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年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

 竹本养心居 2011-08-20

2010年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

欧阳龚万

此次参加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和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2010年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感触颇多。为期两天的学习,听了六堂观摩示范课,六位专家的教育理论讲座,他们的话题始终没有离开过课堂的有效性。从个人角度来讲,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为人上都是一次极大的震撼,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当然学校外派老师参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汇报能与所有同事一起共享成果,共同商讨,共同提高,以提高学校老师的业务能力。现就学习情况作如下汇报,与大家共勉。

一、观摩示范课的大致情况汇报。

(一)、第一堂

执教:张康桥(江苏省谭阳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课题:《如梦令》六年级

课堂大致流程:

1)、课前与学生交流。

2)、谈话入课(交流游玩名胜古迹的感受)。

3)、板书:如梦令       李清照

4)、课件介绍词人背景和《如梦令》的来历(配教师解说)。

5)、学生朗读。(形势较多一人、两人,男生、女生读,齐读、配乐读)

6)、学生在读词中体会词与诗的异同,并展开讨论。

7)、反复咏读,质疑:溪亭?  沉醉?  误入?  争渡?

8)、学生概说词景和意境.(溪、荷花、亭、舟、日暮、鸥鹭、)

9)、配乐欣赏。(唱词)

10)、学生用词概括对词的欣赏感受,并自主命题目。“梦”、“醉”、“醉梦”、“如梦令”(如梦令与词义相匹配足矣,不用加题目,足能体现词的意境。)

2、课后感受

老师走进课堂的心态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关键点。因为孩子期望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和他们交流。而影响老师心态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班集体的现状中学生的表现。那么老师如何使用辨证的观点对待学生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处理方式的好坏决定着老师的基本素养的高低。

⑵语文课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至少应该首先弄明白语文素养包括那些内容。如认识字、交际、阅读、思维、普通话、道德品质等等。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的不是老师去教,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悟。

⑶古诗词课对语文老师的文化底蕴是很大的考验,教师应时刻准备着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要相信学生把老师难住了不仅仅是学生的聪明引起的,也是老师引导他们这样做的。说白了就是老师自己给自己出了难题,这就要求老师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作基础。

语文教师应合理使用肢体语言,去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会从老师的肢体语言中领悟到很多的内容,达到老师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⑸语文教学中对字词部分的教学要融入到文本教学中,而不是单独脱离文本去学习理解字词的意义。要知道汉字的表意是非常丰富的,不同的语言环境字词的表意迥然不同。如:对“惊起”一词的理解与李清照的心境紧紧地相连,鸥鹭带走了她的愁思。即使要单独处理也应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⑹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审美、自主、体会、感受,教师要做的是积极引导学生想起来,说出来。

(二)、第二堂

执教:薛发根(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

课题:桃花心木    林清玄

1、课堂的大致流程

⑴学生连听三遍文中的中心句,学生根据老师的朗读听写下这句话(其中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听写),并看书更正错误。

⑵自主读中心句。

⑶回文指出文中的重点段落和中心句。

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⑸对“奇怪”的原因探究,弄清文中“不确定”的因素。

⑹角色体会:学生是种树人,老师是树苗,交流相互间的内心体验。(树苗的内心是一种需要,而种树人不是需要就给,而是在三个“不确定”的情况下给。)

⑺拓展:做人与种树之间的相同道理。

⑻小结:种树——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

⑼文法分析:借事喻理、层层设疑(艺术性、趣味性、探索性)、修辞方法及作用、习作的结构、相互照应。

2、课后题会

⑴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有年段意识。学生知识的增长应该与身体、智力、心里的生长相对应,而不是拔苗助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必须熟知《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年段要求,小到一个字的书写,大到一篇习作的完成。

⑵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正确使用规范的符号语言,会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显得特别干净利索。

⑶如何才能有条不紊地把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融汇到语文文本教学中,是一个语文教师应深思的话题。再好的语文课没有了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内容,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同纸上谈兵。

⑷课前预习是学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必然要为文本教学服务。这就要求老师对课前预习的布置要体现启后的策略,既要体现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长远性,又要体现为文本教学服务的短期目标性。这就必然要求课前预习的布置有较高的艺术性。

