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味过敏煎治疗30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溪流涓涓 2011-08-19
目的探讨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过敏煎;对照组3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个月后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两个月后统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痊愈率和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12例痊愈患者1例复发,对照组4例痊愈患者中有3例复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过敏煎和盐酸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但前者在痊愈率、愈显率、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后者。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加味过敏煎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皮肤风团疾病,伴发红斑、瘙痒,病程至少大于6周。为了探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我们以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并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1]和中医诊断标准[2]。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12~70岁之间;阿司咪唑、氯雷他定停药时间4周,其他抗组胺药停药时间3 d者;知情同意,愿意配合。

  1.1.2  排除标准已知对西替利嗪或该项试验其它成分过敏者;一些特殊工种的人如汽车司机,高空作业者;年龄在12以下,70岁以上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其他可能影响正确评估疗效的严重疾病者;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等患者;正在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咪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者;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患者,如物理刺激如压力、日光等引起的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不合作者(指不按本治疗方案或中断本治疗方案者)。

  1.2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2005??02~2006??03江苏省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87±12.98)年,平均病程(1.70±2.59)年;治疗前平均症状、体征积分(11.73±2.74)年。对照组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7.33±15.56,平均病程(1.73±2.05)年;治疗前平均症状、体征积分(12.13±2.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入选时一般资料和入选时病情基本匹配,具备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中药治疗。处方:荆芥10 g,防风10 g,银柴胡10 g,五味子6 g,乌梅10 g,黄芪15 g,白术10 g,黄芩10 g,甘草6 g。风寒者去五味子加桂枝、白芍;风热者加银花、丹皮、生地;气血两虚型:重用黄芪,加用当归、熟地;湿热型加土茯苓、生薏仁、苦参;瘙痒甚者加全蝎、僵蚕。1剂/d,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10 mg/d,晚饭后空腹服用。连续服用4周为1个疗程,第8周电话随访。

  1.4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风团数目、风团最大直径、水肿程度、瘙痒程度和皮肤划痕征(按四级评分法):

  1.4.1  瘙痒无(0分);存在,但轻微对日常活动无影响(1分);中等,对日常活动和(或)睡眠有影响(2分);严重,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和(或)睡眠(3分)。

  1.4.2  风团数目(个/每次)无(0分),1~10(1分),10~30(2分),大于30(3分)。

  1.4.3  最大风团直径 (cm)风团最大直径的测量:取一刻度尺,让患者指出近似值。0(0分),直径≤1.0(1分),1.0<直径≤3.0(2分),直径>3.0(3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h):0(0分),≤6(1分),6~12(2分),12~24(3分)。

  1.4.4  水肿程度无(0分),轻微(1分),无紧张感,稍隆起皮面(1分),中度,轻度紧张感,稍隆起皮面(2分),重度,明显紧张感,明显隆起皮面(3分)。

  1.4.5  皮肤划痕征阴性(0分),出现较慢(>3 min),轻微隆起(1分),介于1分和3分之间(2分),迅速出现(≤1 min),明显隆起(3分)。

  1.5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疗效标准》: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SSRI)。 SSRI=(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100%。(基于SSRI的4项疗效评估)标准为:痒感消失,SSRI降低90%以上为基本痊愈;痒感明显减轻,SSRI降低60%~90%为显效;痒感减轻,SSRI降低20%~60%为有效;痒感同前或加剧,SSRI降低不足20%或继续加重为无效。

  1.6  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在用药期间所发生的任何反应,详细填写症状、采取措施及转归。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病例数×100%。

  1.7  复发情况 

  疗程结束1月后对痊愈患者随访,了解复发情况。

  1.8  统计方法采用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各指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

百事通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分析见表1。表1  两组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略)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痊愈率:χ2=5.455,P=0.02,P<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愈显率:χ2=8.531,P=0.003,P<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χ2=2.092,P=0.148,P>0.05,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2  停药1个月后两组疗效分析
 
  对痊愈病例1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1例(8.3%),对照组复发3例(75%),采用Fisher确切检验法P=0.027,P<0.05。两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2.3  不良反应分析 

  治疗组1例(3.3%)服药后出现恶心,缘于患者的个体因素,改为凉服及少量多次服用,症状改善。对照组5例(16.7%)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嗜睡3例(10%)、口干1例次(6.7%),恶心1例次(3.3%)、食欲不振1例次(3.3%)等,症状大多轻微,不需要停药。统计学分析:采用连续性校正后χ2=1.667,P=0.19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经久难愈,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随着社会的发展,近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过敏煎为已故名老中医祝谌予先生的经验方,临床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屡收效验。我们根据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慢性荨麻疹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或以实为主,或以虚为主。故在过敏煎的基础上加上荆芥、黄芪、白术、黄芩等组成加味过敏煎,其中荆芥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性温而不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又入于血分,可发散血分郁热,与防风配为药对,相须为用,共奏发散风寒、祛风胜湿、祛风止痒之功。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白术性温,味甘、苦,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两药与防风相加,暗合玉屏风散之意,使全方补泻,固托更加有力。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肺、泻上焦之热,与白术共同清热利湿。全方加强了过敏煎的作用,共奏养血滋阴、益气固表、疏风散邪作用,更加符合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实际。
   
  本研究表明加味过敏煎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均有效、安全,但加味过敏煎在痊愈率、显效率方面上优于盐酸西替利嗪。治疗1个月后随访,加味过敏煎复发率较对照组具有优越性;方中乌梅、五味子、防风等具有抗过敏的作用。黄芪具有广谱免疫增强作用,并可诱导产生γ-IFN[3]。荆芥油可抑制致敏豚鼠平滑肌的慢反应物质释放[4]。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小鼠IgE合成有抑制作用[5],诱导产生γ-IFN[6],明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提高细胞内环核苷酸(cAMP)的浓度,抑制过敏反应。过敏煎可降低致敏小鼠血清IgE水平,从而降低变态反应敏感性[7]。玉屏风散对机体免疫功能双向调节作用,可抑制小鼠体内IgE的产生,抑制肥大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对Ⅰ型变态反应性疾有效;另外,现代中药药理显示:本方中黄芩、白鲜皮、乌梅、银柴胡、黄芪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看出,本方剂对慢性荨麻疹的作用点相对于盐酸西替利嗪的单一抗组胺作用点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经过实践却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慢性荨麻疹评价指标的优化、标准化和客观化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