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老师

 天雷教育 2011-08-28

做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老师  

2009-01-04 10:33:29|  分类: 教研随笔 |  标签: |字号 订阅

题记:本文字成于2004年9月6日,一并搬过来,整理资料而已。 

首先,我们有条件受学生欢迎。

教材活泼,接近学生的生活;

课时有保障,尽管有些人不重视,可在怎么说也不会把课给砍了;

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备好每一节课,只要你想去做;

 

 

其次,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受欢迎的老师?(必要性)

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我们去做受欢迎的老师;做受欢迎的老师,会增加我们的快乐,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

课改的形势,需要我们去做受欢迎的老师;

学科的特点,需要我们去做受欢迎的老师;说到学科的特点,有必要提一下人文学科,我们的课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有什么特点?

师资压力,需要我们去做受欢迎的老师;

 

如何才能做到受欢迎?

不要只顾传授知识;教材上的任何地方,七年级的孩子都能读懂,(例费县的一节课)需要我们去做的是按照本学科的特点(人文学科、课标),做学生生活、学习的引领者,

 实施分享与体验的教学,使生命教育触及灵魂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主要不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所谓体验教学是通过戏剧、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经过彼此分享。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例如,模拟盲人的生活,体验盲人活动的艰辛,可以增加对盲人的敬佩和关爱。再如设计一个种族歧视或不公正的模拟情景,让优势群体深切体会,歧视对心灵的折磨和弱势者的痛苦,从而放弃歧视,与他人共生共融。

 

放下架子;师与生的关系应“如形和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相得益彰”,

3. 建立融洽的对话氛围

  在目前的师生关系之下,师生间的对话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需要教师更主动地促成师生关系的转化,创设融洽的对话氛围。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的观点,同时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这一点学生最重视,也最容易影响学生的选择。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教师反而不敢真实,教师不是神圣,也不必要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要率先展示自己的真实。要正确认识师生间的不一致、抵触甚至情绪的对立。这时,教师尤其要对学生的个人观点表示尊重和欣喜。对话过程中发表意见对观点不对人,不攻击,不对立,让学生敢讲,不要时时处处把自己摆在道德权威的位置上。对学生的某些极端个人主义的甚至错误的言论怎么办?不要因为强调学生自主、主动就表现出导向上的软弱无力。如果不能对学生的错误说“不”,学校德育与原初德育有什么区别呢?在不批评、不指责的情况下,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表明自己的看法,分析可能的结果。要更多地引入学生间的对话,让他们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和可能的反映,用不良的预期来遏制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

动情;

用好《同步》,《时事与课堂》;

提升自我;

遵循的天性,关注学生的生活;

对初中学生来讲,思想政治课要避免空谈,避免理论探索,不要在理论上兜圈子,真象政府现在的工作围绕百姓的吃穿住行而展开、工作落实在关心国计民生一样,思想政治课也应关心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让学生知道,我在社会上第一要奉献,第二要享受,前提条件是遵纪守法。具体操作上要给予学生生活的战斗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总之,给予动力,又消除压力。

充分利用其宣传功能,这是思想政治课的最主要的特色。 让学生办报纸、杂志、网站,让学生在宣传中学习和组织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化解为日常通俗的语句,也就是说由理解到阐述,让大家理解领会;鼓励学生观察社会,把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刊登起来进行讨论。这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学生没有强迫,而是作为主人,对别人进行劝说教育,促进学生的以身作则。不要老师的灌输,而是由于自己要灌输给别人而产生的职责和理解,从而产生自己的认可。要让学生由活动的需要、人的需要而迫使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分配给学生具体的社会工作,从而推进学生由于工作而带来的学生活动

既然外部世界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那么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都可以成为时事教育的内容,而课本在客观上有它的稳定性,有些观点和案例会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显得陈旧,这就存在着新旧之间的矛盾,老师站在旧的一面,而学生却站在新一面,老师变成"保守派",学生却成为"维新派",一个在讲旧的东西,一个在想着最新出现的东西,变成了水火不交融的局面。思想的出发点不同,是很难走到一起的。

 

情境设置在公民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境设置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呼应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景与环境,使学生的认知、观念与情感充分统一的教学活动。

具体说来,情境设置在公民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设置的直观性特点,有利于课堂教学遵循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时期。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在他们的抽象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必须得到有关感性材料的支持。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画、录像,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外化为一个个具体、熟悉的景象;使枯燥呆板的文字符号物化为充满生动的丰富形象;使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去直接地感受内涵于情境中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使学生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训练了抽象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

二、情境设置的多元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内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有力的动机。”可见,好奇心是人们固有的。但中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倾向、注视、接近、探究的反应。

一旦这种瓜得以回报、满足、就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起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情境刺激能够强化学生的反应,这是由情境设置的多元化特征决定的。

情境设置运用电化教学的现代化手段、语言的生动描述以及表演的再现等多元化的形象构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给学生的知觉,感觉以新的刺激。

