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高危部门监管办法(本医院制定)

 ygk2557 2011-08-24
医院高危部门监管办法(本医院制定)

一、手术室的监管办法及内容:

1、院感科每周到手术室进行一次工作督导;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质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给予反馈,要求科室提出整改措施,做到持续质量改进);每季度给予一次业务指导,并认真作好记录,资料保存时间≥3

2、加大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管力度,严格抓好连台手术的管理,要求做到:连台手术之间及手术结束后认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30min)、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卫生和消毒;每日手术结束后对工作区域认真进行终末消毒,禁止存在卫生死角;氧气湿化瓶及吸氧管一用一更换,化学消毒方法正确,消毒干燥后在清洁区密闭存放,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为7天,备用状态下的湿化瓶应注明更换日期,有效期为24h。院感科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监测,空气细菌总数≤200cfu/ m³;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 cfu/c㎡。

3、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要求做到:术前认真进行外科洗手及手消毒(≥3min);刷手前修剪指甲;刷手毛刷及指甲刀一用一消毒;连台手术时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每月对医护人员手进行监测,细菌总数≤5 cfu/c㎡。

4、规范着装:口罩遮住鼻孔;工作帽佩戴正确,头发不外露;内衣的衣袖及衣领不外露。

5、使用符合标准的手术衣及治疗巾:手术衣长度在膝下30cm以上;治疗巾在手术台及治疗车30cm以下,无补丁及毛边。

6、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禁止麻醉机螺纹管、呼吸气囊、氧气面罩等的重复使用;物品摆放符合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

7、储水箱的内壁每季度刷洗、消毒一次,做好相关记录,储备水备用24小时,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100 cfu/mL

8、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7天,每季度对使用中消毒剂(碘伏)染菌量进行监测,细菌总数≤100 cfu/mL;正确配置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进行浓度监测,做好相关记录,资料保存时间≥3年,院感科每月随机抽查。

9、认真执行《紫外线灯管使用制度》,做好记录,资料保存时间≥3年。

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标准强度≥70uw/ c㎡;新管

标准强度≥90uw/ c㎡。

10、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灭菌植入型器械时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认真记录每次灭菌的时间、物品名称、压力、温度、消毒时间、操作者,资料保存时间≥3年,做到有可追溯性。灭菌后无菌物品存放合理,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摆放,每日核对有效期,禁止使用过期物品,无菌物品开启后及时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为24小时。

11、规范出、入手术室的各项流程,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12、正确处理术后医疗废物,做好交接记录,执行三级交接,做到双方一致,避免医疗废物丢失。

二、消毒供应室的监管办法及内容:

1、院感科每周到消毒供应室进行一次工作督导,并参加一次晨会交班;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质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给予反馈,要求科室给出整改措施,做到持续质量改进);每季度给予一次业务指导,并认真作好记录,资料保存时间1

2、加强对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的监管,要求:清洗过程分冲洗-清洗-漂洗-终末漂洗四步;医务人员在清洗操作中做好个人防护;过期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后重新包装;带内芯及可拆卸的器械拆开清洗、消毒;外来医疗器械需经消毒供应室重新清洗、消毒;院感科每月对刷洗后器械的残留血+HBSAg进行监测,结果为阴性;消毒供应室对清洗、消毒过程进行监测记录,具有可追溯性,资料保存时间≥3

3、每月抽查35个待灭菌包,检查包内所有器械的清洗质量是否合格,要求无残留血渍、锈迹、组织碎片等(特别是管腔类器械);包外标识贴填写是否规范,内容包括消毒日期、失效日期、打包者、灭菌锅号、灭菌批次、物品名称;包装是否符合要求,要求包布清洁、无破损、无毛边及附着毛絮,封包符合要求,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4、每日进行一次空载BD试验;每次灭菌时记录运行参数;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灭菌植入型器械时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做好记录,资料保存时间≥3年。

5灭菌后无菌物品存放合理,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摆放,每日核对有效期,禁止发放过期物品,发放无菌物品前需洗手,认真做好发放记录。院感科每月对灭菌后物品及护士手进行监测,灭菌物品不得检出细菌、致病菌;护士手细菌总数≤5 cfu/c㎡。

6、对购进的耗材、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索证审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一次性医疗用品存放规范:离地≥20cm,离墙≥5cm,离屋顶≥50cm;去掉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间。

7、每日对一次性用品库、无菌物品存放间、包装间进行空气消毒两次,时间≥30min,做好相关记录,资料保存时间≥3年。院感科每月对空气进行监测,细菌总数≤200cfu/ m³;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标准强度≥70uw/ c㎡;新管标准强度≥90uw/ c㎡。

8、每日工作前及工作结束后进行卫生清洁、消毒处理,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监测,细菌总数≤5 cfu/c㎡。

9、每季度进行一次自来水监测,细菌总数≤100 cfu/mL

 

一、确定泄漏污水的发生原因、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预案,对发生医疗污水泄漏的现场进行处理。

三、对被医疗污水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污水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受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院感科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