⑸在实际教学中,对课文的文法分析要有技巧性。如:对正面描写来突出某一要点,课文中有“种树人笑了……”和“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却用了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读并概括意思,学生就很容易说出正面和反面描写的异同点。

⑹文本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发言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资源共享利用,这也是一个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课堂敏锐性。

(三)、第三堂

执教:虞大明(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副校长)

课题:作文《我的父亲母亲》  五年级

1、课堂的大致流程

⑴讲故事(师生共讲),感受父母之爱。

⑵小结:父母之爱在他们的一个动作中、一种神态中、一句话语中。

⑶课件展示补充材料。(教师深情地讲述故事内容)《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温暖一生的冰灯》。

⑷学生闭目听故事,并回忆呈现自己父母给予自己的点点滴滴的爱。

⑸师生反复回想故事,把父母的爱的理解用一句话记录下来。

⑹师生共同交流。

⑺细节描写,还原心里那个爱的故事。

⑻引导学生如何把事件写具体(范例分析)。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作用分析。

⑼学生开始习作。

⑽学生小组内开始互评互改。

⑾形成交流,学生自愿读自己的习作。

⑿相互倾听、评改、建议。

⒀歌曲欣赏。师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孝道文化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心中。

2、课后体会

⑴习作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写自己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动力。不能依据个人的意愿用固定的要求来禁锢学生的表达愿望。小学生的习作教学不能定位太高,不能超习作、超目标、超阶段,让学生失去习作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

⑵对学生的习作提高水平,不能以“量变”来求其“质变”。质与量有关,但没有必然的关联。与其让学生大量地胡写一通,不如让学生想写一篇。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评改采用过关制,力争做到篇有所得。

⑶一句话的作用在习作中是不可忽视的。在每次习作之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想表达的一句话,然后让学生把它安排在习作的恰当位置,让学生从实践中去体会文章要有明确的中心话题,这样在习作时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就是常说的不跑题。

⑷学生在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时,如果全班有30%的学生说到的话题都是自己的考试成绩的话,那么说明我们的素质教育的宣传度不够深入。老师、家长、学校、社会可能都有一定的责任,那么作为老师首先应该从这样的作文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四)、第四堂

执教: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   六年级

1、课堂的大致流程

⑴以水浒背景故事引出时势造英雄的话题,一百单八将单说林冲,并出示林冲的画像。

⑵水浒与林冲相关的篇回章节朗读,确立课堂气势,引出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

⑶读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并概说性格特征。(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反复朗读与体会)

⑷语言描写的朗读指导。

⑸师生演说故事内容,并突出柴进的话对故事的延伸作用。

⑹人物性格的对比。(仍然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来的。)

⑺强调朗读对表现人物和认识人物的作用。

⑻读双方的打斗描写。体会文中写的是林冲“一扫”便打倒了洪教头,而课题却是“打”。

⑼学生讨论:打不仅是把洪教头的身体打倒,更重要的是打掉了洪教头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使他从精神上彻底崩溃。

⑽文法分析:反衬及作用、对比分析再次通过学生的朗读达到教学目的。

⑾拓展:林冲和水浒故事。

2、课后体会

⑴语文教学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领学生融入读书这一当今世界性的大运动。如联合国95年将4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西班牙的购书赠玫瑰的活动;日本的亲子读书运动等。

⑵对语文教材中的定篇(传统篇目)的教学要真正既要体现一时有用,又要体现一世有用。宁可让学生肤浅地学习两篇阅读课文,也不可让他们忽略定篇中的一个问题。因为定篇的学习可能定孩子一生的人格养成,定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定一种文体的写法,定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等。

⑶小学语文高段教学要渗透抓线索学习的方法。因为线索可以牵引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故事的整体性,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引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从而实现读与写的紧密结合。

⑷两个语文教师上同一篇语文课文,可能他们对教学的目的理解和处理会不约而同地一致,但他们的教学过程却可能是迥然不同。而教学过程可以说主宰着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的深刻性。合理的、有序的、充满激情的教学过程是实现有效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

⑸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都应该明确朗读的目的。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有效的朗读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会给老师的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地方语言种类繁多的中国孩子来说谈何容易,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都不能这么做,那就不是谈何容易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实现不了的空想。