这一切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至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充分满足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三、情境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若忽视情感因素,公民课教学的思想教育必然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投入到公民课学习中来才有可能达到公民课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初中学生的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绪易受感染。因为在情境之中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情感因素,教师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积极情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学生富有激情的表演,音乐图画的情感渲染纳入创设的情境之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能够相互感染而产主共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流露的真情实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学生之间积极情感的互相感染,又会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师生情感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这一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心灵的碰撞和激荡,产生出强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念与情感。

例如,在初一公民中讲解尊敬父母这一内容时,教师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带领学生进入意境想象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成人,去发掘学生心灵中对父母的美好情感;然后挑选出一位家长写给孩子的信加以朗诵,加强情绪渲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和交织成感人的情境氛围,冲击学生心理,激发起教学所预期的学生或爱、或恨、或喜、或怒的情感。

总之,情境设置使学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而且受到特定的气氛感染,使认识和情感过程统一在同一情境之中,充分利用认知、行为中的情感因素,可收到单纯讲授难以达到的效果。

但只有经过巧妙构思的情境设置才能起到这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公民课的情境设置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情绪渲染法。即通过教师或者是有准备的学生主动的言语,丰富而准确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等方面的情绪渲染来感染学生。

二、情境展示法。即通过诸如投影、录像、音乐、小品、漫画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渲染适当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和教育学生。

由于展示情境的手法立体、多变,展未的情境内容形象,直观,令学生感到新鲜、亲切。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这种兴奋性越高,注意力越集中,观察就越持久,越真切,这就为想象、情感和思维提供了鲜明的感知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展示的多种手段无需在一堂课中全部使用出来,而只能结合教材选择一两种运用,否则过多过滥的感官刺激会造成学生的大脑疲劳和注意力分散而削弱对情境的体验和思索。

三、角色扮演法。即结合教材内容,模仿某种典型情景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去展示情境,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角色扮演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境的一 部分,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扮演法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公民课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四、实践体验法。即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社会大情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和自我体验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情境,只要教师精心地选择社会环境中积极的、光明的教育要素,带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途径置身于社会情境之中,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激发积极的情感、获得相应的知识观念,培养的行为习惯,正如荀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行而止矣。”

情境设置的方法还有许多种,诸如情境辨析法、知识迁移法等,但无论选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增强公民课教学的实效性出发,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情境设置必须境中含情。情境设置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所设置的情境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所以情境设置必须境中含情,要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情境之中。

情境设置必须理寓其中。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只是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其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情境设置必须理寓其中,将教学与教育内容寓于情境,使其具有深刻内涵,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则情境设置就会失去其核心与灵魂而显得苍白无力,公民课也随之沦为活动课失去其实效性而缺乏教育意义。

实践表明,精心设置的情境通过寓理于情,引情入境能抓住形、进入境、激起情、揭示理使学生在乐中学、学而思、思后行,最终增强公民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前:

(一)备教材(具体落实在备教法、备资料、备顺序);

(二)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疑惑、需要和想法);

(三)备教具(实物、媒体、学生作品等)

(四)教师自己的精神状态;

二. 课中:具体体现在三个过程:

(一)认知过程:简单、深刻、有趣;

(二)情感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觉悟过程:学生表达出正确的想法。

三. 课后:记好随笔很重要:(一) 成功的方面; (二) 不足的方面; (三) 有什么设想。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政治课

    本报讯(记者蓝燕)什么样的政治课受学生欢迎?在近日闭幕的半月谈中学生奖学金表彰颁奖会上,一些同学说,不喜欢死记硬背的概念条条,不喜欢生硬呆板的说教,喜欢讨论热点问题,喜欢开卷考试。

    政治课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有的小学叫它德育课或思想品德课,有的中学叫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由于教学方法传统,政治课是一门各种考试必考,而多数学生却不爱学的课。用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张毅莹的话说,政治课与我们的希望差得太远了。政治课上讲的内容太枯燥,老师整天要求学生背各种生硬的概念,一点没有意思。可是你又不能不背,因为会考时,只要有一门课不及格,就不能毕业,升学就更别想了。

    政治课能不能上好?教学上有没有好的方式方法?自从教育部提出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提倡研究性学习以来,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有了改变。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14岁的初中生姚彬仁说,他们学校的政治课每次都讲个小案例,然后大家围绕这个案例学习和讨论,有时候还要出小报,同学都挺爱上的。本报近日也曾报道,吉林省普通高中会考部分试题提前公布,让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并写出考察报告。抄袭他人和背现成答案的做法都行不通。

    在这次“浙江联通CDMA杯”半月谈中学生奖学金表彰颁奖会上,来自全国的20名获奖中学生对政治课改革表示了极大的热情。江西南康中学的邹国斌同学说,我们喜欢讨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喜欢参与式的学习,喜欢学国际新闻那样的时事政治。   

使用新教材应做到的几个方面

使用新教材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思想品德课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既然是人文学科,就应该了解人为学科的特点。“人文学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袁振国教授的表述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