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士:适合治疗自己疾病的就是最好的

 关爱未来 2011-08-20

适合治疗自己疾病的就是最好的

张金哲 2008年04月21日 16:30 阅读(575) 评论(18) 分类:个人日记

    大医院,不等于是最适合你的医院    

  在就医中,患者普遍认为,医院等级越高越好,有病都去三级甲等医院诊治。这势必会造成大医院拥挤,使患者等候时间长,看病时间短。其实,这是患者不理解不同等级医院的不同作用与各自优越性的结果。    

  事实上,患者一般患得最多的是常见病,而小医院常看常见病的医生对常见病更为熟悉,看不了的或需作特殊检查、特殊处理的,该转哪个医院、哪个专科的,小医院的医生能区分得清晰、准确。而一般患病进了大医院,由于分科太细,也不知看哪一科,反而会误事。通常来说,专业专科越强的医院,处理常见病的力量越弱,小病到大医院,往往是得不到重视,甚至还会发生这样的事:病人挂某专科号就诊,该专科就有责任对与该科可能混淆的疾病逐个排除,于是会作很多检查,使患者花费很多钱,还会耽误很多时间,最后结论是“未见本科病变,转××科再查”,而病人对此还很满意。殊不知,这实际上掩盖了“无知”的浪费,更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明智的做法是,一般的病,应该先找熟悉的社区医院、诊所诊治。    

   医生的职称高,并不意味着对你的病更有利     医生的职称级别越高,应该是学问越大,可专家越专,对非专业就越生疏,因为他很少需要过问。他能解决一般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对一般人常需解决的问题反而不熟悉。如外科的阑尾炎手术,都为一二年住院医师的重点手术,三四年住院医师常为指导医生,年资再高者一般就不再过问了。因此,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在阑尾炎手术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也基本上停留在三四年住院医师的水平,还不如做了几十年阑尾炎手术的基层医师熟悉。    

   医生的职称高低,虽是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其治病的态度与责任心。我在工作中发现,有很多病人愿找一位在门诊的见习医生看病,一了解,他待病人热情诚恳,还耐心地给病人分析病情,或陪着病人找对口教授请教核定。这位见习医生的医疗水平因此得以提高,病人也得到实惠。因此,在医疗工作中,无论是见习医生还是专家教授,都各有所用。就医者不应盲目追求专家,最适合于治疗自己疾病的医生,就是最好的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