。

秋风乍起,柴绍率军长驱直入,距朔方三十里路的时候,但见前方尘头涌起,皂雕旗忽隐忽现,马蹄声敲击着大地轰轰直响。右卫大将军柴绍勒马命令:

“突厥援兵来了,三军做好战斗准备!”

殿中少监薛万钧携其弟薛万彻慨然请战:

“我们兄弟率精骑五百横击敌军,敌败,将军可乘势率大军掩杀。”柴绍诚知薛氏兄弟是世间虎将,点了点头。薛万钧、薛万彻率五百精骑旋风般驰去。他们绕过一个小丘陵,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突厥军面前。

“杀——”薛万钧、薛万彻抖擞精神,一马当光,率部向突厥军拦腰杀去。

前来支援梁师都的突厥兵虽然看起来还是那么剽悍,但因国内时局动荡,人心惶惶,兵无战心,其战斗力已大为减弱。突如其来的唐军使他们一阵慌乱。领头的突厥将领见唐军人少,大声吆喝,催自己的兵士接战。

薛万钧马快,左手持枪,右手拎刀,枪刺刀砍,说话之间,已趟开突厥队伍,旋风般地杀到突厥骁将跟前,唰唰唰,三招没到,即一枪刺中敌将咽喉,挑之马下。紧接着又跃马上前,一刀砍翻了突厥的擎旗兵,黑白突厥将旗当即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领头的骁将被杀,军旗又倒了,突厥兵乱作一团,悔不该前来支援梁师都。薛万钧的五百骑在突厥阵中横冲直撞,尘烟四起。乘此机会,柴绍率领的主力部队也赶到了,令旗一挥,呐喊着向敌军冲去。本无战心的突厥兵见状,拨马就走。唐军跟随其后一阵冲击,俘杀相藉,取得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到底是突厥人马快,留下几百具尸首后,远远地消失在阴山南麓……

退了突厥兵,柴绍大军乘势而进,进逼梁师都的老巢——朔方城。朔方城被梁师都经营了十几年,城高壕深,看起来比塞外大大小小的城市都要坚固。安营扎寨毕,柴绍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有人摇摇头说:

“看来我们要做长期的战斗准备,是否报告朝廷,再派一些人马来,同时粮草也要供应得上。”也有人干脆建议,先肃清梁师都的外国势力,等明年开春再作进攻朔方的打算。主帅柴绍正在沉吟间,薛万钧胸有成竹地说:“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多出一月,少说十天,我军必能占据朔方!”

梁师都联兵突厥共同对抗隋朝,攻占弘化、延安等郡以为根据以称帝,国号为梁,后建元永隆,一方面也向受突厥称臣,被始毕可汗封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曾引突厥兵进河南,攻破盐川郡。

619年,梁师都攻打灵州被唐将杨则击退,后来与突厥合兵又为延州总管段德操击溃,手下大将张举、刘旻投降。隔年,梁师都又教唆处罗可汗遣兵南侵,表示愿自任向导,但正逢处罗身故才不成功。

623年,梁师都部将贺遂、索周献地降唐,段德操伺机大举进攻梁师都领地,梁师都坐困愁城,所幸突厥颉利可汗同意发兵来援才避过覆灭之灾。同时稽胡大帅刘屳成来依附梁国,梁师都却反而相害尽并其部,使手下将领人心惶惶不再信任梁师都。

628年,唐太宗见突厥内乱无法援助梁师都,写信劝降,但梁师都坚持不允,便下令夏州都督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伺机出击。同时也施行反间计收买劝降梁国文武,梁师都大将李正宝便一度打算擒抓梁师都投唐,但为梁师都发觉事情,遂出走降唐,此事之后梁国上下举国不安。

同年,唐太宗认为时机成熟,命柴绍与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大举进攻梁师都,同时又遣刘旻进逼朔方东城。梁师都出兵迎战却为唐将刘兰成所败,突厥援军也被柴绍击破,4月26日,梁师都被堂弟梁洛仁所杀,献朔方城投降。

还真未出万钧之所料。梁师都的堂兄弟梁洛仁见唐军压境,突厥顾头不顾尾,不能为援,随即动开了心思,为人生长远之计,梁洛仁联络了几位大将,一天夜里,突袭梁师都的后宫,将其杀死,随即控制局势,宣布降唐。

柴绍大军不费一兵一卒,随即昂首阔步开进了朔方城,结束了梁师都在此十二年的统治。

在隋末群雄中,就数梁师都历年最久,但时势使然,仍落个兵败身亡的下场。太宗为彻底抹去梁师都留下的阴影,改朔方为夏州。梁洛仁降唐有功,封右骁卫将军。同时晋柴绍为左卫大将军,薛万钧为左屯卫将军,薛万彻为右屯卫大将军。

所谓“远交近攻”,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太宗遣游击将军乔师望北去薛延陀。薛延陀首领夷男,原附突厥,见颉利之政衰,于是率其徒属反攻颉利,取得了一些战绩,周围部落欲推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当,恰逢乔师望赍册书拜夷男真珠毗伽可汗,并赐以鼓纛,夷男大喜,遣使贡方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