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仲永》教学设计12

 于博宇的图书馆 2011-08-18
课题:伤仲永
教学目标 :
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多媒体电脑、投影。
教学准备阶段: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一个庸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板书课题)
出示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学过他的诗,谁能背诵一首)
文题含义: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王安石为什么要对方仲永哀伤、叹惜呢?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课文自然就会明白。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看一分钟)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初读课文
(一)出示初读要求:(三分钟后比比谁读得熟读得好)
1、  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2、  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
3、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
(二)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隶:   谒:   扳:   称:  泯:
四、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八分钟后分小组比赛试译课文。
   提示:1、人名、地名、年号等专用名词,不用翻译。
         2、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译文通顺准确。
    (难理解的字词、句子可请教小组的其他同学,小组解决不了,可以记下来全班讨论)
(二)学生自由译讲课文,讨论难理解的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投影出示课下注释没有的重点字词。
〔参考〕1.“借旁近与之”:给
 2.“即书诗四句”:动词,写
 3.“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4.“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5.“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6.“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7.“贤于材人远矣”:比
 8.“卒之为众人”:最终
 9.“如此其贤也”:好
10.“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①现在   ②本来
 
C、重点句子翻译
还自扬州:〔自扬州还,从扬州回来。〕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吧?〕
(三)提出难以翻译的字词或句子讨论。
(四)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
五、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   出示自学指导(二)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交流,三分钟后回答
 
(二)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
(三)   讨论上述问题。
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
3、你从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
 
六、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七、当堂训练。
(一)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父异焉                                   未尝识书具
        邑人奇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稍稍宾客其父                             不能称前时之闻
父利其然也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环谒于邑人                               或以钱币乞之
于舅家见之                               借旁近与之
 
贤于材人远矣                             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其前时之闻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不能称其前时之闻 不能称其前时之闻
 
 
 
(二)翻译重点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也。
   (三)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1、可选择不同的角度(方仲永、方父、邑人)
•  2、自由准备两分钟。
•  3、语言要简练、声音要洪亮。
 
八、小结
出示〔“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那些大科学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这么说,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抛掉“我聪明,慢慢来”,“我不学也行”等说法吧,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环境,努力学习!记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请同学们牢记这句话,并以此自勉。
 
九、布置作业 。
把自己的发言整理成300字左右的文章,写到摘记本上。
 
板书设计 :
伤仲永
王安石
幼年:忽 即 立    
少年:不能称      不使学    受于人者不至
青年:泯然众人     〔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查看更多与本文《《伤仲永》教学设计12》相关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