⑹高年级的写字教学必不可少,但它已经不是语文学习追求的主目标了。把低年级老师干的主活让高年级的老师来补是很不合适的。但是并不等于高年级的写字教学就能完全不做,而是多要求学生利用自主的时间去解决。

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能把做的写出来,能把写的做出来,能把做的检查出来。即写一篇好文章,体会并运用一篇文章的内容,实现正确的自我评价。

二、学习理论讲座的体会

1、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仔细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低段教学深抓识字教学,多认少写,为阅读奠定一定的基础,让小学生六年学习生活以后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2、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加强自学引导,大量阅读。据统计中国孩子的阅读量仅为美国同龄孩子的六分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教师必须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的分年段的阅读要求,积极在教学中向其靠拢。阅读教学应改变思路和教法。重心应由“怎样教”过渡到“怎样学”,由过去的重分析变为“文意”兼得,注重语言的运用。实际教学中做到重文本整合,重学生自学,重教师指导,重实际运用。通过单元整组教学做到一篇带多篇。如果学生有了一套适合于自己的阅读方法,自然教师就可以少教。老师应立足于“学会”和“会学”,要跳出“全教”的圈子而去研究“学”的路子,把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教师指导上,教学有三重境界:教是为了教;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更好地教。但三种都没有否定教,所以教的方法就凸显得特别重要。

3、口语交际的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文本中的要求只是对交际的范围作了限制,仅是一个话题而已,而交际的形式都是灵活多变的。我们不能随意扼杀孩子的一个有创意的新词,一句表达内心想法的话语。要逐步引导学生由敢说到爱说再到善说,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倾听、讲述和应对。

4、语文教师如何评价自己的语文课。一是没有围场的课。二是有家常味的课。具体指:

⑴扎实有意义的课。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⑵充实有效的课。教师对一堂课的投入和学生的产出要成正比。

⑶丰实有生成的课。学生的学习要有质疑,有超出教师教案的生成。

⑷朴实有家常味的课。家常课最养人,公开课最炼人。

⑸真实有缺憾的课。有缺憾的课才会去确定今后的发展空间。

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课件简单,教学用语简要。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充满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改改的气氛,最重要把目标锁定在学生身上,看学生变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5、教师对学生正确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好要分为一是本来就好,他们的表现好只是一种再现和表演,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那么教师要加以正确利用和引导,要积极地巩固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二是教出来的好,不好变为好,这类学生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鼓励,重建他们的自信。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推动自己积极向上。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评价要富有个性色彩,充满活泼的气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并且知道自己还有发展的空间。

6、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的使用要求简要,尽量避免口误,不知道的东西不能以猜测的方式草率解决。你一时的错误可能造成学生终身的错误认识。老师的课堂语言是应随文本的需要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位英国专家听了中国老师的课后说:“我们英国老师的语言是一种灌溉,能让种子发芽生长,而中国老师的语言是一把雕刻刀,像是在雕刻塑像。”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国老师的语言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堂生长。我们应该学会用我们的语言来粘住学生,灌溉学生。

7、小学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实践性之一必须落在习作上。

⑴在习作教学上要改变过去的以量变来求质变的做法。

⑵学生的习作要体现在“悦”上,教师应在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上下功夫。

⑶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要要求太高。中段采用欣赏而不用鉴赏的目光去对待学生的习作。高段可适当使用鉴赏的眼光去看待少数学生的习作。但仍然主要使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习作质量。

⑷尽量让学生的习作流动起来。组内、班级内流动是常见的,投稿、参赛也是一种流动的途径,并且能激发好作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⑸习作的基础是阅读。教师应把握好阅读与习作的过渡关,真正能让阅读为习作服务。

⑹学生的习作要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对作文的批改尽量缩短与反馈的时间差,一般不超过一天。时间长了学生忘记了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行文结构,这时再去让学生更正就很困难了。

以上是我对此次的学习几点拙见,对个人而言是终身受益。对专家的讲解也只能作出一些肤浅的认识,不能面面俱到。准备用两三年的时间来实践领悟到的理论,希望能真正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大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